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耕耘,以愛澆灌,靜待花開。”大愛無痕,潤物細無聲,如果班主任是園丁,班級就是我們的花園,花園中的每一棵幼苗,都需要我們的精心呵護,作為班主任,如何讓每一棵幼苗都得到最好的照料、最豐富的營養、最充足的陽光,讓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對待學生的心要像對待一朵花。”“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如何去愛護學生。”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源自于愛,有了愛,教育才彰顯活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 ? 讀完由李牧川、鄭旭蘭、張瓊和張基廣四位作者共同編寫的《班主任:以“愛”滋養學生終身發展與存在可能的生命牧者——基于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1958屆畢業生的回溯研究》一文,我回到題目,重重地畫下了“愛”字。
? ? 陶行知先生一生提倡“愛滿天下”的教育理念,他熱衷于創造博愛、真誠、和諧的教育氛圍,體現了最崇高的師德境界,樹立了人師楷模的形象,張揚了愛心和人梯精神。這樣的楷模,在當今生活中并不少見。
? ? 2010年清明節后的一天,一群從世界各地趕回的60開外的老人肅立在武漢市漢陽扁擔山公墓北9區71排5號墓前,他們眼里噙著淚水,在畢業半個多世紀后,嘴里念念有詞:“老師,學生來看望您了”,這群飽經風霜,從事著各行各業的老人默默地用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告慰九泉之下的這位極為受人尊敬的老人——段文蘭老師。她是湖北省W小學1958屆L班的班主任。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們不禁要問:什么樣的班主任能如此深入地走進學子們的心里?我們理想中的好班主任是什么樣的?一位好班主任對學生的人生發展到底有著怎樣的終身影響?
? ? ? 通過筆者基于個體生命歷程的回溯研究,通過對研究對象(W小學1958屆L班學生)的訪談,研究資料的整理、編碼與分析,最后在對事實資料科學編碼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觀點提煉和理論剖析,給出了我們答案。
段老師的八種“教育之愛”:為學生奠定終身發展的人格基礎
一、“她是個偉大的母親”——教師“母親般的教育之愛”終身滋養著學生的健全人格與心靈世界。
? ? ? 班主任教師除了要對學生提出如同父性的促進性教育要求,更多的是給予孩子母親般的照料和愛護。從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到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照顧學生在學校的生活,保證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教會學生做人的道德品質,無一不與班主任有關。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和老師相處的時間,有時勝過在家里和父母溝通的時間,加上部分父母工作很忙,有一些父母在指導孩子的學習時又缺乏耐心,孩子在學校里更能感受到教師的“母親般的教育之愛”。
? ? ? 剛和我們班的孩子相處到一年級下學期時,就有學生用稚嫩的童音叫我“張媽媽”,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我驚呆了,震撼和感動充斥著我的內心。我與他們母親年齡相差這么多,他們卻愿意叫我這一聲“媽媽”,這對我的工作和付出是莫大的肯定,同時也提醒了我身為班主任的責任。
? ? ? “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在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母親般的教育之愛”在學生心中播撒下關愛他人、關愛世界的種子,學生在日后的人生歷程中就會學著積極主動地關心他人、關愛世界,這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維持和發展有著奠基性的終身影響。
二、“段老師最喜歡我”——教師“公正的教育之愛”終身影響這學生的自信人格與感恩情懷。
? ? 在對L班學生的回溯訪談中,筆者強烈地感受到段老師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當問及“你們認為段老師當年最喜歡班上的哪位同學”時,無論男生女生,無論當年的“優生”“差生”,每一位受訪畢業生都會馬上用極為肯定的語氣回答“段老師對我是最好的,段老師最喜歡我!”一個老師能夠做到公正地對待和喜愛自己所有的學生,不以學生家庭出身高低、天資聰慧與否等外在條件決定自己付出情感的多少,這樣的師生關系才是最高尚、最純潔、最本真的。也只有當教師將“公正的教育之愛”體現在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態度、行為之中時,這對學生的自信人格、自信人生必定有著終身的影響。
三、“對學生的關愛和教育不求回報”——教師“無條件的教育之愛”終身葆養著學生的純真人格與安全感。
? ? ? 著名教育研究者孫云曉曾提出“真愛”概念,“所謂真愛,就是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引導其發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社會在改變,浮躁和功利成了當今社會的通病,但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育是最不該參雜任何利益的“愛”,對于學校而言,培養兒童健全人格的關鍵就是教育者給學生提供“無條件”“不求回報”的教育之愛,建立和諧、溫馨并富有“安全感”的師生關系和教育關系。
四、“沒有分數的‘表揚’”——教師“寬容的教育之愛”終身呵護著學生的自尊人格。
? ? ? 當我們蹲下身子以孩子的視角看問題時,我們的心中就有了“寬容”:用寬容的話語幫助他們,用期待的目光欣賞他們,學生才能在教師的關愛下健康成長、終身受益。
五、“我們也喜歡讀書、看報、學習”——教師“給予教學藝術的教育之愛”終身影響、塑造學生的學習型人格。
? ? ? 小學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段老師高尚的人格、謙虛的心態、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教學風格不斷激發著學生的學習興趣,熏陶著學生終身學習的素養,使得他們畢業后仍在踐行著終身學習的理念。
六、“我一輩子都記得勤剪指甲并把剪下的指甲留起來”——小學班主任“細節的教育之愛”終身影響著學生的生活習慣。
? ? ? 不注重細節,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管理;不注重細節,就不能掌握成功教育的管理方法。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都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而習慣及其養成又往往體現在細節之中,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會使兒童受益終身。就如每天離開教室后老師的一句“離開教室要關燈”、吃飯前的一句提醒“洗完手別忘了關水龍頭,要節約用水。”老師每天掛在嘴邊的“向師長問好”“遵守時間”“隨手撿起垃圾”……都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有著潛移默化地影響。
七、“老師的道歉讓我一生難忘”——小學班主任“平等的教育之愛”終身影響著學生的誠信人格、主體人格。
? ? ? 愛學生,首先要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好的班主任在教育活動中,善于利用恰當的獎懲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調適和行為控制能力。
八、“業務上很敬業,做人方面不附勢”——小學班主任“敬業自重的教育之愛”終身影響著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 ? 我認為中國的“班級制”的優勢之一就是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和責任感。班主任引導學生學會對班級負責、對同學負責、對自己負責,這份最初的責任心會成為未來社會責任感發展的基礎。
? ?
? ? ? 筆者給出了八種教育之愛,同時也用了八個“終身影響”,所以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后,這些經歷了人世風云滄桑的學生仍然癡癡不忘自己當年的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雖然瑣碎、平凡,但它能成就學生的未來。我會不斷以這些無條件的教育之愛勉勵自己,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以“愛”滋養花園中的每一顆幼苗。
向如段文蘭老師那般平凡而偉大的班主任們致敬!向我曾經的班主任老師致敬!也向群里共同學習的每一位老師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