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這么一種感覺?孩子放學后,很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但是,又不能輕易打擾老師。畢竟老師辛苦了一天,也該有自己的生活,需要時間鍛煉身體、陪伴孩子、欣賞身邊的風景,也有詩和遠方。那么,家長只能從自己孩子口中了解情況。但是,我們真的不知從哪里開始,不知從何處入手,不知與孩子如何交流,甚是迷茫。從心理學老師那里我學到放學幾問,切合自己的理解,整理以下幾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學校有什么好事發生嗎?
**有好事,相對就有壞事。這是對孩子價值觀的調查,了解孩子是否具有是非判斷的能力,了解他心理認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
孩子受教育程度較淺,經歷較少,因此,還未養成自己獨有的價值觀。那么,如何養成適應社會,有利于個人發展的價值觀,就要靠老師、家長的引導。家長的引導尤為重要,因為學校教育是知識教育即基礎教育,而好的教育在于家長。
譬如,某天去接放學的孩子,孩子笑容滿面。問他,為什么這么開心啊?有什么好事發生呢?原來是孩子參加班干部競選,以絕對劣勢被淘汰,但是,老師給每位參加競選但落選的同學5個積分,鼓勵勇敢上臺的小朋友。而且,孩子的鐵哥們,自始至終都沒放棄他。
我告訴孩子:不怕失敗勇敢上臺值得鼓勵和表揚。何謂朋友?朋友就是無論你成功或失敗,無論你貧窮或富貴,無論你漂亮或丑陋,他都在你的身邊支持你、鼓勵你、看著你,并且愛你。同時,我們找出落選的問題所在,并把問題修正,這更利于我們的成長。你看,你的落選成為了成長的資源,生命中遇到的任何挫折都有意義。
在不斷的和孩子溝通過程中,家長潛移默化的把正確的價值觀傳輸給孩子,激發孩子重視內在的修養。這對家長的要求非常高,家長只有不斷的成長自己,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
二、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現 ?
好的表現,實際上是正向引導,引導孩子自己尋找表現好的方面,激勵孩子,肯定自己,增加其自信心。
如果讓我每天尋找好的表現,還真得挺難,因為我是不斷被否定長大的孩子,我很敏感,很自卑。記得小學時期,我非常愛唱歌,每天捧著收音機,追小虎隊、四大天王的歌,很用心,很快樂。但是,某天,親戚突然對我說,你口齒都不清,怎么還唱歌啊。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我突然失去了唱歌的興趣。至今,不敢K歌,不敢當眾獻唱一曲,哪怕都是家人,我也用五音不全來否定自己,拒絕參與。
上心理學課時,老師安排了一項實驗,讓我們第一印象寫出一周來孩子的表現,并抽取幾位家長分享。第一位家長寫“懶”,這位家長寫的“懶”即是拖延,每次讓孩子做什么,孩子都說“馬上”,說過之后,依然我行我素。第二位家長寫“躁”,孩子做什么都很急躁,碰到困難發急、苦惱。看,家長的意識中,閃入腦子的第一印象,都是否定,孩子能受到鼓勵和贊美嗎?孩子能自信嗎?第三位家長寫“心疼”,為什么心疼?孩子現在已上高中,叛逆行為很嚴重 ,學心理學之后,意識到自己以前采用的都是否定教育。家長后悔不已,非常心疼孩子。
心理學研究發現,100人中有85人擁有自卑心理。孩子原本是一張白紙,成人長期在孩子身上作畫,或肯定的線條,或否定的線條。孩子之所以自卑,否定的線條占據了上風。
家長想要讓孩子成為自信的人,那么就要強化優點,弱化缺點。在家長表揚孩子優點之時,同樣要鼓勵孩子自己找優點,不斷的加以強化,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朝著強化的方向發展,成為一個自信的人。
三、今天有什么好收獲嗎?
家長提問有哪些好的收獲,孩子回顧上課內容,實際上是引導孩子溫故而知新,確認下孩子具體學習了哪些內容。
今日事,今日畢,當天的收獲,當日總結。孩子還小,不擅于總結,那么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回顧。語文、數學、外語,還有人生的道理,你收獲了什么?翻出書本,讓孩子回憶上課內容,引導孩子說出每一門課的知識點。當然,每個孩子專注度不同,資質不同,有些可能沒有掌握。家長在引導過程中,可以及時發現孩子的不足,教他方法,及時幫助孩子。
譬如,某日孩子有一項家庭作業是背8個成語。因成語和成語之間沒有故事連貫起來,很難記憶,孩子費了一段時間都不能百分百背出。一開始真有發怒的沖動,馬上覺察自己,啟動換位思考程序,如是我自己能否能百分百背出?說不定還不如孩子。轉念想,能不能找到幫助記憶的方法呢?我試著讓孩子編故事記憶,孩子很贊成,編的故事可愛而有趣,故事編完,成語一字沒錯的成功背出。既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又完成任務,一舉兩得。
有人會說:為什么我的孩子那么笨,成績那么差。世界上大多數的人智力都是相差無幾,為何表現會如此不同?捫心自問,孩子出現了學習問題,有多少家長沉得住氣不打罵?有多少家長可以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并啟發孩子思考。
四、有什么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嗎?
這個問句,表達了兩個觀點,首先,學習是你自己的事,你得學會自己學習。其次,我很關心你,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遇到困難,可以請求爸爸媽媽幫助。幫助這個詞,對孩子來說尤其重要。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首先閃現的應該是尋求爸爸媽媽幫助,而不是獨自承受。
只有主動學習,自己做自己的老師,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才可能長久的處在優秀的位置。完全依賴老師、家長督促的孩子,一旦離開督促,成績有可能會一落千丈。當然,如果學習上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也可以尋求家長幫助。問題不馬上解決,不懂的知識點越來越多,成績上得不到提升,自信心會受挫,積惡難返。
如果生活中遇到困難得不到幫助,孩子選擇獨自承受,那么有可能發展成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自殺。我們需要從小就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告訴孩子:無論遇到什么困難,無論犯什么錯,無論犯多大的錯,你都要記得,在爸爸媽媽心里,你的生命是第一位的,爸爸媽媽可以幫助你看清一些問題,解決一些問題,爸爸媽媽是你的幫助者,永遠不會拋棄你。
我想,如用好以上這4問,與孩子耐心溝通,可以很好的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學校有什么好事發生嗎?使我們了解孩子的價值觀;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現?使我們了解孩子的自信程度。今天有什么好的收獲?使我們了解孩子是否掌握當天學習內容。有什么需要爸爸媽媽幫助?既可使我們了解學習狀況,又可了解孩子的心理動態。
養育孩子的過程,很艱辛,也很溫暖。把握當下,盡可能地陪伴孩子,隨著孩子地長大,他們與我們漸行漸遠。但愿,當我們回眸過去的路時,可以驕傲地說,孩子,爸爸媽媽用盡了全部的愛來陪伴你,帶給你滿滿的安全感;展望未來的路時,可以自信地說,孩子,爸爸媽媽在你背后堅定地看著你羽翼豐滿,長成你想要長成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