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朋友跟我訴苦,她說:“眼看著九月份馬上就要來了,孩子即將上小學,可我卻什么準備都沒有,內心好焦慮啊。”
聽到朋友這樣說,其實我特別想幫她一下,但我又沒什么更好的建議。
不過我前幾天剛好看了一本關于介紹孩子“幼小銜接”方面的書籍——《幼小銜接:喚醒孩子學習力》(以下簡稱《幼小銜接》),于是我就推薦給她了。
《幼小銜接》的作者是知名育兒專家杜紅春老師,同時,她也是美國正面管教課程認證家長講師、正面管教兒童情商講師,從事家庭教育工作十余年。現在,她將自己豐富的育兒經驗整理出來,展現在《幼小銜接》這本書里。
《小學生導刊》主編袁妲是這樣評價《幼小銜接》的:“本書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宏大的敘事,它是深情的幼教人、優秀的兩孩媽媽、新時代女性杜紅春老師十余年的教育實踐經驗手記,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沒有一句多余的廢話,都是從作者的實際經驗出發,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讓父母和孩子都能夠合理、有效的做好幼小銜接。
想要做好幼小銜接,首先我們也要先確定孩子是否已經達到可以上小學的基本“條件”了,這里的條件主要是指孩子是否具備相應的能力。
有的孩子雖然已經滿六周歲了,但是并不具備入學的基本能力,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提前檢查一下。在書中,作者給我們列了一個檢查清單:
a.能聽懂日常表達,能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可以和別人進行簡單的交流。
b.情緒穩定,不會動輒哭鬧,即使有情緒也不會無休止哭鬧。
c.可以在提醒下獨立吃飯、穿衣、洗漱,能獨立上廁所。
d.能感知物體的形狀,認識圓形、方形、球體、長方體等。
……
以上這些孩子都能做到,那他可以進入小學了,如果還不行的話,可以考慮讓孩子再多上一年幼兒園,等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后,再繼續進入小學也不遲。
有的時候讓孩子搶跑不一定就是好事,它還可能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大事。
假如孩子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進入小學后,對孩子的身心都是一種打擊。
如果孩子已經具備上小學的條件了,那么作為家長也有一些準備要做,作者在《幼小銜接》這本書中同樣給了我們很多很好的建議,在這里給大家分享幾條:
1.剛開始時一定要按時接送孩子。
在孩子剛入學階段,對他們來說,周圍的一切都是新的,同樣也是充滿恐懼與不安的,所以如果家長們晚到的話,會加劇孩子內心的緊張感。
2.讓孩子每天保持不少于30分鐘的運動。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約翰·瑞迪在《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說:“運動除了能賦予孩子健康的體魄,還能刺激大腦細胞的連接,使大腦做好準備,并且愿意有能力去學習。”
讓孩子堅持體育鍛煉,不但能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還能讓他們養成從小就運動的習慣,而且孩子在運動后再來學習會更高效、更持久、更專注。
3.以身作則,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
想讓孩子擁有好的表達能力,父母首先就可以從自身做起,將孩子當成一個大人來和他進行“交談”。
比如每天給孩子講一件自己的見聞,然后鼓勵孩子也講一講她每天在學校的收獲,或者遇到的一些好玩的事。
可能剛開始他們會說得磕磕巴巴,但是隨著他們越說越多,慢慢地就會越來越順暢。
總之,就是要讓孩子不斷地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將它們完整的敘述出來。
4.給孩子一個成為小學生的儀式感。
可以告訴孩子,“從現在開始你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或者可以帶孩子去拍張紀念照,讓孩子知道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一般來說,父母對待孩子的入學儀式有多重視,就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多大的期待,孩子不但能夠通過父母的行為感受到父母深深的愛意,也會感受到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很美好。
5.盡量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們有很多家長常常會因為“心疼”孩子而舍不得讓他做任何一件事,哪怕那件事是孩子本可以做的,家長們都會選擇來代勞。
但其實這樣不好。
孩子已經上小學了,有很多事他們其實是可以獨立完成的,比如收拾書包、整理玩具、剝雞蛋、主動喝水……就算剛開始做得不是很好,但是做的次數多了,就會越來越順。
家長們要做的就是放開手就行,把自主權交給孩子,相信他們自己可以搞定。
但是也要客觀看待孩子的能力,有一些他們現階段還無法做到的事,一定不要去強求,及時的引導和幫助也是有必要的。
6.讓孩子參與到做家務活中來。
可以讓他們參與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掃地、洗自己的襪子、嘗試洗碗等。
家長的目的并不是要讓孩子真的將那些家務活做得有多好,只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他們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他們也有義務為了這個家去付出自己的勞動,讓它變得更好。
7.培養孩子的個人安全意識。
校園霸凌、教師猥褻學生這樣的事件我們都聽得太多了,誰也不愿意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但我們仍然不能防止它何時、何地就會發生。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剛開始進入小學時,就要去培養他們的個人安全意識。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哪些隱私是不能被他人觸碰的,什么樣的行為就算被霸陵了。
父母不但要讓孩子知道該如何保護自己,也要讓孩子知道,自己也不能隨意去欺負同學,有問題一定要及時告訴父母或者老師。
8.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相比較一份好的學習成績,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才是最重要的。家長們在這個階段要開始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了,可以從養成按時寫作業開始。
進入小學后,雖然現在國家實行了“雙減”政策,但也不能保證孩子偶爾也會有一些家庭作業,每天放學回到家后,可以讓孩子先寫完作業,然后再去玩,去做其他事。
在孩子的問題上,任何事一件事都不是小事。孩子們是第一次進入小學,家長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肯定會有一些地方暫時想不到,也做得不好的,但是沒關系,就將這當成父母和孩子都要學習的第一課吧。
希望杜紅春老師的這本《幼小銜接:喚醒孩子學習力》不但能成為父母們幫助孩子做好幼小銜接的學習指南,也能給孩子一些實際的幫助。
只有做好了幼小銜接,才能讓孩子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更高效,家長也能更輕松、更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