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管理咨詢,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麥肯錫。在今天,麥肯錫仿佛就是咨詢的代名詞,一個神話一樣的存在。麥肯錫能夠有今天的地位,管理咨詢行業能夠達到今天的高度,不得不提一個人——馬文·鮑爾,被人尊稱為“管理咨詢之父”。這本《麥肯錫傳奇》正是他這光輝一生最好的注腳。
這是一本講述麥肯錫發展歷程的書籍,也是馬文·鮑爾傳奇一生的真實寫照。在麥肯錫發展的緊要關頭總能看到馬文的影響力,無論是過去,還是今天,馬文持續影響著麥肯錫,也影響著管理咨詢行業的發展。想要了解咨詢行業,本書是一個不錯的入門,帶你走進一家頂尖的咨詢公司,看一看咨詢公司的運作模式與發展歷程。當然,本書能帶給讀者的不止這些。本書中一些地方讓我合上書本后一直在思考回味。
1、為人正直與受人尊敬遠高于金錢
受父母的影響,馬文將名聲看的格外重要。一般以為做生意就要腹黑,商場如戰場,爾虞我詐,勾心斗角,事實是馬文在經營中奉行正直,對客戶真誠。對原則的堅持為公司贏得了巨大的名聲,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戶。
關于這點,感觸最深刻的是馬文父母的教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會格外看重名聲,馬文的父母也不例外。他們認為名聲比金錢更重要,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此外,威廉·鮑爾還經常帶馬文兄弟去參觀克利夫蘭的各種工廠,讓他們對不同類型的工廠有更直觀的了解。這樣的參觀體驗在馬文的父親看來是相當重要的,“有時候父親竟然會一整天不上班,就為了陪著馬文和比爾參觀工廠。”這樣的教育是普通家庭永遠也無法提供的。有種說法叫見識、閱歷決定了一個人思維的高度和深度。這話用在馬文這樣,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身上更為貼切。正是這種良好的教育,讓聰明的馬文從小就比同齡的學生更加成熟,更容易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2、如何結識最優秀的人
在哈佛商學院讀了一年之后,馬文覺得已經掌握了研究生課程中可能學到的一切,便考慮第二年不再繼續學業了。盡管年輕氣盛,他還是決定去尋求意見。馬文從哈佛商老校友名錄中選出了三個談話對象,決定去征求一下這些人的意見。馬文找到了摩根的合伙人——安德森先生,那天走向華爾街23號的門衛,對他說想見安德森先生,要找他談一談哈佛商學院的事情,順利的見到了安德森先生,找到了想要的答案。當時的馬文只是不名一文尚未畢業的哈佛商學院學生,竟然見到了功成名就的安德森先生,而且也得到來安德森先生中肯的建議。
在應對博克報告的過程中,馬文知道了解當今領導者對哈佛商學院畢業生的看法,決定給《財富》500強的首席執行官打電話。《財富》500強的首席執行官并不是每個人都認識馬文和打電話的史蒂夫的,但這絲毫不影響馬文撥通他們的電話向他們征求關于商學院畢業生的看法。事后,馬文告訴史蒂夫,“首席執行官都是很孤獨的。大多數情況下給他們打電話的人都是想要說服他們,或者向他們推銷什么。但如果你很有禮貌,準備很充分,而且不是為了給自己謀利,他們就會樂于跟你說話。所以不要害怕,給首席執行官打電話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情了”。
這兩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在我看來,案例中馬文的做法和想法決定了他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關鍵。何才能做到在優秀的人面前不卑不亢呢?在馬文看來,任何人都是普通的人,即使是《財富》500強的CEO,也會有孤獨的時候,也愿意找人訴說,你要做的只是學會聆聽。
生活中遇到那些極其卓越人士的可能性太低太低,閱讀他們的傳記可能是不錯的了解途徑。我一直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那些人稱為如此卓越的人,那些卓越的人在遇到問題或困難時,又是如何應對和思考的呢?這也是我喜歡讀傳記作品的原因,這本《麥肯錫傳奇》算是同類作品不錯的代表,不止是介紹馬文先生的成就,還介紹了馬文先生的理念的形成,在面對困難和問題時的應對等等。合上本書,要說收獲很大,可能也未必,但確實是感慨萬千。作為一個普通人如何才能做的更好,關于這個問題的思考可能是我閱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