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經看過這么一句話:
“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邊界感。”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打著“為你好”的幌子,干預你的生活,甚至攪亂你的計劃。
即使是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的親人,哪怕是血親,也不能走得太近。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走得太近,是一場災難。
而擁有“邊界感”是一個人最大的修養。
近期的熱播劇《加油!媽媽》,講述了不同家庭在幼升小階段的故事。
其中身處豪門的何曉涵,在婆家深受委屈。
何曉涵因為學歷低,而自己的丈夫田思揚是一個事業有成的醫生,所以婆婆總是看不起她。
家里吃什么,婆婆要管,女兒優優學什么特長,婆婆也要管。
長時間的卑微,讓何曉涵患上了抑郁癥。
婆婆重男輕女的思想,更是讓優優患上了“性別認知障礙”這種心理疾病。
一個原本可以很幸福的家庭,之所以雞飛狗跳,正是因為這位婆婆缺乏“邊界感”。
就像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提到過的一個詞,叫漿糊邏輯。
所謂漿糊邏輯,就是像漿糊一樣,混亂成一團,沒有一點邊界。
生活中有很多人采用的就是“漿糊邏輯”來生活。
他們看不清楚,理不明白,肆無忌憚地參與進他人的生活中。
他們用著自己的方式來對你進行道德綁架,侵犯著你的邊界,不知道適可而止。
殊不知,這種“咄咄逼人”是一種沒有修養的表現。
02
我們再回頭來看看何曉涵的婆婆是怎么做的。
場景一:
優優第二天有足球比賽,可是婆婆卻將優優的足球服扔掉,只給優優留下一些裙子。
無論身為親媽的何曉涵如何據理力爭,都沒有用處。
場景二:
何曉涵帶優優去看心理醫生,得知優優患上性別認知障礙,“罪魁禍首”是婆婆,隨即搬出了大房子,去往離學校更近的一所房子中居住。
婆婆登門道歉,卻在何曉涵的避孕措施上動了手腳,導致何曉涵在無準備的情況下懷孕。
場景三:
得知何曉涵懷的是女孩后,婆婆千方百計要求何曉涵打胎。
在一次意外爭吵中,何曉涵從樓梯上墜落,導致流產。
可事實上,何曉涵懷的是男孩。
其實,何曉涵婆婆無邊界感的場景還有很多,之所以列舉這三個,實在是因為這些實在讓人看不下去了。
要知道,兒子結了婚,成立了新的家庭,那么他們小家的事情,要由他們自己去做決定。
而不是由一個婆婆說了算。
更恐怖的是,何曉涵婆婆這種無邊界感的做法影響了田思揚的姐姐田思靜,田思靜同樣是個無邊界感的人,自私自利、霸道勢利。
無邊界感的生活方式,在現實生活中同樣不少見。
還記得一位網友分享說自己的父親精力旺盛,總是喜歡管東管西,甚至連穿什么衣服,都要按照他的規定來。
這樣一來,父子的感情一度非常緊張。
傅首爾也曾在綜藝節目中說過她的母親喜歡干預她的生活,而這些都是因為“愛”。
03
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提到:
“邊界感淡薄,是很多情感成為傷人利器的原因。”
過于侵犯他人的私生活,絕對不是一種熱情,而是一種缺乏教養的表現。
從何曉涵婆婆的所作所為中能看出,或許她不是出于愛,但她有著一個明確的目的,讓何曉涵生一個男孩。
可她忽略了,我國法律規定,已婚夫婦有權依照國家規定自主決定生育孩子的權利。
生不生孩子,是由夫妻倆商量決定的,而不是婆婆所決定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何曉涵的婆婆已經越權了。
當然,身為婆婆,想抱孫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掌握正確的方法更加重要。
否則就會像劇中演的那樣,讓整個家庭陷入一片混亂中。
最終,兒子田思揚與同樣缺乏“邊界感”的姐姐大吵一架后,選擇與何曉涵并肩。
田思揚的舉動,讓何曉涵很欣慰,她說,如果田思揚早點這樣該多好啊!
好在這一切都不算晚。
還記得網上流傳著婆媳關系的最佳距離——“一碗湯的距離”。
就是住得很近,足以讓一碗湯端到對方家里,卻不會涼。
其實,邊界感不僅僅適用于婆媳關系,生活中像是朋友、父母與子女之間,甚至愛人之間,都需要保持一定的邊界感。
謝楠曾在綜藝《幸福三重奏》里,講到如何在家庭中獲得幸福:
“兩個人根本上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要給彼此留空間,有邊界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謝楠在和吳京結婚后,各自在各自的領域中閃閃發光,保持著個體的獨立。
吳京還曾在很多場合都公開表示過,自己非常支持妻子追求事業,家庭責任兩個人可以一起承擔。
就像紀伯倫詩歌里描繪的一樣:
“不管你們多么相依相伴,彼此之間都要流出間隙,讓回旋在空中的風在間隙中舞動。”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需要被尊重,而我們也必須尊重別人的界限。
彼此尊重彼此,給足對方空間,擁有“邊界感”,這才是一個人最大的修養。
讓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