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的晚上,我們一起來看一個TED視頻(在文末),說說拖延癥吧。
話說,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同時住著一個理性的決策制定者和一只總想及時滿足的頑皮猴子。理性的決策制定者指引我們去做一些其他動物做不到的事情,比如:預見未來,顧全大局,或者做長期打算,他想讓我們去做那些應該做的事情。
?可是,當你腦袋里的理性決策者做出理性決策,想推動我們去做一些富有成效的事情時,及時滿足的猴子就會跳出來搶過方向盤,跟你說:嘿,讓我們先打開微博看看愛豆今天有什么新情況吧,于是你打開微博,點進去愛豆的主頁看一看,幸福感滿滿,然后又被相關推薦的視頻吸引,看啊看,刷啊刷,時間就這么不知不覺地過去了。哎呀,時間一下子就這么晚了,洗洗睡吧,事情明天再做好了。
?人的天性就是做那些喜歡簡單又令人開心的事情,但我們畢竟不是狗,不能只是吃吃飯,玩一玩,再曬曬太陽就好。當然,有時候一些既簡單又讓人開心的事情也是很有價值的,比如吃飯,睡覺,勞碌工作后的休閑時光,但我們都十分清楚,那些難一點的事情總是更有價值,比如:完成一份策劃案,換上跑鞋去跑步鍛煉身體,拿出一本書來閱讀。
而大部分拖延者總是習慣先做那些簡單、讓人感到開心的事情,把本該務正業的時間拿來休閑娛樂用了。表面上看,你好像得到了放松,但這樣的提前滿足會帶來內疚、恐懼、焦慮,甚至可能引起你的自我憎恨。
那么,該怎么讓自己多去做一些比較難的正經事呢?。
答案只有一個:Deadline就是第一生產力!
這世界上有兩種拖延癥:
一種是有截止日期的,“恐慌怪獸”會介入。視頻中將deadline比喻為“恐慌怪獸”,大多數時候這只怪獸都在沉睡,只有當截止日期臨近,再不行動就要出丑或者導致嚴重后果的時候它才會蘇醒,“恐慌怪獸”是及時滿足猴子唯一害怕的東西。
另一種沒有截止日期,比如你想學英語,你想創業,想減肥。你只是想,但沒有人會給你規定一個截止日期,所以這些事情只會無限拖延。這種類型的拖延不常被說起,但它一直悄悄影響我們,也是我們長期覺得不快樂和愧疚的原因。它讓你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生活的旁觀者。很多時候,令人沮喪的不是無法實現目標,而是甚至無法開始去追逐自己的目標。
講者認為:這世上不存在不拖延的人,我們要做的是深入去思考我們真正拖延(逃避)的是什么,并時刻意識到我們的腦袋里住著一只及時滿足的猴子。最后他給我們支招:做一個生命日歷,假如活到80歲,一個星期是一個格子,劃掉那些已經過去的時間,你會發現剩下的格子其實并不多,真的不能再拖延了。
如果覺得畫生命日歷太麻煩,那推薦一個叫“生辰”的APP給大家。設定好出生日期,在“生之時”頁面,你可以看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存在了幾年幾月幾周幾天幾分鐘,如圖:
切換到“死之鐘”,設定一個你覺得自己能活到的歲數,它又會告訴你:
說回正題,根據個人經驗,要想克服拖延癥,你可以試試這樣做:
1.確定一個具體的目標,你必須確信自己可以完成的。
2.把目標分解為行動步驟。
3.給自己設定期限。
4.主動遠離外界干擾。
5.現在立刻馬上去做,別想那么多,也別多做準備
6.開始去做就已經很好,先不用想著完成,因為只要開始了總會完成的。
最后,附上TED的視頻,這個講者顏值在線,腿長,還很幽默,你可不要拖延到明天才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