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5日,初一三班的同學和家長們組織了第一次網路讀書會,本次讀書會的主題是侃聊《西游記》——談談你對孫悟空的看法。
偉嘉媽媽先從心理學的角度解讀了孫悟空的成長歷程:悟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書中他主要有三個性格變化階段,也寓意了人一生從幼兒到青年到老年的變化。從意識層面經歷了前個人、個人、超個人階段,從社會屬性方面經歷了:無才無德、有才無德、德才兼備三個階段。無才無德時小心謹慎,有才無德時禍害三界,德才兼備時造福世界。
從廣義上看,《西游記》把生命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沒有法術沒有修為,普通的人,一生很卑微地活著;第二層:有法術沒有修為的妖怪,禍害一方,法術越高危害越大;第三層次:有法術更有修為的神仙、佛,完全實現了生命的價值,造福世間。
隨后同學們、家長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博倫:其實我認為悟空的性格有一些火爆,知道是妖怪就打,而并不是澄清這個物品或是人就是妖怪,若一個妖怪附在了人的身上,直接發過去,那么不僅傷到了人,且妖怪并非鏟除,還有妖怪從人的身體里開,可唐僧并不知道,從這里就開始引發了師徒(唐僧和孫悟空)之間的誤會
敏穎:從整本書中我知道了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廢,不要因為一點困難就放棄。要像孫悟空一樣,就算取經路上困難重重,但孫悟空還是十分努力的堅持了下來。因為它的努力最后就就修成正果。
王瑩:感謝偉嘉媽媽和偉嘉的分享,我和媽媽一起品讀了《西游記》這一本書,伴著偉嘉媽媽和偉嘉精彩的閱讀,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孫悟空這一人物的故事以及性格特點,從一開始的頑皮可愛到后來的放蕩不羈、桀驁不馴,我們可以看到孫悟空在與唐僧取經路途中的成長與改變,從個人來說,我認為孫悟空是有許多苦衷的,取經路途中棒打了許許多多的妖魔鬼怪,明明是見義勇為、為民除害的舉動,但在唐玄奘這個善心泛濫的僧人眼里卻變成了傷天害理、喪盡天良等不可饒恕的事,悟空脾氣火爆,為人處事雷厲風行,連神仙看見了也要禮讓三分,但就是這樣一個神通廣大的霸主,在唐僧面前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要克制內心渴望打江山、奪天下的豪情壯志,跟在唐僧身邊做一個任勞任怨的小僧,明明內心渴望自由,卻依舊在取經路上為唐僧開辟道路,一路走來斬妖除魔,被唐僧冤枉已是家常便飯,師徒兩人從開始“相看兩討厭”到后來的默契,天長日久,時間把悟空磨練成了一個有血有肉,敢做敢當,有勇有謀的男子漢形象,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昱博:我在看的時候有發現一個共同點:幾乎所有的打怪游戲都有天兵甚至佛兵相助。在孫悟空的成長歷程中,我能體會到孫悟空十分勇敢和對唐憎的忠誠,特別是在原著P257有這么段話更能體現孫悟空對唐僧的忠誠:那大圣才和八戒攜手駕云,離了洞,過了東洋大海,至西岸,住云光,叫道:“兄弟,你且在此慢行,等我下海去凈凈身子。”八戒道:“茫茫的走路,且凈甚么身子?”行者道:“你哪里知道,我自從回來,這幾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氣了。師父是個愛干凈的,恐怕嫌我。”八戒于此始識得行者是片真心,更無他意。
思同:其實西游記這篇小說有點問題,因為大多數怪物都是什么神的坐騎之類的。好像是神故意干的,西游記這篇小說,悟空殺的不是兄弟就是佛的坐騎,要不就是佛的兄弟,列:牛魔王,原孫悟空哥哥平天大圣,后被孫悟空叫來天兵天將來幫忙取勝。青牛精,太上老君的坐騎,偷了珍寶,下來當妖精 這些怎么看都像佛主安排好的
采薇:偉嘉媽媽和偉嘉分享得真好,讀了《西游記》我深有感觸, 文中曲折的情節 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讓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它把四個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后。
子韜:唐僧善心泛濫,有的妖怪借助這一點將他捉去,但唐僧脫險后都能主動改正,值得學習。同時唐僧的虔誠也十分令人敬佩
燁桐:孫悟空是中國乃至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小說人物,俺老孫來也這句經典的臺詞已經深入人心,當伙伴遇到困難時。武藝高強聰明機智的她為伙伴們除妖降魔是正義的化身,勇敢的孫悟空在花果山為時候面容的一種深處所起到重要的領導作用。可是浮躁活潑是猴子的特性,孫悟空被師傅誤解,濫殺無辜,一氣之下,一開始表現讓讀者和觀眾們大跌眼鏡。本書共一百回我認為每回里都有不一樣的孫悟空,最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孫悟空堅持不懈的精神,《西游記 》 的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說孫悟空的人生是堅持不懈,努力進取的。他始終有堅定的信念,努力把事做好,比如取經這條路,其實這正如我們的學習生活,期末考快到了,同學們是否做好,堅持到底,努力拼搏的準備了呢,這就要像孫悟空一樣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怕艱險,樂觀面對盡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最重要的是有堅毅的信念,堅持到底,不畏艱險,敢闖敢拼,把一切努力做到最好。
怡晗:《西游記》作為一部中國古典名著,與《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同為四大名著,它記載的,簡要概括,無非就是一個起初不諳世事的石猴的成長歷程。書中孫悟空拜師求藝歸來之后,可以看得出,他因為學得本領,所以也從起初的謙卑而漸漸地不起眼地變得輕狂。根據偉嘉媽媽的分析,這其實是孫悟空從年幼時的懵懂天真,通過學習和實踐,逐漸變為了年少時的輕狂高傲。爾后,因輕狂天真而大鬧天宮,但卻被如來佛鎮壓到五行山下,最后,經過五百年的反思,在觀音點化下隨同唐僧西天取經,修正果。在取經途中,孫悟空歷經磨練,又從年少輕狂慢慢轉為沉穩的謙遜,而這之中,即是一個人通過鍛煉,走向成熟的歷程。其實,通過這些,令我感觸最深的,是時間和困難將一個人不成熟的心智,磨煉成沉穩,冷靜,謙遜的心態。也許生活中,我們不可能像孫悟空那樣,有高超的武藝和幸運的主角光環,但是,我們可以做的,是學習《西游記》中,唐僧師徒歷經時間和困難磨練的堅毅和決心,“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要努力,珍珠總會在打磨之下發出最耀眼奪目的光芒。
俊豪:《話西游》
西游途中歷艱辛,行者盡忠伴左右。
忠肝義膽英雄色,斬妖除魔清路障。
西去漫漫十萬八,風餐露宿道艱難。
赤膽雄心勤呵護,坎坷蹉跎何所懼。
日久天長心相印,取得真經成正果。
凌睿:因沒有時間所以沒參加昨天晚上的閱讀party,今天趁機回答一下我們敬愛的連大的問題:為什么唐僧和悟空最后會變為亦師亦友的關系呢?大家都知道取經之路不容易,可謂闖遍刀山火海,其間孫悟空的功勞不容小視,若是缺了他啊,恐怕唐僧還沒到流沙河就要取經失敗了,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唐僧也清楚若沒有悟空,自己會是什么結果。前面提到了孫悟空的重要性,現在來講講唐僧幾次接納了悟空。可以這么說,唐僧一開始不得理解悟空的好意,在悟空傷人性命是多次無情驅走,幾乎好幾次都是在菩薩的勸說下兩人重歸于好的,這也恰恰說明兩人有著不可割舍的感情,畢竟是唐僧救了被壓山下的悟空,對于悟空來說,這更是一種報恩的行為。還有一方面我是從悟空的不舍去入手的,大家說哪一次悟空是心甘情愿或者是自愿走的呢?況且在大戰豹子精時,明明看見了人的首級卻還不肯罷休,這也就是證明了偉嘉麻麻的說法,悟空是倔強的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唐僧西天取經的想法和悟空的始終保護唐僧的想法結合成了一體他們才會成為亦師亦友,換句話說,就是這兩種想法的結合,才有了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取經成功的一路。
祖曄:孫悟空是一個本領高強,會72變,生性愛憎分明,勇于挑戰權威,在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時,一路上出生入死,忠誠,為取經之路立下了汗馬功勞。
家長們也積極參與:
怡晗媽媽:一到暑假,電視里必播的莫過于四大名著,然而,小孩子最愛看的當然是《西游記》了。其中,最精彩的故事情節便是師徒四人與各路妖魔鬼怪的較量,熟不知他們的取經之路也是家長的育兒之經。孩子小的時候最愛揪著大人的衣角問:“媽媽,我到底是誰呀?我從哪里來的呢?我以后會去哪兒?”媽媽正炒菜呢,廚房里忙得不可開交,要么就敷衍地說充話費送的,要么就是垃圾堆撿的。
在電視劇里,唐僧幫家長回答了孩子的這三個問題。師徒四人每到一個小國,唐僧都會很迂腐地介紹三句話:“貧僧三藏,從中土而來,往西天去取經。”其實,這三句話回答了三個人生最基本的問題:我是誰?我從何處來?我往何方去?
徒弟們神通廣大,能降妖能伏魔;師父身單力薄,手無縛雞之力。那么,為什么孫猴子、豬八戒、沙和尚只能當徒弟,為什么他們都愿意護著師父?難道唐僧真的一無所長連徒弟們都不如?當然不是,因為他有對于理想的追求和堅定的信念,把取經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他身上是從人向神的修行。
沒有唐僧,這支隊伍會潰不成軍——孫悟空回到花果山,豬八戒回到高老莊,沙和尚回到流沙河,他們繼續為妖。所以,徒弟們是從獸向人再向神的一種博弈。而一個人心智的成長,就是一生要回答,我是誰、我從何處來、我往何方去。這三句話是孩子對于成長的思考。
哲立爸爸:首先感謝偉嘉麻麻的精心準備精彩講解精彩分享。其次讀書會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們通過共讀一本書,把自己的想法,看法,不管錯對在這同學群中一一分享,表達,討論。希望以后把讀書會的主角讓給每位同學讓同學們每人都能做上一次主持人。一只筷子易折斷,眾人拾柴火焰高!再次感謝偉嘉麻麻的精彩講解!
夜深看到了連老師的用心點評感悟良深。西游記明面上是闡明孫悟空的出生成長斬妖除魔修成正果的歷程。石頭里奔蹦出來的(無父無母的孤兒),通過自己的執著的信念不辭辛苦,遠渡重洋,拜入名師門下且努力刻苦的學習(學得七十二變),但是又因為調皮搗蛋"無法無天"而被玉帝老兒給懲罰,最終在三藏師傅的熏熏教導之下,歷盡九九八十一難,除妖滅魔修成正果,成為一位中國神話史中美名遠揚的美猴王斗戰勝佛。也希望現在的幸福小悟空們也都能感悟到其中的寓意。謝謝連老師的點評!
偉嘉媽媽:一大早看到連老師和哲立爸爸的點評,很感動??連老師真是用心認真的好老師,雖然我們知道孩子們是在不斷滴大錯小錯中跌跌撞撞地成長的,但是身為家長的我們經常被氣得吐血,更何況年輕的老師們。深深感受理解您的心情,您比唐僧功德更大,唐僧只有一個猴子就頭疼不已,您有五十個潑猴,唐僧的猴子武藝超群,而您的猴子們沒有武功,所以您的取經之路比唐僧更難。所以小猴子們,好好跟著師傅在學習的路上打怪升級,提升自己的武力值。且看期末考試的妖怪就在近前,猴兒們緊跟師傅們,提棒上前,將其一舉拿下,可好?
連老師的分享:
正如莎士比亞說的,"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同樣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孫悟空,集體閱讀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同學們思考的深度讓人驚嘆!同學們不僅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還能聯系到自己的生活學習,真正做到了把書讀活了。你們太棒了!思同更是搜集悟空全面的背景資料,可見他對這個人物的喜愛程度,這種鉆研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感恩吳承恩老先生留下這樣一部皇皇巨著給我們,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解讀,取經之路可以是學習之路,可以是育兒之路,可以是職場之路。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并能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得到印證,這樣一部好書值得我們反復研讀。
期待下此次讀書會,歡樂滿滿,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