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園,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步入社會后要磨平自己的棱角”。
只有打磨的圓潤,才會前進的更快。從邏輯的角度來看,沒有什么問題。但是放到人性與社會的關系來看,似乎就沒那么準確了。
01
可能是遺傳基因的關系,我的脾氣向來不太被人認可。上大學的時候,一百多人的階梯教室,教授沒有使用任何擴音工具,所以坐在后排的學生想要聽清他講的話是一件很費力的事情。
記得一節(jié)專業(yè)課,由于個人原因沒有提前到達教室,偌大的階梯教室只剩下最后一排,鈴聲響起,我也剛剛坐下,教授按照慣例進行課前提問,意在考察一下學生對上堂課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
很不幸,目標鎖定在最后一排的所有學生,我們都站了起來,等待教授的提問,當時課堂還不是很安靜,教授的聲音也比較小,站起來的各位仁兄完全沒有聽清他提的問題,大眼瞪小眼的看著彼此。
教授也夠狠,用眼神一一掠過后,發(fā)現(xiàn)無一人能回答問題,提高了嗓門喊到:“這么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上來,還想不想畢業(yè)了?這節(jié)課都站著吧。”這句話聽得清清楚楚,其余人均無奈的搖搖頭,唯獨我這不讓人待見的小暴脾氣說著就著,將書本重重的摔在課桌上。
聲音之大,所有人(包括教授)把目光都投放在我這里,教室也瞬間安靜了。教授走到我面前,問我是不是對他有意見,我也毫不客氣的爭論了幾句,而且越發(fā)激烈,教授背后的班長向我遞來眼神并搖搖頭,示意我不要再說話了,我便安靜了下來,不過當時自己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各種不服。
教授一氣之下扔下一句“這課我上不了,你們自習吧。”便走出教室。班長走到我身邊,意思讓我和他一起去找教授賠禮道歉,不要把事情鬧大。無奈之下,只能如此。
走進辦公室,教授坐在那里一言不發(fā),我倆表達了來意,說了幾句好話。教授開口說道:“我教書育人十年,從沒碰到過你這樣的學生。我也不是斤斤計較的人,期末考試我還會客觀的批閱試卷。”說完便與我們回到教室,課堂秩序恢復正常。
他那話不說還好,這一說我便有些犯難,看來這科要掛。期末考試的時候看到試卷,八十分以上絕對沒有問題,成績出來,六十正好,獎學金便因為這科與我無緣。
02
吸取教訓,從此便將自己的脾氣收斂了很多。一直到今天,有人說我變了,我才越發(fā)的感受到,我是變了,變得親和了,變得圓滑了,也變得沒有主見了。
在別人看來,這是一個正常的成長過程,磨平了棱角,變得會迎合他人。在我看來,磨平的棱角中也包含思想與主見。
領導說一,我不會說二,不是不想說,只是不能說,因為我邊聰明了,保住飯碗是大事,自己思想的表達是小事,就算最后某件事領導的決策是錯誤的,他也發(fā)現(xiàn)了,在指責你為什么沒有及時幫他更正,你只要笑笑說“您當時都沒有發(fā)現(xiàn),我怎么會發(fā)現(xiàn)呢?”很好,又一次化解了危機并成功拍了一次馬屁。
真是無奈,我怎么會變成這樣,為什么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甚至如大學般拍案而起,指責某些細節(jié)的錯誤,明知某些錯誤的想法,還任由其發(fā)展下去,從而導致一步錯步步錯,或許還要重來,最后累的還是自己。
這就是大環(huán)境的作用,大家都一樣,你特立獨行,或許會成為佼佼者,不過大幾率你會被大環(huán)境淘汰。
這就是所謂的“領導說你行,不行也行;領導說你不行,行也不行。”
03
一個企業(yè)的成功與蕭條并不是幾個領導就可以起到?jīng)Q定性作用,更主要的是看企業(yè)內(nèi)部職工的整體素質(zhì)與企業(yè)管理的人性化體制。
如果人人卑躬屈膝的為一點點薪資而任由病態(tài)的趨勢發(fā)展,最后品嘗后果的人肯定會包括自己。
社會并不復雜,復雜的是人,人為什么復雜,因為會打磨自己了,讓自己圓滑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步入社會單純已經(jīng)成為貶義詞,你我之間的信任只會搖搖欲墜。
敢于尋求真理的棱角,敢于表達主見的棱角,敢于超越的棱角,敢于分辨是非的棱角等等,都打磨掉,我們還會進步嗎?
換個角度,為人領導、為人上級者,你們真就那么自信的認為自己就是權威嗎?手下都只會服從命令,那這個領導是不是也只會更加的費心費力并止步不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