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嘮嗑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克里希那穆提
“不要急著做什么,站在那里。”——佛教格言
以上兩句話,摘自書友關于《非暴力溝通》的讀書筆記,曾經多次看到別人分享一本書《非暴力溝通》,但是至今還沒買來看。今天查詢資料才發現,原來“觀察”正是非暴力溝通四要素之一。
看來,很多人,都面臨暴力溝通的煩惱,都在尋求改善人生的出路。今天,我們就學如何在親子互動中利用“觀察”來達成良好溝通目的。
007期 盯住事實,止于觀察
“有時候困擾我們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事物的評判”。
B選擇里,媽媽并沒有對孩子做出任何關于“你”的評價,只用描述語言來表達“我”的觀察。即使在說出自己想法的時候,也特別加上了“我覺得”三個字,非常尊重地咨詢了孩子的意見。
而A選擇直接命令孩子去擦干地板,阻礙了孩子主動發現問題,思考,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可能。
很多時候,孩子并不會做出真正意義上的“錯誤”,不過是他們在探索世界、自我開發的過程。
如果放下主觀判斷,用觀察,就能夠避免孩子因為受到父母的語言壓力而放棄探索世界、生活,喪失好奇心和抗挫力。
×爸爸:“考試這么差,還要發脾氣”
孩子:“我發脾氣關你什么事”。
×媽媽:“你太懶了,自己的房間也不收拾”
孩子:“我就是喜歡生活在垃圾堆里”。
我們的評判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委屈,緊張。從而激發他為了讓我們體會他的難過,頂嘴、狡辯。
不斷的評判,只會讓孩子更加遠離我們,排斥我們。
?別忘了我們還有更好的選擇:
媽媽:“衣服和褲子在床上,我還看見兩只襪子”。
爸爸:“你這次78分比上次少了12分,而且我看到你把試卷撕成兩半”。
嘗試這樣不摻雜個人想法的語言,更接近客觀事實,更能讓孩子接受。
貼近事實的客觀觀察可以讓我們更理解孩子更接近孩子。
tips
?“如實的觀察,正確的觀察,可以讓我們更加關注當下。“在你面前的那個人,他做了什么?他有什么感受?,你做些什么能夠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好?
練習工具1? 分清觀察和評判。
測一測,以下哪些是觀察,哪些是評判?
1.前面那輛車停在路中間,司機沒有公德心。
2.孩子青春期特別叛逆,家長的話都聽不進去。
3.張老師笑著說,歡迎你就讀我們學校。
4.張老師是一個熱情的好老師。
5.今天上班你又遲到了。
6.9點上班,我看見你9:20走進辦公室。
7.你的英文很好,能看懂美劇。
8.你的數學成績是98分,英語成績是90分。
9.我的孩子盯著電視看,我喊他,他不理我。
10.周三的下午,他給我打了一個電話。
答案如下。
3、6 、8、10是觀察,1、2、4、5、7、9是評判。
如果你答對6題以下,你可能需要花點時間和精力來學習區別兩者。
本節內容摘抄、表格內容均來自《親子溝通密碼》(鄒璐 著)
學習心得
001.主觀評判,越是在親密關系里越容易不小心存在而不自知。因為親密關系不像社交關系那樣,需要保持距離、敬畏,所以我們很容易“無壓力”地脫口而出,主觀、隨意判斷家人的行為,導致大量的誤解。
孩子,一開始覺得自己被誤解了,會立馬反抗“我沒有”、“我不是”,夫妻之間呢,被誤解了可能就立馬選擇沉默生氣。所以,以后,當我們聽到“我沒有”這三個字時,一定要快速、敏銳地洞察到,自己說的是客觀事實還是主觀評價?
如果是客觀事實,對方一般不會強烈反駁,一旦反駁,我們就要警惕。畢竟,誰也不喜歡被冤枉,冤枉人也不是什么好事。
002.最這個方法很有用,我第一次看《親子溝通密碼》時,書上很多方法沒有完全記下來,但是這個容易操作。
以前看到孩子把筆放在嘴巴,我立馬會大聲呵斥:你怎么吃筆呢!,孩子馬上反駁并且哭鬧:“我沒有!我沒有!”,引發一連串爭執。
看了這一節內容,我再次看到她把筆放嘴巴,說:“媽媽看到你把筆放在嘴巴里面哦”,孩子意識到自己做了錯事,不好意思地說:媽媽,對不起。然后把筆從嘴里拿出來。
003.無論是溝通語言還是寫作,觀察者視角都非常重要。學習親子溝通也不僅僅是解決親子溝通,能夠從整體上提升個人的表達水平。
? ? ? ? ? ? ? ? ? …到此,下期再來…
德鷹和老公一起學育兒001:刻板印象
德鷹和老公一起學育兒002:背景音樂
德鷹和老公一起學育兒003 : 做回自己
德鷹和老公一起學育兒004 : 一聲啊哈
德鷹和老公一起學育兒005 : 找到禮物
德鷹自己學育兒006 : 心想事成
作者簡介
德鷹,持續成長二胎寶媽,985傳播學碩士,米菲母嬰最高代理商,羊奶粉營養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