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實驗室與迷失的自己
今天,我一個人待在實驗室里。曾經(jīng),這里總是充滿著討論聲、鍵盤敲擊聲,甚至是偶爾的笑聲。但今天,所有的博士生都搬走了,他們?nèi)チ诵碌霓k公地點,而我還留在這里。實驗室變得安靜得有些不真實,我意識到,以后不會再有人叫我去吃飯,也不會有人隨時可以討論科研問題。我開始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學習,一個人科研。
一個人待著,原本應(yīng)該是自由的,但我卻開始害怕。我害怕忘記自己的科研任務(wù),害怕忘記吃飯,甚至害怕自己會忘記自己還活著。我每天都在提醒自己要加油努力,可是實際上,除了發(fā)呆,還是發(fā)呆。時間似乎在我身上失去了意義,我被困在了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里。
如何找回自己?
或許,我需要給自己一點外部的提醒,讓自己慢慢適應(yīng)一個人的節(jié)奏。有人建議我試試這些方法:
- 設(shè)定固定的午飯和晚飯時間,到點就去吃飯,不管忙不忙。
- 用手機或者日歷軟件提醒自己,定時設(shè)個鬧鐘,告訴自己“該吃飯了”“該動一動了”。
- 每天列一個簡單的待辦事項,哪怕只是寫下“閱讀一篇文獻”或者“寫下三句話”,也算是一種推進。
- 站起來走一圈,哪怕只是去接杯水,提醒自己還在這個世界上。
- 隨便寫幾行字,不用是科研內(nèi)容,甚至可以是今天的感受,讓思維慢慢恢復(fù)流動。
不是努力,而是慢慢行動
有時候,我們越逼自己努力,反而越容易陷入停滯。或許,我不需要一直提醒自己“我要努力”,而是從最小的事情做起,讓自己慢慢找回節(jié)奏。今天,我先從站起來走一圈開始,也許,接下來的事情就會慢慢變得清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