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懷左同學
01
朋友目前是一家公司的HR,前兩天聊天時,她和我說了一個招聘時遇到的問題。
她說:“我發現現在學生普遍關注的重點在薪酬和福利,而不是后期的培訓和晉升。”
說著說著,她的氣上來了:“你知道嗎?我在講公司的培訓和未來發展時,一個男生直接打斷我,說他只在乎工資,不想聽這些虛的。艾瑪!真是氣死我了!”
她是一個善于分析問題的人,吐槽完,便開始默默念般地找原因:“我覺得應該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第一,原生家庭;第二,教育環境;第三,朋友圈的層次……”
我不喜歡長篇大論,及時打住她:“其實說白了就兩個字——眼界。”
我來你們公司就是為了掙錢的,拜托你別和我談未來。
這讓我想起了身邊朋友陸續開始的相親,很多人的目的也很明確——我見你,就是來看條件的,你兩手空空卻讓我打量你的潛力?
都很急,請不要浪費時間。
我專門買的這件衣服,還花了八百塊錢呢!
02
自從我開始寫作之后,陸續加了幾千讀者,有鼓勵、有批評,更多的,是形形色色的生活。
那天剛加一個人,上來便問我:“我沒寫過文章,現在辭職開始寫作的話,一年可以賺一百萬嗎?”
真的無言以對,當時我只用三個字,想結束聊天:“不知道。”
他窮追不舍:“我看別人一年能賺一百萬,今天才知道,原來寫作這么賺錢!你能告訴我,哪里的稿費最貴嗎……”
我沒有再回復任何信息。
有多少本事,就吃多少飯,賺錢多少和自身能力成正比,你工作這么多年了,自己又不是不識數。
別人確實靠寫作賺錢了,但別人夜以繼日付出的努力,你沒有看到;別人讀書的數量和積累的閱歷,你也沒有看到。很多事情,他們沒說,但你,不能當不知道。
你羨慕他們長衣飄飄瀟灑縱橫,但衣袖下灌的涼風,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誰都知道錢很重要,但一開始就帶著這么強的功利心,不用看,事情一般都做不大。
你去追錢,錢會跑遠;反而你不追了,把事情做漂亮了,錢自然就來了。
太在乎的,一般都得不到。很多事情,不都是這個理嗎?
03
今天我在看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他在書中回答了這個問題:更多時候,大腦一片空白。
由書名,我想到了當下最時尚的一個問句:“做……,有什么意義嗎?”他們會問:跑步有意義嗎?寫作有意義嗎?讀書又有什么意義呢?
其實他們說的還不夠直白,心里想的,明明是:做……,能賺錢嗎?
所以有的時候我也納悶,為什么這些年寫作逐漸成為了全民風尚,明明前些年,大家都覺得寫作沒什么前途。
思前想后,明白了。
原來一部分人靠寫作賺錢了,另一部分人就眼紅了;這就和那些年有人靠炒股致富了,接著其他人蜂擁而上的道理一模一樣。
人家說太陽底下無新事,我只記得那些盲目炒股的人,最后把積蓄全部賠進去了……
我也害怕了,不敢再追意義,只問合適不合適。
其實很多事情,和找對象的道理是一樣的,合適,心情會好,做事有動力,一切才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而不適合帶來的影響,讓我想起了十四個字。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04
多去做短期見效慢,但是逐漸增量的事情,這是對時間的珍惜,更是對自己的長線投資。
記得暑假看《精進》時,里面有兩段話,我抄錄了下來。
“如果把五年作為做成一件事的時間和跨度,那么也就意味著你需要忍受頭幾年的挫敗、煎熬和孤獨,乃至別人的誤解、嘲笑和攻擊。”
“這個世界上多的是短平快、付出馬上就有回報的立竿見影的事,也多的是需要長期投入、靠矢志不渝的堅持才有大成的事,只不過,對前一種人們常常趨之若鶩,對后一種人們卻避之唯恐不及——而正因為如此,才更有做后一件事的必要。”
我們如何對待時間,決定了我們可以成為什么樣的人,同樣,我們如何對待選擇, 決定了我們會擁有什么樣的人生。
所以,你到底是看重當下,還是選擇未來;是在乎一時的利益,還是注重長遠的發展。
其實很多事情都一樣,一開始時人山人海,做得越久,做得越好,身邊的人,也會越來越少。
因為到達山頂的,最后總是少數人。
05
《紅樓夢》中的《好了歌》唱到:“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自己瞎說兩句:世人都曉功名好,蠅營狗茍全沒了。
以前以為走到哪里,就能看到哪里,現在才知道,其實是看到哪里,決定之后走到哪里。
我只看到錢,別和我談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