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三體》英文版獲得雨果獎,加上中國的第一部“科幻巨制”電影《三體》已經殺青進入后期制作。在媒體(比如央視)和粉絲的熱烈轉播和分享中,神州大地又掀起了一股科幻熱。正好乘著這東風,把我之前在看這部將中國科幻帶向世界的小說時從一個很小角度出發的一些淺顯思考整理了一下。
《三體》中虛構了一個三體文明,作者將其設定為離地球最近(4光年)的地外文明,其文明科技的發展程度遠遠超過人類,因此“三體人”得以在大部分人類不能察覺的時候,用觀察者的身份來接觸人類。在接觸過程中,他們驚奇地發現人類的信息交換方式或者說交流方式是通過語言、身體動作等方式,而他們卻是通過意念、思維直接對話。互相比較,人類的交流方式,雖然是有速度慢、效率低、精確度低等弊端,然而卻有一個對三體人來說最致命的優點——個體思維的隱秘性強、欺騙性高。
在這小說中,相對于作者花了無數筆墨描述的“黑暗森林法則”、“維度攻擊”等極具想象力的設定,作者只是一筆帶過的提到三體文明“科技勻速發展”的這個設定。雖然這個設定的合理性有點牽強,而大劉也沒有對其做進一步的解釋,或者在這種情況下三體文明的發展進程的更詳細描述。但是,對于人類的現階段來說,后者比前兩者更具借鑒性和可行性。
下面我先談一下人類和“三體人”的2種交流方式(信息交換方式)對科技發展的影響(PS:這里不討論生物學和進化等問題的合理性)。
對于三體文明,他們所有個體之間都不存在交流(信息交換)的障礙,一切能有利于科技發展的理論或者技術能馬上在整個族群中傳播(至于是否能理解另當別論),一切重大的決策都能迅速傳達到每一個個體,而中間幾乎沒有任何的阻礙。因此,在長時間看來,其科技發展的速度因為這種交流方式而大致是不變的。
然而,對于我們人類,信息交換的速度一直是在隨著文明的進程不斷加速。信息交換的每一次加速,總會有一些關鍵的因素出現。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