文? ? ? ? ?陳欣
? ? ? ?今天,一個遠方的親戚和我閑聊,他的女朋友又和他分手了,而自己是那樣那樣的舍不得她,真擔心她離開了自己不能活,因為女朋友沒有工作,能力低下。
? ? ?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他身上發(fā)生了很多次了,每次與他交往的女孩都是相同的模板:能力低下,沒有工作,靠別人養(yǎng)活自己。這個親戚自己也搞不懂為什么自己那么想要去幫助她們,那么的愛他們,恨不得傾其所有,而最后她們卻要離自己而去?
? ? ? 結束聊天,我突然想到了一個詞——圣母!
? ? ? “圣母”不僅適合親密關系中的女性,放在有的男性身上,同樣適合。
? ? ?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縱你虐我千百遍,我始終對你如初戀”。所謂的“圣母”:就是沒有原則,沒有底線,包容、?縱容他人,同情人泛濫,以致于脫離了客觀現實,沒有明確是非的人。“圣母”在親密關系中不管如何被對待,都會為對方做出奉獻、付出,以求得一種虛偽的滿足感。
? ? ? ?“圣母”一般情況下會選擇兩種人來做自己的伴侶:
? ? ? ?一、沒有獨立生存能力的人。這樣的人,時刻需要“圣母”在他(她)身邊,支持他(她)、滿足他(她),給他(她)們提供精神上、肉體上、物質上的幫助。在這樣的人身邊,“圣母”會感覺到,我是被需要的,我是有價值的,我活下去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他(她)離開了我,就活不下去了。
? ? ? ?二、難以被取悅,自己不夠好,而且在感情中有班班劣跡的人。“圣母”認為:“他(她)們看看起來雖然很花,很不專一,但是他(她)們并不快樂。我是可以拯救他們的!”“圣母”幻想:我的愛和付出一定可以感動他,可以讓他回到正常的軌道中來,可以讓他“浪子回頭金不換”。
? ? ? ?她(他)們有著豐沛的拯救欲望,并且認為,自己有能力去拯救對方,他(她)們會認為伴侶是可憐的,對對方充滿了憐憫。即使在關系中被傷害,他(她)們也很少會去憎恨對方,甚至會反過來責怪自己,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對方才離開自己的。
? ? ? ?當有人善意的提醒他(她),或者勸他(她)的時候,他(她)們不僅不會采納,還會抱著“眾人皆醉我獨醒”,“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心態(tài)。
? ? ? ?“圣母”究竟是什么樣的人?
? ? ? ?一、他(她)們是矛盾的、低自尊的自戀者。他(她)們通過與需要自己幫助的人在一起,是因為他(她)們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愛與尊重的。他(她)們通過去愛這樣的人,來確認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愛的。即使被對方傷害了,也符合心中“我果然是不知道被愛的”的心理預期。
? ? ? 二、同時又是自戀的。他(她)們認為自己會是那個特別的人,是那個了解對方,可以給對方別人給不了愛的人。當他(她)們扮演照顧對方的角色的時候,他(她)們內心深處的滿足感將會油然而生。“我不能離開他(她),我離開他(她),他(她)就太可憐了,他(她)就沒有人愛了,他(她)會死掉的”的想法。
? ? ? ?三、看似無欲無求的“圣母”,其實是有著很強的控制欲的。拯救欲強烈的個體,往往有著強烈的控制欲。“我的愛情應該有一個美好的結局,我的愛人應該同樣愛我。只要我對他(她)們足夠好,只要我全力去愛他(她)們,他(她)們就會一定給我相同的反饋”。
? ? ? ? 他(她)們不會承認自己選擇的錯誤,即使是一段失敗的關系,他(她)們也會“鴨子死了嘴巴硬。”他們不會像正常人那樣,對面失敗的關系,面對現實,及時止損。
? ? ? ?為什么這些人有著這樣的“圣母”情結呢?
? ? ? ?是因為童年感受的是有條件的愛,沒有感受到安全、穩(wěn)定的關系。比如有的家長只有在孩子考試考得好的時候才會對孩子說:“孩子你真棒!”
? ? ? ?“圣母”這樣做一般情況下是沒有意義的,這種無意義體現在:
? ? ? ?一、“圣母”不會得到一段好的親密關系。要么就是被虐,要么就是他(她)們去控制別人。
? ? ? ?二、他(她)們想要改變?的人生,也不可能改變。
? ? ? ?之所以說,他們得不到好的關系,是因為,他們選擇的伴侶通常是無法和他們建立鏈接的。在一次又一次被傷害、被拋棄之后,他們反復陷入自責和懷疑中,認為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才會被拋棄的。然后又會進入到下一段關系中,妄想:“這次我只要做得夠好,只要對對方夠好,只要更加沒有原則,才能拯救對方,”這本質上就是一種永不停歇的創(chuàng)傷和強迫性的重復。
? ? ? ?最后,一個又一個悲劇的結局,感動的只有“圣母”自己。
陳欣: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國家首批中級私人心理顧問,中科院心理所研究生,高級催眠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