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科學家又出來危言聳聽了。
? ? ? 不要慌,政府有能力處理好這次危機。上次警告的后,我們很快把臭氧層空洞堵上了。這一次抓環保即可。
? ? ? 物種滅絕這事,我不知道科學家是如何預測到的,從我作生意的角度來說,是這樣理解的:
? ? ? 魷魚在五月份迅速從11塊漲到16塊。客人就開始問:"魷魚怎么漲得這么厲害?"
? ? ? 作為一個中間商,我只知道貴買貴賣,但總要有理由說得過去:"老板,最近是因為禁海,所以貴了點。"
? ? ? 但半年過去了魷魚價格還沒降,反而升了5毛,這我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又說:"老板,你不知道,魷魚這東西,它無法人工養殖,都天然的,所以越撈越少,我看這價格一時半會降不了的了。"
? ? ? 作為一個產業鏈上的一環,我無法知道魷魚為什么變貴。是產出少呢?還是需求大?還是生產成本變高?
? ? ? 答案是什么呢?我更關心價格。
? ? ? 個人又是如何作用產業鏈的呢?
? ? ? 大概是這樣的:我哥過幾天生日,他喜歡吃咸鴨蛋,我就說:“哥,我買一沓咸鴨蛋給你做生日禮物。”
? ? ? 老哥當然不那么好對付:"我一般的咸鴨蛋不吃的哦,要天然的"
? ? ? "那我給你弄大雁咸蛋,那蛋可是去偷大雁的蛋做的,怎么樣,給不給力"
? ? ? "哦,那大雁怎么生下一代?"
? ? ? "這,大雁那么多人我們只是拿幾個,沒什么影響的啦"
? ? ? "那就來一沓"
? ? ? 其實大雁如何,我怎么知道?跟它又不熟。
? ? ? 作為一個體的人,生命短暫,能力有限,我們關注的只是幾個人的吃喝拉撒、喜怒哀樂,對于其它生命的感知是很薄弱的。也可以說無情。
? ? ? 很多人的吃喝拉撒、喜怒哀樂,通過產業鏈就形成了一個極其龐大的生命共同體。
? ? ? 每年死于人類的鯊魚有100000000條(可統計),而死于鯊魚的人數是6。
? ? ? 可人們說起水里有鯊魚的時候,總是很害怕。其實人們很難想象自己對鯊魚來說有多么可怕。
? ? ? 我就賣鯊魚干,當然不是瀕危種。鯊魚非常吃餌,漁民只需要撒餌守株待兔即可,一撈就是幾十條。說撈,其實是殺。
? ? ? 這還是非常落后的掠殺方式。
? ? ? 當鯊魚瀕危的時候,人們就會到處找罪魁禍首。找到我,我就往兩邊推;找到消費者,就往下推;找到漁民,就往上推。
? ? ? ? 推到后面,就會推到環境污染、氣候變化和社會上。? 這也沒錯,只不過側重點不同罷了。
? ? ? ? 人們真的不知道嗎?某個人或許不知道,但人們肯定知道。人類非常善于用語言、文字去美化自己的行為想法。
? ? ? ? ? 想象一下,我不可能跟我的客戶說:少吃點;最多是說:別浪費。
? ? ? ? 現在、過去與未來之間是有公式可算的。科學家有科學家的,我有我的,你也有你的。
? ? ? 或多或少,過長或短,未來都可以估計得到。我就經常喜歡估計食品價格變化。
? ? ? 就個人經驗而言,想要估得準,必須知道大量事實,接受你一切你說聽、所看、所觸。
? ? ? ? 然后把它們擰成一個現實。
? ? ? ? 這個現實很可能與你的預期相去甚遠。
? ? ? ? 比如愛情。據我所觀察,人們所說的愛,是讓動物繁衍后代的化學反應。開始讓人頭昏腦熱,然后就慢慢消退,留下一段枯燥的婚姻。
? ? ? ? 這么說有點令人難以接受。
? ? ? ? 但現實往往就是如此。
? ? ? ? 一個人必須艱苦跋涉,越過一大片土地貧瘠、地勢險峻的原野,方能跨入現實的門檻。
? ? 說青春是幸福的,這只是一種幻想。
? ? ? 年輕人一旦同現實接觸,總是碰的頭破血流。
? ? ? 因為我們所讀的書,還有長輩們之間的談話,這一切都為我們準備好了一個不真實的生活。
? ? ? 我必須自己發現。每天至少都要發現一個真理,要不然我都覺得這天是白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