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即將陪著孩子一起,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的媽媽來說,我們可以做些什么準備呢?
心理構建
心理構建是一切的基礎,非常非常重要!
昨天去幼兒園開會,園長就告訴家長們:"很多孩子在心里是很害怕,很恐懼的,因為他們的道聽途說,發現小學的老師很兇,每個人都要學習知識,做作業要做到十二點呢。"
這一席話,不禁讓我想起,作為家長這個角色,在面臨孩子升入小學的事實上,我是恐懼的,害怕的,焦慮的。我害怕孩子會不適應,害怕孩子的作業太多,害怕應試教育過早的剝奪了他的純真快樂。因此,我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總是負面的情緒和負面的評價。我會說“xxx小學不好,作業太多,我們同事家的孩子天天做到十點,還有一個孩子生病請假,結果那幾天就發了好幾張卷子。我們這里沒有什么優秀的教育資源,你沒有選擇,只能接受。”這樣的話,對我自己,對家庭,對孩子都帶來了負面影響。昨天的幼兒園之行,才讓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心理負擔。
作為父母,我們自己首先得樂觀積極,孩子的成長是自然而然的,面對的人事物也是在不斷變化的,而我們要及早做出自我的調整,在整個家庭圈里,帶給家庭成員和孩子積極正面的傳導。
儀式感
儀式感的存在,可以讓孩子心生自豪感!我是一名小學生了!
如何建立儀式感呢?
物質上:帶著孩子去購買質量好,簡單不花哨的文具,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對于自己選擇的物品,孩子是會非常喜歡的。如果有需要的話,最好給孩子配備一塊電話手表,方便家長和孩子的聯系。
行動上:帶著孩子去小學參觀,讓他在此時此刻此地體會,這個美麗的校園,他將在這里成長。最好在暑假帶著孩子旅游,既可以告訴他“祝賀你從幼兒園畢業,成為小學生了。”同時,在旅游途中,也讓孩子多鍛煉,獨立的和遇見的店員說話,表達自己的需要,坐什么公交車,怎么規劃行程,都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
空間上:給孩子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
可以告訴孩子,這里以后是他專屬的學習空間,他是這里的唯一小主人,孩子一定會十分開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給孩子一個密閉的空間,而是一個可以開放的,方便家長觀察的到孩子學習情況的區域。
幼兒園的園長告訴我們,如果現在你就讓他關著門自己學習,長大后到初中,你無法要求他打開房門了。對此,我是贊同的。開放空間,意味著,父母也要在家里養成好的習慣,不看電視玩手機,能和孩子一起學習,不是陪伴孩子學,而是各種學自己的,營造出這樣的氛圍,一定是十分有益的。
知識上:有意識的訓練孩子寫字,認字,每天讀書20分鐘的習慣,孩子能夠寫自己的名字,父母的名字電話甚至工作單位,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家庭住址。能夠認識時間,了解小學的科目,看的懂課程表,也要學習“傾聽”。
教育是在家庭里,媽媽的角色是最為關鍵的,我想做到以上幾點,是可以搭建好從幼兒園通向小學的橋梁了。祝福天下所有的媽媽們,愛自己修好自己的內在,才能正確的感染養育好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