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病死后,這場誤傷致人死亡的官司隨著祖父的去世而了結。家中傾其所有給死者家屬給予了賠償,還借了不少外債。
隨著一家之主祖父的離世,顏家的家道從此中落,這個家族也開始四分五裂。大祖父雖然身為長子,但他忠厚老實,讓他統管整個家族十分費力。二祖父十分奸猾,他伙同五祖父的長子私分了存放在他家麥子,那可是一大家人賴以生存的糧食。三祖父為了生存,帶著一家人離開了顏家砭,來到了離家三里之外的胡屯安家落戶。老兄弟五人最終分道揚鑣,各自過起了日子。
祖父和祖母共生了7個兒子兩個女兒,祖父在世時,把三伯父過繼給了的大祖父,為顏家長門頂門立戶。當時,大伯父、二伯父、四伯父都成了家,兩個姑姑也已出嫁。
祖父去世后,大伯父帶著一家人離家出走。祖母和她其余的五個兒子艱難的維持著生計,過著青黃不接的日子。分家時,祖母一家分得的糧食少的可憐,還沒到秋天,家里放糧食的條屯都底朝天了,靠挖地里的野菜充饑。小孩子們餓得實在受不了,就哇哇大哭。 二伯母實在不忍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挨餓,就挎著籃子,來到準備秋后才分到名家各戶的莊稼地里,把沒有成熟的糜穗子弄回家,炒熟給孩子們充饑,
二祖父發現后,斥責二伯母糟蹋莊稼,找祖母評理。祖母自知理虧,忙向二祖父認錯。大祖父十分同情祖母一家的遭遇,他除了私下里接濟他們,還讓二伯母到已經分給他家還沒成熟的莊稼地里弄糧食給孩子們充饑。要不是大祖父一家的接濟,人口眾多的祖母一家一定會餓死人的。
當時,五伯父十三四歲歲,六伯父和父親年齡還小。望著三個尚未成年的光棍漢兒子,祖母十分發愁,常常暗自垂淚。二祖父只有一個兒子。精明的他和祖母商量,將六伯父過繼給他當兒子,這樣,既減輕了祖母的負擔,也使他自己子孫的力量得以壯大。祖母征求了六伯父意見后,便同意了。至此,年過十一歲六伯父含淚告別了自己的母親和兄弟們,成為二祖父的養子,六伯父長大后,二祖父為他娶妻成家,他為二祖父夫婦養老送終。
盡管如此,家中的日子還是非常艱難,妯娌們糾紛不斷,兄弟們也經常因一些瑣事吵架。二伯父是一個老實人,但二伯母精明強干,不吃一點虧。四伯父是一個有能耐的人,在他的身上有祖父的遺風。四伯母是家中的童養媳,人長得漂亮,四伯父很喜歡她,好多事情寧愿自己多干,也不讓她受委屈。二伯母最看不慣這個,經常找茬鬧事。五伯父正值血氣方剛的年齡,看到不平的事情就要動拳頭解決,兩個伯母幾乎都挨過他的拳頭,尤其的是四伯母挨打最多。
祖母看到這種情形,知道靠她一個婦道人家,是無法維持這個大家庭和平的,只有分家才能結束不斷爆發的家庭矛盾。就這樣,二伯父和四伯父分家各自出去過日子了,祖母帶著五伯父及父親三人一起生活。
隨著五伯父和父親年齡一天天增長,給他們成家的問題成了祖母最發愁的事情,她非常清楚,家里一貧如洗,沒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姑娘嫁給她的兩個兒子的。
一天,一個要飯的女乞丐餓昏在馬路上,被五伯父發現了,他把那女乞丐背回了家,祖母趕緊給她喂了一些開水泡饃,吃過東西后,她蘇醒了過來。
原來這位女乞丐的家鄉遭了水災,她和丈夫孩子一起出來逃荒,丈夫和兒子都餓死在了路上,只留下了她一人,說完這些,她傷心地痛哭起來。祖母一邊安慰她一邊心里想:“真是緣分呀,我五兒的媳婦有了。”祖母私下問那女乞丐,是否愿意留下,那女乞丐不斷點頭表示同意。五伯父雖然嫌她是個寡婦,但他也清楚的知道,不和這位女乞丐結婚就意味著他一輩子打光棍。祖母和伯父們一起給他們操辦了一場簡單的婚禮,算是了卻了祖母心頭的一件大事。
五伯父成婚后,有人給祖母出主意,讓她剛滿16歲的小兒子給人家當上門女婿,父親聽了后,心里是一百個不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