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我上高三的時候,聽到一個同班女生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當時還小,18歲,沒有經歷過多少世事,不懂這句話的意思。
記得聽她解釋完以后,我內心嘀咕,“這個人看重利益,不重視友誼,以后得離她遠點。”
現在,近不惑之年的我,越來越感受到了那句話的意思。
我有一個同事,至今認識了四年了。開始時是同事,后來慢慢的處成了朋友。
她在工作中遇到任何困難,都喜歡請教我,我也樂意幫助她解答或解決任何問題。
后來,我們一起辭職了,都進了教培行業,分別找了不同的工作。我在新單位升職了,做了管理層,她做了教育培訓行業的兼職補課老師。
我們單位需要晚自習老師時,我會優先找她,把工作的機會給她。我們周末有小學初中的一對一排課時,我也優先找她,以便她可以掙得更多。她說不喜歡班課,我就把班課排給別的老師,只給她排輕松的一對一個性化輔導課。
剛開始,她補課經驗不是很豐富,我告訴她別的老師是怎么補課的,面對學生長期補課,效果不佳的情況,怎么解決的等等。
后來,她的補課經驗豐富了,補課效果也好起來了,她開始要求漲課時費。我又告訴她怎么申請漲課時費,怎么操作可以既達到目的,又不會引起教務老師和領導的反對。
也許是幫她成習慣了吧,她也習以為常。后來以至于有一點點事都需要我的幫忙,甚至有幾天我沒有隨時關心她,她就會抱怨說,“你都不關心我了!好幾天也不好好理我,也不管我這幾天過的好不好?”
四年過去了,我回頭總結,發現我們之間的關系,除了我幫她,還是我幫她。而她呢?有了心事或者好玩兒的事情,總是找她另一個同事兼朋友分享,我總是被忘在腦后的人。
原來,哪有什么友誼,我只是被“利用”而已。利用我的善良,樂于助人。
另一個朋友也是大概如此,需要我的事情,電話追的很勤,有時甚至一天兩三個,晚上十點多了也會跟我聯系。
覺得用不到我的時候,我給她發信息都懶得回,打電話也不接,有時即便回了,也很敷衍。
心里不覺得特別悲涼,只覺得這很正常。中年人的友誼,都很脆弱的,都是以“利益”為導向的,不是嗎?
難怪古人會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了”!也真的理解了高中時候,我不能理解的那句話。
人的一生,如果遇到了幾個特別知心的朋友,真的是特別深的緣分,那就好好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