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后最孤獨的時刻,是我給相機充好了電,換好了衣服,化好了妝,準備和宿舍的朋友一起去看日落,就在那幾分鐘的時間里,我被所有人放了鴿子,以各種理由。
這事是我一周前提起來的,起初大家都興致盎然的應下來,各種憧憬期待,最后的結局,就是我帶著剛化好了的跟好朋友在陽臺打視頻電話說“算了不能浪費我的化妝品,不能哭。”
那一刻,好像我可以隱藏起來的情緒都被拉扯出來無限放大。
突然覺得,這才是大學吧,手機不用上交,不用偷摸著打游戲,跟身邊的朋友幾乎一天下來也沒有幾句交流。一百多個人一起上課,沒有固定的座位,每節課都隨意跟誰挨著。談戀愛終于不用偷偷摸摸,戀人成了生活的全部,朋友常常就全身而退變成了形單影只的一個人。
本以為上個學期已經適應了一個人的我,還是被巨大的失落孤單感包圍了。
大概還沒有完全成長,二十歲它總是會來。
跟高中的同桌吐槽這事兒,她跟我說,不要難過,我明天打算一個人看電影逛街,我不用等誰,也不用擔心誰放我鴿子,這不也挺好的,其實一個人能更開心的話,就不要強迫自己與別人同行。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敝挥忻撾x舒適圈進入另一個并不完全能融入的大集體時,我才真切的明白了這句話。
我依舊向往海邊的落日,一個人一臺相機,在沙灘上留下我的腳印,那并不是孤獨,而是真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