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偉大祖國迎來71歲華誕。71年前,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次難以想象的狂風驟雨,鳳凰涅槃浴火重生;71年間,中華民族又無數次破除國際社會的固有枷鎖,艱難困苦玉汝于成。5000多年的艱苦跋涉披荊斬棘背后,是強大的中國精神支撐著中華民族勇往直前。即便是艱難困苦遠去的年代,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失去這種精神,愛國主義早已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骨血之中,浸透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時值祖國71歲誕辰,艱難時期的困苦再一次被回憶提起,愛國主義的旋律也更加嘹亮。
總書記曾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因為這種力量,即便是在政權更迭的古代,華夏兒女也能將千年文化歷史一脈相承;因為這種力量,即便是在戰火紛飛的近代,中華民族也能將被割裂的土地重新聚攏;因為這種力量,即便是在安居樂業的現代,中國人民也能將來勢洶洶敵人擊得偃旗息鼓。因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弘揚愛國主義,就要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統一,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讓廣大青少年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讓愛國主義精神薪火相傳、發揚光大。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就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統一,我國愛國主義始終圍繞著實現民族富強、人民幸福而發展,最終匯流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祖國的命運和社會主義的命運密不可分。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們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對祖國統一的維護、對各民族文化的理解包容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情感培育的前提。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近代以來,伴隨著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的一系列抗爭,中華民族精神也不斷傳承升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愛國主義精神更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強大精神動力,民族精神,薪火相傳,愛國是永恒的主題,是亙古不變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