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行(5)
今天主要任務就是返程,吃過早飯8點30分準時從日喀則的旅店出發。路上我們一行人先去了一個民族村搞一個“家訪”活動。活動結束之后我們沿雅魯藏布江的G318國道一路返回拉薩,不過路上遇到了大堵車。一直到晚上回到拉薩換了一家青旅住下。
日喀則貧困村“家訪”
我想去過的朋友一定會說,這項活動有點兒購物團的意味在里面,我對此到是覺得不必太過在意,看個人如何去理解吧。這次“家訪”活動中的確會像我們推銷一些當地的手工藝品,但絕非強買強賣,而且人家開門見山的說了并不強制。于是我就厚著臉皮沒有買任何飾品。首要原因自然是因為我沒有錢(我們團隊中也有一下買了幾千塊錢的銀飾的);第二是也因為這許多精致的銀飾品對我來說實在是用不上。
咱們說說好的地方,這次“家訪”對第一次來西藏的我來說,讓我了解了許多關于后藏的文化風俗,讓我對西藏有了一個更完整的印象——
接待我們的一位藏民是一位叫“卓瑪”的藏族婦女(她自稱是美女),這位卓瑪介紹說,女的都可以叫卓瑪,男的都可以叫扎西。完了特意指著我的方向說,“像這一位高高壯壯的,可以叫“牦牛扎西””。我聽了一臉無語、打趣說,“難道沒有更好聽的稱呼了嗎?……”。卓瑪聽罷立即說,“這位扎西小哥你不懂,我們后藏很窮,養不起牦牛,所以你看我們這里家家戶戶都是養的奶牛。但是,牦牛在我們這里可是很神圣的,而且代表著聰明帥氣的意思。是最好的呦!”,說完給我獻上了哈達,系在了我的脖子上。好吧好吧……開來這是一位能說會道的卓瑪了,怪不得排出來迎接客人,既然人家是一番美意,牦牛就牦牛吧,其實我到是真挺喜歡牦牛的,在做火車來的路上一路看到了不少牦牛。牦牛扎西,這稱呼聽起來還是有點兒“扎心”。哈哈……
隨后我們被帶到這位熱情的卓瑪家里,小院兒里有幾頭奶牛以及一批馬,還有一條特別聰明的“啊嗚”(看門狗)。這條啊嗚特別聰明,主人帶了客人進屋,它不叫。而一旦門前有外人經過,啊嗚就汪汪叫。哈哈……
卓瑪介紹說,她們家一共有16口人,現在大家都下地里干活兒去了,正值8月中旬,恰好是收西瓜的季節。收完了西瓜,就是種青稞的時候了。這里的土產只有三種,青稞、西瓜和土豆。無論是土豆還是西瓜都是小小的。其中那個小土豆給我們大家煮了一小盆兒,吃起來味道很不錯,所以我記住了名字,當地人管這種本地不加任何農藥或化肥的土豆又叫“牦牛蛋”。由于在藏民家里不能拍照,所以我找來一張網上的圖片看看。(其實吃起來味道非常好)
吃過了“牦牛蛋”(土豆),這位卓瑪還給我們送上了青稞酒,說實話青稞酒沒有我想像中的好喝,喝了一小口,可以感到其度數不是很高,但是沒有韓國家里自釀的糯米酒好喝,因為糯米酒和醪糟的口感差不多,甜甜的。而藏民家里這杯自釀的青稞酒是酸酸的。不過聞起味道的話,和糯米酒的味道很像就是了。
卓瑪介紹道,這個貧困村中生活的人們有近300口,不像前藏,前藏是很富裕的,因為前藏過去居住的大都是貴族階層,而后藏過去住的大都是奴隸,他們住在山上的,生活條件艱苦,一直到西藏和平解放。
現在,國家的“精準扶貧”戰略,結對子的援助城市給他們在山下建了村、蓋了房,還給相應的人盡力安排工作。村里的人主要的工作有兩類,一類就是和她類似——有12位和她一樣的卓瑪,讀過書、識字的,普通話說的溜的,長的漂亮的(一點兒不自謙,哈哈),被政府選派來接待游客,宣傳后藏文化風俗、順帶賣一些手工銀器和銀飾品。
有了這樣的工作讓她們就可以不用下地干活兒,而且每個月還有工資拿。另一類自然就是種地了。當地能種的作物很有限,就是西瓜、土豆和青稞,除了種地之外就是養牛、羊之類。除此之外還有外出打工的,這類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不算在村里的常住人口之內。
除了這些之外,當地還有一種重要的收入來源就是挖蟲草。挖蟲草的活動往往歷時一個半月,卓瑪介紹道,蟲草雖然產自西藏地區,但珍貴更是在于其并非遍布整個西藏,而這些藏民主要是在那曲的雪山上挖蟲草,采收蟲草的季節性非常強,那曲蟲草屬于長在海拔4500米(4500米~6000米)以上的羌塘草原蟲草,由于有這么高的海拔,所以蟲草的品相、質量都屬于最上乘。所以西藏那曲的蟲草也被稱為“極草”或“黃金草”。
另一個我想許多朋友會感興趣的地方就是關于“一妻多夫”制,這個藏民也向我們介紹了,過去有這種情況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貧窮,生了許多兒子的家庭無法負擔每個兒子娶妻的彩禮,所以多個兒子娶一個妻子; 這并非算作傳統文化,而是由于實際生活情況所迫的一種現實。現在生活已經比過去好多了,再沒有這種情況了。用藏民的話說,“現在都是一個扎西配一個卓瑪”。
回程路上大堵車
今天是珠峰之行的第四天,返程。途中我們走的318國道,旁邊就是雅魯藏布江,景色非常好。在途中我們遇上了大堵車。據司機說好像是前面道路除了什么問題。司機師傅們面對這樣的情況非常淡定了,看到這樣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堵車“長龍”,紛紛下車邊抽煙邊聊天,十分淡定。
我們在車里的乘客開始還好,到后來大家都覺得越發無聊起來,分分下車開始溜達活動。更有幾位拿出手機玩兒上了昨晚炒熱氣氛的狼人殺。自從在珠峰頂上大家進行了這個游戲之后,幾乎每天晚上都組局一起狼人殺。這絕對是個打發時間的“神器”。這里不得不再次吐槽一下聯通在西藏的信號,簡直完全沒有辦法連互聯網!只能打電話。坐在我一旁的小哥人家用的中國電信還能邊坐車邊看視頻呢!所以這里提醒一下后來人,如果去西藏的話,最好帶上一張中國電信的卡為好。因為聯通的信號在整個藏區實在是太差了。
凡事都有兩面,(Every coin has two sides.)信號不好,就有時間發呆,有時間望天,有時間欣賞周圍的景色。我來西藏的目的不是為了拍照,不是為了發朋友圈,不是為了“打卡”。而是想讓城市的時間慢下來。讓自己有時間去什么也不想,或者天馬行空的想象。這是我在尋找的——所謂沒有意義的意義。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魔幻現實主義欣賞者。好比宮崎駿熱愛描寫自然,熱衷于為孩子們編織夢想,比如《龍貓》、《幽靈公主》、《卡爾的移動城堡》、《千與千尋》,在現實中帶有其一貫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讓觀者的心得到最真切的共鳴。宮崎駿曾說:“日本這國家恩澤于四季多變,充滿了豐富美麗的自然景色。而《龍貓》就是選取了充滿了大自然氣色的鄉間作背景。”
隨著長大,我們慢慢的放棄了許多東西。有時候,望著寂寞的夜空,心里明明很寂寞,手里拿著電話、手指飛快的刷著微博、看著那些與己無關的不痛不癢的人生百態,卻總也不忍心按下那幾個老朋友的呼叫鍵。
如果打通了,我該要說什么呢?
我也在許多個這樣的夜晚問過自己。夜深了,經歷了一天訓練的頭腦與身體,有些疲乏但還是不想睡。因為心里總感覺還有些東西意猶未盡。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滿足了精力、滿足了欲望,卻常常忽視了自己內心的需要……
拉薩的網吧
這天晚上7點,一車的乘客終于回到了拉薩。和我一起來的黃哈哈同學在另一輛車上,他們還沒到,所以我決定先去原來的青旅拿回行李,然后到新預定的一家叫“別有洞天”的青旅辦入住。
這家青旅在大昭寺旁邊的一個小巷子里。辦入住的時候還烏龍了,沒注意這家“別有洞天”其實有2家,跑錯了店。來回一折騰1個小時過去了。等一切收拾妥當,在青旅樓下小巷子里的一家清真菜館兒點了一份兒韭菜炒蛋加烤饃。
什么時候最香呢?餓的時候飯菜最香。還有吃飯的時候別想事情,什么都別想,就吃飯。這樣的飯菜即便很簡單、很樸實,但是味道也會很好。
雖然說是一個人的旅行,但是如果你真的是一個人來,那么在路上遇到可以搭伙的朋友絕對是必要項。遇到陌生人、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和時空遇到一個人,對我來說也是一件新鮮事兒。而且如果真是一個人,在吃這個嚴肅的問題上就會存在一個大問題————一個人能吃下的東西太少了。?? 今天太晚了,就先這樣草草解決一下吧。
因為隨身帶的GoPro的SD卡錄滿了,想把卡中的內容上傳到百度網盤上去,青旅老板很善意的借給我他的電腦,但是怎么說……?
別有洞天青旅的網速實在是緩慢到打開百度主頁都要卡的程度啊!果斷放棄這個方案。
這家青旅出來不遠有家網吧,叫【眾聯網咖】的,問了老板,果然得到的答復是USB借口無法使用……再次……無語。這里順提一下,其實拉薩的網吧與全國其他地方的網吧沒有任何區別,用我朋友的話說,中國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網吧,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