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樣漂在外頭的朋友很多,經常聽到大家談論一個話題,某某打算在外面苦熬幾年,攢下些積蓄,趕快逃離這個壓力大到令人窒息的城市,回家守著小家享清福。每當聽到此類話題,心里多少有些不以為然,可能這也是我這類人的通病,不太會為將來打算。
記得剛畢業時,為一日三餐發愁,后來慢慢情況變好了,就開始追求所謂精神生活,總之只要有機會,無時無刻不在為讓自己變得舒服點兒而努力。做這些的時候,心里就在想,每一天都要盡力過好,因為每一個日夜都是不可逆的,不能用渺茫的未來綁架當下的快樂。當然,我的前提是不要透支快樂。這恰好與吳淡如的《其實,你什么都不用怕》中“活在當下”的觀點不謀而合,大概也正是因為這個,讓我對她的書產生了很大興趣。
吳淡如的文風帶著臺灣人特有的語調,但又不嬌嗲,頗具小趣味,不會用潑辣的語言把她的觀點強硬灌輸給你。當然如果書中諸多觀點用嗲嗲的臺灣腔表述出來,肯定有讀者覺得失去了說服力,而像一個女生在跟你撒嬌,讓你一定要相信人家。
而書中作者還提到關于給旁人找工作的例子,更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情況,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次是,在某個行業群里來了一位女士,詢問關于IT行業有什么知名企業在招聘,覺得老公工作沒前途,打算為其謀一份新差事。群友知道后,紛紛勸阻。看了作者的書,回想起當初的情節,發現果然幫人找工作是費力不討好的。
事實上,這也是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對一個人過于關心,就有企圖掌控他的嫌疑,任何人都存在逆反心理,對于強加而來的東西,明知對方是好心,也可能不予接受。一旦接受,害怕自己被對方綁架感情,束手束腳,沒有私人空間。親人愛人甚至是友人,都是相同的,不能讓自己的殷切關懷成為對方的負累。懂得適當收放,是最睿智的。
另一個發人深思的觀點是,人們往往對自己人抱著一種吃定你的態度,對于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應當,而一旦對方的付出稍稍有所減少,就立刻覺得受到了不公的待遇,甚至于感覺自己受到莫大的委屈。發生這種情況,我們會首先譴責,認為誰也沒有虧欠你,不要整天一副要債的嘴臉,好像全天下人都借了你的錢。但也不得不說與另一方的縱容脫不開關系,如果不是一方聽之任之,予取予求,也不會導致有一天自己深受其累。所以說一件事的發生,是相互作用的結果,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
相信真正付出不求回報的人還是比較少的,所以面對別人的付出,要給予相對的回報,這樣才能很好的維系感情,單方面付出,總有一天讓人身心俱疲,到最后來一次徹底大爆發,關系破裂。
許多人在自己人面前,永遠一副驕縱任性的模樣,而到了外人面前立刻換了一張臉,懂事有禮,面面俱到。作為“自己人”,我們不禁感慨,你把所有的和顏悅色都給了外人,徒留給我一張冷臉,就只是因為我是自己人,那么我還不如做你的“外人”舒服。所以請大家,對自己人好點兒,別把所有的壞情緒都發泄給自己人,外人需要維護關系,自己人的感情也不是牢不可破,成年累月,年久失修,最后傷害的還是自己人。
而關于女人應該懂得適當放低自己,給男人面子這一說法,相信女權主義者一定要站出來反對了。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男人是一種自尊心極強的生物,而全天下人也都知道,女人是弱勢群體。不管女人內心多么強大,因為生理原因注定無法從力量上與男人相抗衡。我一直覺得,給面子是相互的,公共場所都應該給對方留足面子,而不因為對方性別不同而有所差別。
而我也堅持,面子不是人給的,而是需要自己掙的。如果一個人沒有絲毫上進心,仇視嫉妒旁人任何比他優秀的地方,還表現的嗤之以鼻,為自己的不作為找諸多借口,說時運不濟,說懷才不遇,只能靠旁人施舍面子過活,擱我看,這種面子不給也罷,否則他永遠看不清形勢,當然如果你想就此捧殺他,那么就請給足他面子。
實際上文中很多地方都可圈可點,關于男女感情的處理,很多導致分手的原因,看似很小,實際上卻是致命的,比如因為踩了狗粑粑而破口大罵,導致女朋友跟其分手那段,真心覺得做人應該有點雅量,總喜歡標榜男人肚量大,真正小心眼起來,讓女朋友都跟其分道揚鑣。總喜歡指責旁人素質低下,殊不知這樣都指指點點也并非一種高雅行為。而以父母不同意為借口跟女朋友分手那篇,更是道出本質,婚前就已經留不住的婚姻,婚后往往是強風中的殘燭。
整本書篇幅不算長,卻也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很多問題,是一本值得推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