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寒假暑假都覺得走出家門是件異常困難的事,更何況寒假時候哪怕走出我的床都要自我激勵千萬次。
今天去醫院打了針,幫我媽去銀行取了回單,買了一袋吐司兩盒牛奶,幫兩個外國帥小伙用快的打了車換來兩個充滿雄性氣息的握手。
現在上海已經沒法隨手順利地打到車,滴滴快的etc讓所有出租車物盡其用嗖嗖嗖忙碌在整個城市,現在看到綠色頂燈的taxi都不會有雀躍感了【。 上次和司機大叔閑聊,大叔說這些打車軟件很好,減少了資源浪費,再不會漫無目的游蕩在路上了。只是我們都知道,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實在便利,對老年人卻雪上加霜,有急事卻打不到車,搶不過年輕人,搶不過網絡,搶不過新時代。然后今天碰到的外國小哥讓我意識到對于不會中文的游客而言一切也變得困難了,路邊打不到車,所有的打車app也都沒有英文,又想到我在波爾多的最后一個凌晨因為公車突然停運只好臨時叫車去gare的悲慘經歷,沒有app可以用只好電話預約,客服好像說了占線,或者是要留言,還是說這是空號?一直嫌棄法國人的英語普及率,其實這兒也是大問題。上次波蘭女生對于我父母都不太會英文感到驚訝,當時只想著這有什么好驚訝。
回來時候是從沒去過的車站,看到有回家的公車就等著了,半個小時之后只剩我和隔壁書報亭的阿姨站在風里,太凄涼了,說好的好戰友呢。問阿姨那班車何時來,“小姑娘你鬧笑話啦,這個是半夜才有的線路哎”,她一邊說一邊笑,“大中午的,等什么夜間車啊!”
整個半小時都在等著等不來的車,覺得自己很愚蠢,可是也沒來由覺得委屈。我不知道為什么會覺得委屈,就只是,挺希望這班車能來的,本以為這班車會來的。
這種委屈的感覺就像是,好幾個月之后終于可以買了塊雞排吃,可是第二口第三口之后就發現沒那么美味,第四口第五口發現好油膩,可能都到不了第六口。我本來期待的是那樣的,我期待了好久了,可是要么等不來,要么等來的和想象中天差地別,事物根本沒錯,可還是覺得委屈。
垃圾桶里躺著我沒吃到第六口的雞排,可我現在又有點兒后悔扔掉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