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一
春雨驟降,潤物無聲。種子發芽,樹苗漸長,漸長漸綠,日益增高。
歷經風雨,沐浴陽光,吸收養分,綠葉婆娑,屏蔽驕陽,予人蔭涼。
增添年輪,根扎愈深,樹桿日高,直指蒼穹。碩大無比,始成大材。
為人所用,有益于世,無愧無憾,豈僅一樹?自然山水之間,“山澤恩既廣,草木盡皆春”,何處不蒼翠,郁郁蒼蒼,森森而立?
珍惜自然,改造自然,人與自然相親相惜,好好相處,亦人類之大幸。
? ? ? ? ? ? ? ? ? ? ? 二? ?
人生于世,勞碌之余,冥思苦想,終有所悟:我雖草民,亦當向學,志趣健康,追求夢想。
讀有字書,看無字書,汲人所長,明天下之理。為人處世,善良為本,真誠待人,人情道理,皆當懂得。
和藹慈祥,平易近人,別人有難,樂意相幫。個人得失,看得淡些,胸襟當開闊,凡事少計較,偶與人齟齬,莫當一回事。
凡事退一步,當設身處地想一想。前賢聯云:“反觀自己難全是,細論人家未盡非”,亦不失為做人道理之一。
遇事泰然自若,冷靜面對,自然會少許多煩惱,心自然趨靜。誠如是,人緣既好,人脈自通,辦起事來,或能順利些矣。
? ? ? ? ? ? ? ? ? ? ? ? ? 三
人生于世,有幸遇到重情重義者,能引以為友,患難與共,分柑同味,共同進退,皆得長進,心自怡然,謂之相知。
相知,相知,其義何如?晨讀馮夢龍編《警世通言》之《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文內有言:“思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總來叫做相知。”
明白矣,信然。可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此又自當別論。明知道友誼是聯結兩顆同類心靈的紐帶,以文會友只是文字之交,“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也是彼此思想和靈魂的溝通,相悅,確實與別的無關。
先前曾讀過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錢袋》,其中有一句話,讓我過目難忘,記憶猶新。他說:“友誼永遠是一個甜柔的責任,從來不是一種機會。”
我常想,不管是現實生活中素有交往的朋友,還是素昧平生的網上文友,既然有緣相識,志趣相投,心氣相通,相知相惜,那為人為文真誠忠厚者,更當珍惜之。
? ? ? ? 2020年2月16日午后,時在遂溪榕窗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