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每周至少寫三篇像樣的文字。當初這樣想的時候,其實已經給自己留了余地,掙錢的事兒再多、工作再忙,擠擠時間,這個目標還是不難實現的,但是,回望最近一大段時間,這個目標還真沒實現!
快節奏的生活,每天都忙忙碌碌,思緒中流竄著數不清的陌生和熟悉,心情里更多的是人事的沉浮,手頭上編織著形形色色的軌跡,夜色中沉睡著凡俗的疲憊和慵懶。
唯獨缺少安靜和休閑,所有的事幾乎與文字無關,沒有靈感,沒有激動。
沒有靈感的日子,非常困擾。困擾于生活的忙碌和俗務的繁雜,困擾于長久被壓抑和冷落的寧靜,那么無奈,那么不甘。
沒有靈感的日子,很容易滋生煩躁,在渴望寧靜的思緒中,漸漸生出一些無名的火焰,在世俗的心中燃燒,咋就沒有一點兒涅磐的跡象,燥了、焦了,最后余下的只有死灰,被遠來的朔風吹得打一個旋兒散去。
雖然于心不甘,卻也不敢說自己是在積淀。十分羨慕那些成功人士,把若干時間的無為叫做“積淀”和“充電”。思考的缺失讓靈魂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和戰栗,似乎思想和靈魂正在分離,正在經歷一種奮力掙扎的痛苦和撕心裂肺的疼痛。
“我在墮落。”我跟朋友這樣說。朋友多為我開脫,但我始終惴惴。事物的繁瑣不一定會讓人的思想墮落,俗務的處理未必就是一種沉溺,可是,哪里還能看到自己的思想?哪怕是一種簡約的軌跡。雖然沒有惡習的出現,但是,卻沒有了思想的靈動和敏銳的思考,不是墮落嗎?
靈魂的拷問使心疼痛。仿佛是又將自己整個架在火上,理性的火焰舔噬著懶惰,有一種焦糊的味道飄逸,竟然有些輕松的快感。那一個勞累而又緊張的白日過后,夜的火竟然也把自己焚燒,盡管不是理性,卻也直達靈魂,黑夜的暗影和晦澀,生生將大腦擠出一陣疼痛。夜的深處就誕生了清醒。一夜困惑,一夜無眠,腦海中淘洗般翻騰著各種灰色或明亮的沉積,整個意識出現了膠著,最終幻化作黎明的黑暗。
把心緒交由這俗世的煩躁,既然遲早會燃燒,那就純粹地燃燒,最好不要留存太多的余燼,或許以后還能等到短暫的寧靜。只是不知燃燒過的土地上是否還有靈感萌發的希望。期待白先生的預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知那時的野草是否還能保持原有的活力。
沒有靈感的日子,不再等待和尋求靈感,索性去做一個拾荒者吧。就在俗世的角落和某些間隙中撿拾一些思想的碎片,悄悄地用短暫的想象將其做一個簡單的復原,哪怕做一些并不精致的粗陋的、類似于土陶的器具,或許可以裝點一下空曠的思想空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