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上,看到有人這樣評論《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大家都盛傳寫得很好的《富蘭克林自傳》就是這樣的?在其盛名之下看了,但文字太枯燥、故事性也不強,看了讓人沮喪。著名的13條戒律,也沒有細說他是如何用這個方法來修煉成長的,實在讓人不甘。”
看到這樣的評論,我無法談論其對錯,因為也沒有對錯。但我想用自己的閱讀視角,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富蘭克林自傳》看見富蘭克林對待人生的大智慧。
001 ? ?如果你不夠高,就把書變成登高的階梯
讀書本身并不能為人帶來財富,但閱讀后思想改變你的行動卻可以
富蘭克林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家里有17個孩子,他在8歲的時候就輟學了,只是因為父親覺得學費太高,所以,此后富蘭克林就跟著父親學手藝做蠟燭。
雖然富蘭克林不能讀書了,但他卻沒有停止讀書,他把所有的零用錢都用來買書,有機會借的時候也不放過。直到12歲的時候,他跟著哥哥學印刷,因為比起做蠟燭,富蘭克林對印刷更喜歡。這個時候,富蘭克林把哥哥給的中飯錢,用只吃素食的方式,省下一半來買書。
可想而知富蘭克林對書的渴望,也正因為讀書,為富蘭克林在今后遇到險情的時候,別人憐惜他讀過幾年的書,才沒有為難他。這不正如李嘉誠所說的:“讀書雖然不能給你帶來更多財富,但是它可以給你帶來更多的機會。”
富蘭克林正是如此,讀書讓富蘭克林在14歲的時候,在哥哥犯事坐牢的時候,他獨立支撐哥哥的報社業務,比起哥哥來毫不遜色。以至于在后面,他到外面闖蕩的時候,別人都不太相信他只是一個小孩。
試想一下,如果富蘭克林沒讀過大量的書籍,包括各種名著和當時的暢銷書,他的思想會不會跟普通小孩一樣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唯有讀書才能打開世界的大門。
002 ? ?寫作是一生必修的技能
寫作的本質是提升思維邏輯能力,從而提升看清事物本質的能力
12歲的富蘭克林盡管讀了很多書,但在寫作的領域并未涉及。踏上寫作之路,也是跟朋友打賭輸了,才讓富蘭克林認識到寫作的重要性。
鎮上有個愛讀書的小伙子,叫約翰·柯林斯,這個柯林斯就是富蘭克林的好朋友。他們兩個人喜歡爭論,有一次在討論女人該不該接受教育上又一次起了爭執。柯林斯認為女人不應該接受教育,女人就應該相夫教子,學問是男人的事,而富蘭克林卻不以為然,于是兩人以筆墨論述自己的觀點。
原本富蘭克林的知識量和能力都比柯林斯高出一籌,可是在文筆和文章嚴謹度,以及表達能力上,卻不如柯林斯。最后柯林斯以其文筆的優勢,讓富蘭克林心服口服。這讓富蘭克林下決心努力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于是就開始模仿倫敦雜志《旁觀者》上的文章寫作手法。他選擇幾篇文章反反復復的讀,然后再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原文的意思。從開始的笨拙,錯誤頻頻,到后來的超越原文作者,大約用了兩年的時間。富蘭克林用匿名的方式,投稿給哥哥的報社,獲得大量好評,大家都猜文章是博學之人寫的。
之后,富蘭克林又因為當地的船長兩個女兒溺水身亡,寫了一首歌謠,轟動一時。為什么一個14歲的孩子在文學上有如此造詣?原因就是寫作賦予富蘭克林快速看清事物本質的能力。
003 ? ?向左走向右走?取決于你的價值觀
不要因為外表的誘惑,和空頭的承諾,就失去了自己的價值判斷
富蘭克林的哥哥脾氣不好,經常打他。雖說在寫作上獲得了一點小小的成績,但富蘭克林并未因此獲得父親和哥哥的另眼相看和支持。
于是17歲的富蘭克林決定去外面闖蕩,但料定哥哥不會放人,借口是把人家女孩子肚子搞大了,然后悄悄逃上了去遠方的船。
富蘭克林經歷了饑餓和危險,還差點葬身大海,才來到了小鎮印刷廠老板推薦的費城。由于富蘭克林熟知印刷業務,又讀過不少書,在當地也喜歡跟讀書人交朋友。很快在印刷行業就有了點小名氣,就連當地的總督對他都贊賞有加,還承諾投資,幫富蘭克林創辦印刷廠。
然后,劇本的主角總是要經歷磨難的。富蘭克林被總督的口頭承諾和表象迷惑,一直等到22歲,總督還是沒給他投資,最終還是富蘭克林的岳父資助,讓他開辦了第一家印刷廠。
在這件事上,富蘭克林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判斷觀有問題,別人說什么就信什么,從未去做信息和數據調查,也沒能跟身邊的朋友及時溝通,才耽擱了許多年。
人的一生一直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所以,有什么樣的選擇就有什么樣的命運,而選擇的依據不應該是別人的一句話或感覺,而是需要根據事實依據和自然規律,以及各種權威數據。
004 ? ?成功是因為習慣,而非能力
你所有的成就,不是因為你的能力,而是因為你的習慣
富蘭克林在費城的生活過得很愜意,不是因為富蘭克林賺了很多錢,而是因為他懂得勤奮和節儉。
在費城,富蘭克林與拉爾夫結婚后,便著手做了當地的第一家會員制收費圖書館。雖說當時規模小,但后來的規模還是相當可觀的,以至于在費城修建的教會堂,富蘭克林是最大的捐贈人之一。
富蘭克林認為,他之所以能夠從一個窮小子,一步步走到今天,是因為他在費城養成的13個習慣,很多人對這13個習慣也都非常熟悉。
一是節制;二是緘默;三是秩序;四是決心;五是節儉;六是勤奮;七是誠信;八是正義;九是中庸;十是清潔;十一是平靜;十二是貞潔;十三是謙卑。
但我們今天不解讀習慣,而是跟大家討論,富蘭克林是如何養成這十三個習慣的。有句話叫做:“我們都是習慣的產物。”
富蘭克林在紙上畫了七個格子為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他只培養自己一個習慣。如果一個星期日犯規了,就畫個小黑點,一直到格子干干凈凈的為止,他才培養下一個習慣。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總以為同步做很多事效率高,但是富蘭克林會告訴你:慢慢來才比較快。一次只做一件事,培養習慣更是如此。
005 ? ?建立黃金人際關系法則:盯著別人的優點
不要跟愚蠢的人爭論,否則你會變得更加愚蠢,爭論無論輸贏,帶來的都不是幸運
富蘭克林說:“喜歡爭論、反駁和消遣他人的人,通常在工作中都不幸運。凡是喜歡爭論、抗辯和辯駁的人在工作中一般總是倒霉的。盡管有時候他們獲得勝利,人們總是憎恨他們的,獲得人們的好意對他們比勝利更為有用。”
記得在抖音上有個小視頻,說的就是爭論的話題。一個小姐姐和小哥哥在一起,小哥哥跟小姐姐說:“有什么方法不跟愚蠢的人發生矛盾。”小姐姐說:“不要跟他爭論。”結果小哥哥說:“你說的不對,應該是······。”小姐姐沒等小哥哥說完,就說:“你說的對。”然后小哥哥一臉懵逼。
每個人成功都離不開人際關系,聰明人都盯著別人的優點,只有愚蠢的人才盯著別人的缺點。你看優點學習到的就是優點,反之別人的缺點逐漸也會成為你的。
據科學研究證實,人的成功有85%靠的是人際關系,15%是技能,所以,如果你對待人際關系,沒有自己的準則,那么你的路就會變得不那么好走。
006 ? ?你的人生原則,構成了你看待世界的標準
找到人生努力的對標人物,重新構建自己的人生原則
什么是人生原則?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為不好意思,而強迫自己接受別人的請求。也不管別人這個請求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是否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或生活,這就是沒有人生原則的表現。
很多人之所以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是怕別人不開心,看輕自己。而事實上,有時候懂得拒絕別人,才更容易讓人尊敬。
那么,有哪些人生原則是可以影響人的命運的呢?富蘭克林建立的人生原則,幫他在成為美國的歷史奠基人和最有影響力的人奠定了基礎。那富蘭克林的人生原則又有哪些呢?
比如,富蘭克林對工作的原則:“抵達成功的與其說是千載難逢的巨大幸運,不如說把每日小事做到最好。”
比如,富蘭克林對成長的原則:“按照時代的要求完善自我,造福社會,一切從教育否認著眼,并且每天要檢討和反省自己,做一個終身學習的人。”
人生原則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可以用好習慣來理解。比如,運動習慣、飲食習慣、工作習慣等等。
好的習慣事實上就在培養人生原則,我們一生過的幸福與否,和能力無關,也跟成就無關,最重要的是你可以按照自己期望的樣子生活。而給予我們幸福的,就是我們的人生原則。
最后的話:
相比富蘭克林,現在的我們,獲得學習的機會要比富蘭克林多的多,條件也好的太多。就人生起跑線而言,富蘭克林是比不過當下大部分人的,可是當下大部分人都沒能獲得富蘭克林的成就,原因不是天賦,而是后天的勤勉和專注。
就好像現代神經科學之父圣地亞哥·拉蒙·卡哈爾說的一句話:“先天的不足,可以靠后天的勤勉和專注彌補,可以說,努力可以彌補欠缺的天賦,甚至創造天才。”
我想這句話用在富蘭克林身上最貼切不過了,一個窮小子,家里有十七個兄弟姐妹,還有一些夭折了,這樣環境下的他,沒有勤勉和專注,以及正確的人生態度,他也無法擁有后世的成就和影響力。
雖然我無法將富蘭克林對待人生的智慧一一闡述,但我相信富蘭克林的這6個人生智慧,把它們變成我們的人生準則。只要我們勤勉努力,一定會抵達我們心中向往的理想。
就如窮查理所說:“懶惰生煩惱,安逸惹酸苦。不勞力的人只靠智謀生活,會因主干不牢而摧折。勤奮給人舒適、富足和尊敬。”
所以,自古有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