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非首發,首發平臺:個人公眾號,ID:翩翩翩,文責自負。】
原書:《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原書作者: (美)喬·卡巴金? ? ? ? ?
解讀人:翩翩
推薦語
在喧囂忙亂的世界里,用正念找回內心的平靜、專注、清明和幸福。
本書金句
1、下刻虛空,此刻即是。
2、蒙昧則暗,覺醒則明。
3、你無法遏制波濤,但你可以學會沖浪
4、正念練習的,是“無用之用”,“不作為的作為”,是你在這里,體驗自己在這里。
5、正念不關乎目的,只關乎存在。
你將收獲:
1、什么是正念?
2、正念修行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3、正念修行冥想的相關知識是什么?
4、正念修行在生活中的運用有哪些?
作者介紹
喬?卡巴金博士是正念減壓療法創始人,美國麻省大學榮譽退休醫學教授,是世界享有盛譽的麻省大學醫學院減壓門診的創立主任,曾師從諾貝爾獎得主薩爾瓦多·盧瑞亞。他將正念引入醫學、心理學、教育等領域,也將正念應用到學校、企業、法庭、監獄等機構中,訓練了眾多人員使用正念,為正念冥想的傳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譽為“正念減壓之父”。本書是卡巴金博士傾力之作,被譯為26國文字,20余年來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
正文部分
一杯茶,一盞燈,一起慢慢讀。你好嗎?我是翩翩。今天要給大家講的這本書叫做《正念:此刻是一枝花》。這是自1994年首次出版一直是美國最暢銷的心靈圖書之一,被譯為26國文字,20余年來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這本書的核心就是告訴我們正念冥想可以帶我們找回內心的平靜、專注、清明和幸福,感受自己,活在當下。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過這種時候——
一遇到事情,就容易焦慮不安,煩躁不已;
習慣把什么事情都裝在心里,搞得自己壓力山大;
晚上睡不好,常常失眠、多夢、驚悸,白天精神不好;
有時突然情緒低落,什么也不想說,被莫名的負面情緒包裹;
又或者渾身疲憊倦怠,干什么都沒勁兒……
總是在想,要是有一段完全屬于自己時間就好了,一頭扎進去,什么也不想,就這樣靜靜地什么也不想,任他放松,就好了!
其實是有這樣的方式的,它就是——正念冥想,它就可以給你提供這樣一個時刻,供你療愈自己,好好感受當下,修復自己。
而提出正念冥想的正是美國正念減壓創始人喬?卡巴金博士。在這之前,1971年,他剛從麻省理工學院著名的生物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薩爾瓦多·盧瑞亞手中接過博士學位,到麻省醫院開始他的職業生涯。
他原本是在醫院的實驗室倒騰各種瓶瓶罐罐,安心做他的實驗和科學家。但是他不愿意也不心甘。他是印度籍美國人,雖然在美國受到最好的科學教育,可是他的根在故鄉。他不想做一個科學家,也不想做一個修理身體的傳統醫生,他想追隨佛陀的腳步,做一個改變人身體和心靈的療愈者。他始終相信,疾病的治愈,從來都不該脫離對生活的領悟和修煉。
卡巴金想做的是一種參與式的醫學。他認為,疾病的治療可以由醫生主導,身心的療愈卻無法假他人之手,必須通過治療者自身的全情投入來實現。所以,他邀請接受正念減壓的受訓者通過正念練習,來學習對自己經驗的開放和覺察,學習如何與自己的壓力和痛苦和睦相處。于是自1979年開始,他和幾個同事在該醫院的地下室,開始實驗性地教導病人正念練習。
要知道,20世紀70年代,一個典型的醫生眼里只有病人的軀體,還沒有完整的病人。用“正念”這樣帶有東方宗教神秘色彩的理念和方法來治療病人,常常是被人看做離經叛道和不務正業的。
盡管當時的卡巴金博士遭受的質疑從未間斷過,但他也從沒放棄過。卡巴金在麻省醫院地下室接待的第一批病人,都患有很嚴重的身體疾病:心臟病、慢性疼痛、皮膚病和癌癥等。卡巴金并未給病人虛幻的希望。他只是教他們,怎么和疾病、疼痛相處,怎么在過去和未來的間隙,投入當下,怎么把從練習中獲得的態度和體驗,融入生活。
就這樣,一批一批的病人來來去去,甚至連專業的醫生和教授都來他這里,接受練習。卡巴金和他的同事們,就這樣默默地接待他們。這樣的工作他們持續了30多年,直到今天,仍然在繼續。
如今,正念減壓已經逐漸走向世界,被世人所接受,它回歸了正統和主流。據統計,美國已經有520多個從事正念減壓的培訓機構,全球已有740個培訓機構。很多人接受了正念培訓,他們的人生也由此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盡管2013年卡巴金博士來到中國的時候,已經是享譽世界的正念導師和科學家,但是還是對中國這個禪的國度保有敬意。他用英文背誦了李白的詩歌,還說:“道”是一條通往覺悟的崎嶇山路,而“念”是把心安駐在此刻。
雖然我們有時候評價一個作者會說,我覺得雞蛋好吃,何必知道下它的雞什么樣?但正念不是。根據佛教的傳統,你向別人傳授的不是道聽途說,而是你的悟道。在正念里,卡巴金博士和他的作品是一體的。卡巴金本人的經歷,正是一個關于專注、信任、堅持自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正念勵志故事。
那么,什么是正念呢?卡巴金博士說:“正念意味著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集中注意力:有意識地、不予評判地專注當下。這種專注使我們對當下的現實更自覺、更清明、更接納”。
正念是佛教修行的一種古老方式,也是佛教修行的核心。而這里要說的正念是一種精神狀態,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集中注意力,有意識地、不予評判地專注于當下,只是單純地關注和感知,有意識地覺察當下,以此來減壓、放松,可以改善睡眠、改善抑郁狀態、減輕生理疼痛、提升專注能力、提升創新能力、促進自我調節以及建立與自己他人健康的關系。
也正基于此才使得諸多名人如蘋果創始人喬布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NBA籃球巨星科比以及扎克伯格和影視明星陳坤、張鈞甯、孫儷和王力宏等趨之若鶩,紛紛練起了正念冥想,沉淀自己,了解自己,并從中汲取能量。
他們是怎么做到的?正念修習要遵循哪些原則呢?
第一點是耐心。如果你當下沒有任何欲求,在冥想修習中,每次停下、坐下、呼吸,靜心感受自己的氣息流動,就是培養耐心的時刻。它使你更容易接近、接納當下,也會在當下更有耐心,這種耐心也會延伸到意識的其他時刻。使我們明白不可任由自己的私心雜念改變當下的行為,這樣你的冥想也會日趨完善和豐富。
第二點是不做評判。人每天會產生6萬多個念頭,這是大腦的常態。我們不是在糾結于過去,就是在幻想未來,卻無法安于當下,這樣便會失去很多全然體會生命的機會。人的頭腦總是不斷地做出各種判斷,好的壞的、美的丑的、有益的有害的等等。這樣的評判有助于人類快速地適應環境,但它也切斷了一個人與一個事物本質的連接。例如,當你想到某件事,你就憑著經驗否定辦不成。實際上,因為協同辦事的單位換了跟辦人以及政策有優惠是很容易就辦成的。但由于你的預判,而錯失一次機會。
第三點是信任。它指的是信任冥想的整個過程。在正念修習中,要養成相信自己具備觀察能力、坦誠和專注能力以及反思個人體驗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不至于讓自己的這些能力枯萎消亡。在正念修習中,就是要培養信任自己的心,否則,你不能了解自身有什么值得自己信賴欣賞的東西,就不會發自內心地喜歡自己,那么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審視自己。所以,唯有信任自己,才能將正念修習有效地進行下去。
第四點是專注。專注是正念修習的核心所在。你的內心如果平靜穩定,那么你的正念冥想就會強大穩固持久有效。就像NBA籃球巨星科比那樣,也許大家除了感動于他說的“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還沒見過科比盤腿而坐修習冥想的的樣子吧?那專注的樣子同樣令人動容歡喜。
說完正念的修習要遵循的原則,我們再來了解冥想修習的相關知識和其他要求。那如何做冥想,它有哪些具體的要求,它們又代表什么意思呢?
第一個是坐姿。這種坐姿會使你的身體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氣質,一種態度。
擺放好身體,使之自在自然。不僵硬,脊背挺直,面部放松,肩膀放松,腦袋和脖頸以及脊背形成一條舒適的直線;神情肅穆、祥和、雙眼閉合,體現一種莊嚴感。
這種靜坐冥想,你可以毫不保留地認可接納任何時刻浮現的任何事物。反復練習后整體表現得莊嚴、寧靜、泰然自若。想必大家腦海里出現一個身披袈裟雙手合十盤腿端坐的得道高僧樣子,他莊嚴肅穆、慈悲祥和。
第二個是手勢。無論坐或是站還是躺,手的姿勢總是各有差別,每個手勢也都有特別的含義。
就拿靜坐冥想而言,有時是雙手置于膝蓋之上,手心向下,這意味著不要再去追求他物,需要體悟當下;有時雙手翻轉過來兩個手掌向上,意味著接納,象征著樂于接納天上之物,天上的能量;有時則雙手合十置于胸前用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在冥想中,練習更深入地感受自己的雙手姿勢,也會感受到來自內心的變化。
第三個是冥想的時長 。一次冥想要進行多長時間?關于這個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的。練習時間長短皆宜。冥想跟時間長久沒有關系,跟修習的認真程度才有關,所以不要糾結練習時間的長短,只要你想開始練習,那么就把握住這個練習的當下,全身心的感受此刻,這就是正念的核心所在。
第四個是冥想的形象。冥想修習沒有固定的想象。而這些的冥想想象都可以令你放下自我,沉醉其中,甚至融為一體,深刻地去發現此刻的內心。
你可以想象山,山的形狀,山的起伏變化、山的周圍 光影四季流轉,把自己想象成山,與山一體,這樣就有可能與山的力量和穩固相同;并對之加以吸收接納,從而壯大自我;你要也可以想象成湖,湖的形狀,周圍樹木、云朵、巖石、飛鳥倒映其中,一覽無余,象征著可以盛放任何,敞開接納;你還可以任意想象,比如草地上、樹林中等等。這些想象都令你放松、忘我,在當下
當然書中也提到冥想修習除了可以坐著,也可以站著、行走著或是躺著練習。只要你方便,只要你想,無論何時、何地,一經閃念,便開始覺察當下,體悟自己。真正明白“下刻虛空,此刻即是。”
最后,書中作者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處處可以修習正念。
說到生活中的練習,首先就是清晨練習。因為清晨是練習正念冥想的絕佳時機,別人都在沉睡,世界的還未蘇醒。你早早起床,靜靜獨處,修習正念冥想,獲得無與倫比的豐盈和能量。明星陳坤就喜歡在清晨練習冥想他說:“如果不是冥想打坐,我早已迷失在名利場了”
其次,在行走、上樓、做家務甚至聽著音樂都可以修習正念。這一刻,你只管感知你的內心做其中一件事時的感受,體會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步驟、每一個音符、漸漸感知你體會到的快樂,它能連接你身體的每一個器官所能感受到的那種充實和滿足感。甚至忘了動作本身。也忘了自我。
最后也是比較難的就是做父母也是一種修習 。因為父母并沒有現成的方法可以參考,他們只是臨時上陣,一邊學一邊做。日常生活瑣碎繁雜,父母一邊要應付,還要對于一個孩子進行養育,對于新手夫母上陳確實是一個考驗。因此,做父母也是一種修習。
在這個過程里,父母幾乎需要耗費所有精力——
小嬰兒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必須時刻滿足他的需求;稍大些孩子頑皮好動時不時打亂你的計劃,破壞你的周圍,父母得管教制止;再大些,孩子有了自己的主意與你頂撞甚至背叛你,父母又得克制循循善誘……簡直操不完的心。
但實際上,孩子就是你的私人正念老師,他會不斷讓你看清自己的執念,并且學會放手。雖然養育是一門很難的功課,而孩子這個老師,則時刻提醒父母清醒的體悟當下,且全身心投入,不得松懈怠慢。
其實,日常的家庭生活,就是正念修習的絕佳所場,尤其對于養育孩子來說,它就像一面鏡子,迫使我們審視自己,讓自己從中學習,并且得到成長。在這里不禁想起知名明星孫儷,因為有兒女等等和小花,她不僅是事業上的女強人,影視作品里的大女主,還是家里主心骨。 她的愛好除了插花、練習字畫、還有正念冥想。很多時候陪著兒女練習,孩子們也總是吵吵鬧鬧,但是孫儷利用間隙練習冥想。她說“正念冥想使我精力更充沛,但兒女們更是敦促我成為更完美的我”。
所以,家,是最好的修習場。正念修習,真的無處不在。
說到這里《正念:此刻是一枝花》這本書就講解完了,我們來回顧一下全書的內容,首先講的是正念修習要遵循的原則;其次是冥想修習的相關知識及其他要求;最后是生活處處可以修習正念。
正念冥想,已被認為是一種解決痛苦的有效解藥,它將有助于你感悟到此時此刻,回歸本真。如此,人生中的很多問題和疑問也都將迎刃而解。
事實上,正念,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有心即在,就在當下。正念的修習也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有心,即在當下。正念的修習平緩了內心,撫慰了心靈,豐盈了內在,增添了處世智慧,讓自己活得更通透、靈性;與自己達成了和解與共識,找回專注、清明和幸福,并找到更好的自己。
現在,我想說,恰好,你也與這本書《正念:此刻是一枝花》相遇了。佛說,這是因緣。你駐足在此,想必也有一定的因由吧。也許你遇到了壓力、困擾、痛苦,就像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一樣。但此刻,希望你聽完我給你解說的這本書后,心,會漸漸平靜,也希望你能從中找到內心平靜的方法。
正如卡巴金教授說的那樣:生命只在剎那間展開,若無法全心與這些剎那同在,我們將錯失生命中最寶貴的事物,而且會意識不到自身成長和蛻變中的豐富性和深邃性。是不是很妙不可言,也許只有親歷過的人,才能得出如此深刻的感悟吧。
好了,最后,如果我的這篇聽書稿真的打動了你,不妨買一本來深入閱讀一番,讓正念如一朵帯露蓮花,慢慢地綻放在你的面前,芬芳,彌久不散。
親愛的書友,如果你對這本書有興趣,可以選擇閱讀原書,收獲更多的體驗,也歡迎你點擊播放頁右上角的分享鍵,分享給身邊的朋友,邀請他們和你一起到筆鄰,慢讀好書。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我們下本書見。
作者介紹
喬?卡巴金博士是正念減壓療法創始人,美國麻省大學榮譽退休醫學教授,是世界享有盛譽的麻省大學醫學院減壓門診的創立主任,曾師從諾貝爾獎得主薩爾瓦多·盧瑞亞。他將正念引入醫學、心理學、教育等領域,也將正念應用到學校、企業、法庭、監獄等機構中,訓練了眾多人員使用正念,為正念冥想的傳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譽為“正念減壓之父”。本書是卡巴金博士傾力之作,被譯為26國文字,20余年來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
正文部分
一杯茶,一盞燈,一起慢慢讀。你好嗎?我是翩翩。今天要給大家講的這本書叫做《正念:此刻是一枝花》。這是自1994年首次出版一直是美國最暢銷的心靈圖書之一,被譯為26國文字,20余年來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這本書的核心就是告訴我們正念冥想可以帶我們找回內心的平靜、專注、清明和幸福,感受自己,活在當下。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過這種時候——
一遇到事情,就容易焦慮不安,煩躁不已;
習慣把什么事情都裝在心里,搞得自己壓力山大;
晚上睡不好,常常失眠、多夢、驚悸,白天精神不好;
有時突然情緒低落,什么也不想說,被莫名的負面情緒包裹;
又或者渾身疲憊倦怠,干什么都沒勁兒……
總是在想,要是有一段完全屬于自己時間就好了,一頭扎進去,什么也不想,就這樣靜靜地什么也不想,任他放松,就好了!
其實是有這樣的方式的,它就是——正念冥想,它就可以給你提供這樣一個時刻,供你療愈自己,好好感受當下,修復自己。
[if !vml]
[endif]
而提出正念冥想的正是美國正念減壓創始人喬?卡巴金博士。在這之前,1971年,他剛從麻省理工學院著名的生物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薩爾瓦多·盧瑞亞手中接過博士學位,到麻省醫院開始他的職業生涯。
他原本是在醫院的實驗室倒騰各種瓶瓶罐罐,安心做他的實驗和科學家。但是他不愿意也不心甘。他是印度籍美國人,雖然在美國受到最好的科學教育,可是他的根在故鄉。他不想做一個科學家,也不想做一個修理身體的傳統醫生,他想追隨佛陀的腳步,做一個改變人身體和心靈的療愈者。他始終相信,疾病的治愈,從來都不該脫離對生活的領悟和修煉。
卡巴金想做的是一種參與式的醫學。他認為,疾病的治療可以由醫生主導,身心的療愈卻無法假他人之手,必須通過治療者自身的全情投入來實現。所以,他邀請接受正念減壓的受訓者通過正念練習,來學習對自己經驗的開放和覺察,學習如何與自己的壓力和痛苦和睦相處。于是自1979年開始,他和幾個同事在該醫院的地下室,開始實驗性地教導病人正念練習。
[if !vml]
[endif]
要知道,20世紀70年代,一個典型的醫生眼里只有病人的軀體,還沒有完整的病人。用“正念”這樣帶有東方宗教神秘色彩的理念和方法來治療病人,常常是被人看做離經叛道和不務正業的。
盡管當時的卡巴金博士遭受的質疑從未間斷過,但他也從沒放棄過。卡巴金在麻省醫院地下室接待的第一批病人,都患有很嚴重的身體疾病:心臟病、慢性疼痛、皮膚病和癌癥等。卡巴金并未給病人虛幻的希望。他只是教他們,怎么和疾病、疼痛相處,怎么在過去和未來的間隙,投入當下,怎么把從練習中獲得的態度和體驗,融入生活。
就這樣,一批一批的病人來來去去,甚至連專業的醫生和教授都來他這里,接受練習。卡巴金和他的同事們,就這樣默默地接待他們。這樣的工作他們持續了30多年,直到今天,仍然在繼續。
如今,正念減壓已經逐漸走向世界,被世人所接受,它回歸了正統和主流。據統計,美國已經有520多個從事正念減壓的培訓機構,全球已有740個培訓機構。很多人接受了正念培訓,他們的人生也由此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盡管2013年卡巴金博士來到中國的時候,已經是享譽世界的正念導師和科學家,但是還是對中國這個禪的國度保有敬意。他用英文背誦了李白的詩歌,還說:“道”是一條通往覺悟的崎嶇山路,而“念”是把心安駐在此刻。
[if !vml]
[endif]
雖然我們有時候評價一個作者會說,我覺得雞蛋好吃,何必知道下它的雞什么樣?但正念不是。根據佛教的傳統,你向別人傳授的不是道聽途說,而是你的悟道。在正念里,卡巴金博士和他的作品是一體的。卡巴金本人的經歷,正是一個關于專注、信任、堅持自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正念勵志故事。
那么,什么是正念呢?卡巴金博士說:“正念意味著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集中注意力:有意識地、不予評判地專注當下。這種專注使我們對當下的現實更自覺、更清明、更接納”。
正念是佛教修行的一種古老方式,也是佛教修行的核心。而這里要說的正念是一種精神狀態,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集中注意力,有意識地、不予評判地專注于當下,只是單純地關注和感知,有意識地覺察當下,以此來減壓、放松,可以改善睡眠、改善抑郁狀態、減輕生理疼痛、提升專注能力、提升創新能力、促進自我調節以及建立與自己他人健康的關系。
也正基于此才使得諸多名人如蘋果創始人喬布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NBA籃球巨星科比以及扎克伯格和影視明星陳坤、張鈞甯、孫儷和王力宏等趨之若鶩,紛紛練起了正念冥想,沉淀自己,了解自己,并從中汲取能量。
他們是怎么做到的?正念修習要遵循哪些原則呢?
[if !vml]
[endif]
第一點是耐心。如果你當下沒有任何欲求,在冥想修習中,每次停下、坐下、呼吸,靜心感受自己的氣息流動,就是培養耐心的時刻。它使你更容易接近、接納當下,也會在當下更有耐心,這種耐心也會延伸到意識的其他時刻。使我們明白不可任由自己的私心雜念改變當下的行為,這樣你的冥想也會日趨完善和豐富。
第二點是不做評判。人每天會產生6萬多個念頭,這是大腦的常態。我們不是在糾結于過去,就是在幻想未來,卻無法安于當下,這樣便會失去很多全然體會生命的機會。人的頭腦總是不斷地做出各種判斷,好的壞的、美的丑的、有益的有害的等等。這樣的評判有助于人類快速地適應環境,但它也切斷了一個人與一個事物本質的連接。例如,當你想到某件事,你就憑著經驗否定辦不成。實際上,因為協同辦事的單位換了跟辦人以及政策有優惠是很容易就辦成的。但由于你的預判,而錯失一次機會。
第三點是信任。它指的是信任冥想的整個過程。在正念修習中,要養成相信自己具備觀察能力、坦誠和專注能力以及反思個人體驗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不至于讓自己的這些能力枯萎消亡。在正念修習中,就是要培養信任自己的心,否則,你不能了解自身有什么值得自己信賴欣賞的東西,就不會發自內心地喜歡自己,那么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審視自己。所以,唯有信任自己,才能將正念修習有效地進行下去。
[if !vml]
[endif]
第四點是專注。專注是正念修習的核心所在。你的內心如果平靜穩定,那么你的正念冥想就會強大穩固持久有效。就像NBA籃球巨星科比那樣,也許大家除了感動于他說的“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還沒見過科比盤腿而坐修習冥想的的樣子吧?那專注的樣子同樣令人動容歡喜。
說完正念的修習要遵循的原則,我們再來了解冥想修習的相關知識和其他要求。那如何做冥想,它有哪些具體的要求,它們又代表什么意思呢?
第一個是坐姿。這種坐姿會使你的身體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氣質,一種態度。
擺放好身體,使之自在自然。不僵硬,脊背挺直,面部放松,肩膀放松,腦袋和脖頸以及脊背形成一條舒適的直線;神情肅穆、祥和、雙眼閉合,體現一種莊嚴感。
這種靜坐冥想,你可以毫不保留地認可接納任何時刻浮現的任何事物。反復練習后整體表現得莊嚴、寧靜、泰然自若。想必大家腦海里出現一個身披袈裟雙手合十盤腿端坐的得道高僧樣子,他莊嚴肅穆、慈悲祥和。
第二個是手勢。無論坐或是站還是躺,手的姿勢總是各有差別,每個手勢也都有特別的含義。
就拿靜坐冥想而言,有時是雙手置于膝蓋之上,手心向下,這意味著不要再去追求他物,需要體悟當下;有時雙手翻轉過來兩個手掌向上,意味著接納,象征著樂于接納天上之物,天上的能量;有時則雙手合十置于胸前用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在冥想中,練習更深入地感受自己的雙手姿勢,也會感受到來自內心的變化。
[if !vml]
[endif]
第三個是冥想的時長 。一次冥想要進行多長時間?關于這個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的。練習時間長短皆宜。冥想跟時間長久沒有關系,跟修習的認真程度才有關,所以不要糾結練習時間的長短,只要你想開始練習,那么就把握住這個練習的當下,全身心的感受此刻,這就是正念的核心所在。
第四個是冥想的形象。冥想修習沒有固定的想象。而這些的冥想想象都可以令你放下自我,沉醉其中,甚至融為一體,深刻地去發現此刻的內心。
你可以想象山,山的形狀,山的起伏變化、山的周圍 光影四季流轉,把自己想象成山,與山一體,這樣就有可能與山的力量和穩固相同;并對之加以吸收接納,從而壯大自我;你要也可以想象成湖,湖的形狀,周圍樹木、云朵、巖石、飛鳥倒映其中,一覽無余,象征著可以盛放任何,敞開接納;你還可以任意想象,比如草地上、樹林中等等。這些想象都令你放松、忘我,在當下
當然書中也提到冥想修習除了可以坐著,也可以站著、行走著或是躺著練習。只要你方便,只要你想,無論何時、何地,一經閃念,便開始覺察當下,體悟自己。真正明白“下刻虛空,此刻即是。”
[if !vml]
[endif]
最后,書中作者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處處可以修習正念。
說到生活中的練習,首先就是清晨練習。因為清晨是練習正念冥想的絕佳時機,別人都在沉睡,世界的還未蘇醒。你早早起床,靜靜獨處,修習正念冥想,獲得無與倫比的豐盈和能量。明星陳坤就喜歡在清晨練習冥想他說:“如果不是冥想打坐,我早已迷失在名利場了”
其次,在行走、上樓、做家務甚至聽著音樂都可以修習正念。這一刻,你只管感知你的內心做其中一件事時的感受,體會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步驟、每一個音符、漸漸感知你體會到的快樂,它能連接你身體的每一個器官所能感受到的那種充實和滿足感。甚至忘了動作本身。也忘了自我。
最后也是比較難的就是做父母也是一種修習 。因為父母并沒有現成的方法可以參考,他們只是臨時上陣,一邊學一邊做。日常生活瑣碎繁雜,父母一邊要應付,還要對于一個孩子進行養育,對于新手夫母上陳確實是一個考驗。因此,做父母也是一種修習。
在這個過程里,父母幾乎需要耗費所有精力——
小嬰兒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必須時刻滿足他的需求;稍大些孩子頑皮好動時不時打亂你的計劃,破壞你的周圍,父母得管教制止;再大些,孩子有了自己的主意與你頂撞甚至背叛你,父母又得克制循循善誘……簡直操不完的心。
但實際上,孩子就是你的私人正念老師,他會不斷讓你看清自己的執念,并且學會放手。雖然養育是一門很難的功課,而孩子這個老師,則時刻提醒父母清醒的體悟當下,且全身心投入,不得松懈怠慢。
其實,日常的家庭生活,就是正念修習的絕佳所場,尤其對于養育孩子來說,它就像一面鏡子,迫使我們審視自己,讓自己從中學習,并且得到成長。在這里不禁想起知名明星孫儷,因為有兒女等等和小花,她不僅是事業上的女強人,影視作品里的大女主,還是家里主心骨。 她的愛好除了插花、練習字畫、還有正念冥想。很多時候陪著兒女練習,孩子們也總是吵吵鬧鬧,但是孫儷利用間隙練習冥想。她說“正念冥想使我精力更充沛,但兒女們更是敦促我成為更完美的我”。
[if !vml]
[endif]
所以,家,是最好的修習場。正念修習,真的無處不在。
說到這里《正念:此刻是一枝花》這本書就講解完了,我們來回顧一下全書的內容,首先講的是正念修習要遵循的原則;其次是冥想修習的相關知識及其他要求;最后是生活處處可以修習正念。
正念冥想,已被認為是一種解決痛苦的有效解藥,它將有助于你感悟到此時此刻,回歸本真。如此,人生中的很多問題和疑問也都將迎刃而解。
事實上,正念,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有心即在,就在當下。正念的修習也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有心,即在當下。正念的修習平緩了內心,撫慰了心靈,豐盈了內在,增添了處世智慧,讓自己活得更通透、靈性;與自己達成了和解與共識,找回專注、清明和幸福,并找到更好的自己。
現在,我想說,恰好,你也與這本書《正念:此刻是一枝花》相遇了。佛說,這是因緣。你駐足在此,想必也有一定的因由吧。也許你遇到了壓力、困擾、痛苦,就像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一樣。但此刻,希望你聽完我給你解說的這本書后,心,會漸漸平靜,也希望你能從中找到內心平靜的方法。
正如卡巴金教授說的那樣:生命只在剎那間展開,若無法全心與這些剎那同在,我們將錯失生命中最寶貴的事物,而且會意識不到自身成長和蛻變中的豐富性和深邃性。是不是很妙不可言,也許只有親歷過的人,才能得出如此深刻的感悟吧。
好了,最后,如果我的這篇聽書稿真的打動了你,不妨買一本來深入閱讀一番,讓正念如一朵帯露蓮花,慢慢地綻放在你的面前,芬芳,彌久不散。
[if !vml]
[endif]
親愛的書友,如果你對這本書有興趣,可以選擇閱讀原書,收獲更多的體驗,也歡迎你點擊右上角的分享鍵,分享給身邊的朋友,邀請他們和你一起,慢讀好書。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我們下本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