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在吳家墳

1

吳家墳沒有墳,那只是西安南郊的一個地方,那里有我的大學。

我的大學是陜西師范大學,我的系是政教系。我常戲說自己是陜西吃飯大學睡覺系的,別人聽了不免發笑。

1990年9月2日,我到吳家墳,去師大報到。那是我第一次進省城西安,也是我從一個放牛娃變成大學生的日子,所以記得格外清楚。

那天上午,我在父親的陪同下,扛著一個木頭箱子,從火車站坐上師大的迎新客車,沿著環城西路南下,進入長安路,通過師大路,開進老西門,在學生食堂前交驗錄取通知書,最后被兩位學兄帶到了21號樓209宿舍。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三天是開學典禮。校長王國俊鄭重其事地介紹說,我們這個地方叫吳家墳,屬于雁塔區長延堡街道。從此,吳家墳就成了我在西安最熟悉的地方。

2

當時吳家墳是西安的遠郊,偏僻而荒涼。

師大門口的長安路,汽車不多,騾車馬車卻不少,騾馬留下的糞便隨處可見。路兩邊沒有幾家店鋪,隨處可見破舊的磚墻,白天行人不多,晚上更是冷清。

我曾經問一位老師,當初為什么把師大建在這里?他說,1952年建校時,西安的發展規劃是放棄老城區,重點建設南郊,所以師大就選址吳家墳。

可是,后來西安的發展方向大變,老城區依然是重點,師大就被扔在了荒郊野外。

吳家墳人氣最高的地方,應該是師大新西門外,是3路公交車站。那里有來來往往的車輛,有上上下下的乘客,對面還有楊家村的商販,是長安路上的繁華地段。

開行于陜師大和火車站之間的3路車,由兩節米黃色的車廂膠接在一起,是當時西安最大最好的公交車。全程19.5公里,21個站點,票價0.4元,這些數字我耳熟能詳。

剛入學那段時間,我總是想家,經常站在3路車站,看著一批又一批到站的乘客,希望遇見熟悉的親友。有一次,我果然看到了一位高中同學,驚喜不已。

師大總共有五個門:兩個開在長安路上的西門,一個開在瓦胡同里的小南門,一個開在翠華路上的小東門,還有一個隱蔽在家屬區西北角的小門。

3

面向長安路的兩個西門,北邊師大路盡頭那個叫老西門,南邊的叫新西門。

老西門里有一段磚墻,墻上貼著一張很大的陜西省地圖,地圖很詳盡,甚至標明了我家的小山村,引得我常常駐足。

繞過這段磚墻,就是學校收發科,那里有一排齊頭高的木頭架子,上面排列著幾百個信箱。我們政教90級的信箱是128號,三個班共用,我們的來信地址就是“陜西師大128?!薄?/p>

那時候打電話極為不便,更沒有電腦網絡和手機,只能通過書信與遠方的親友聯系。大學四年,我寫過幾百封信。每次寫好信,裝進信封,膠水封口,貼上郵票,就投進老西門口的綠色郵筒里。

給女同學寫信要格外用心。先打草稿修改,再謄寫到印有底紋的信紙上,折疊成好看的L形狀,放進不透光的牛皮紙信封,再端端正正寫好地址姓名,貼上帶有精美圖案的2角錢郵票。

把信塞進老西門外的郵筒,有時還要拍打一下,從縫隙里窺探一番,繞著郵筒轉一圈,再三步一回頭地離去。

我們都盼望收到來信。每天的來信由收發科分揀,投入各個信箱,再由各班負責人開箱取回。掌管128號信箱的是一位姓葉的女同學。大家看見她都要問:有我的信嗎?有我們宿舍的信嗎?

我臉皮薄,不好意思問,就從她面前多晃悠幾次,期望被叫住。

出了老西門,就是狹長的師大路。那里沒有多少店鋪,只有師大郵局、幾個飯攤,還有外語學院的大門。郵局是我們買郵票取匯款的地方,飯攤是大家請客吃飯的去處。

飯攤上賣的,不過是幾毛錢一碗的餛飩和米線。每到傍晚,那里就會坐滿師大和外院的師生。記憶中,我在那里吃過一次餛飩。因為我收到了研究生錄取通知,就被舍友們拉出去請客。

外院的大門是拱形的,有西洋特色。進出外院的女生遠比男生多,那些女生都挺洋氣,渾身灑著香水,走路挺胸抬頭,說話夾雜洋腔,令我敬畏而自卑。

相形之下,被戲稱為“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師大,多數學生出自農村,樸實得土氣。我們班52人,入學前是城市戶口的只有12人。

外院的女生和男生是分樓居住的,女生樓禁止男生進入,樓下常常有一些衣著體面的男生,他們若無其事地站著。

大三那年,我們師大也分樓了,女生集中在20號、21號宿舍樓,下面修起了圍墻,男生不能進,很多人就在門口轉悠。

4

新西門是師大的臉面。我上大一大二時,那里還是一個老式大鐵門,門口有一段空地,外面才是長安路。那里是小商販的勢力范圍,他們推著三輪車,大聲叫賣水果和小吃,常常擠得水泄不通。

我上大三時,新西門被擴建成了如今的開放式大門。

新西門緊鄰我們班的1103教室,從那里進出大門很方便。無論課間休息時間還是晚自習之前,我都喜歡去長安路上溜達一圈。

新西門對面是楊家村,里面租住著師大的一些自費生。村里有一個“塔龍照相館”,我們在那里洗印過畢業照。

楊家村的村民比較橫,他們經常在長安路上擺攤賣東西,顧客主要是學生。大一那年夏天,我幫助過一個受欺負的師大女生。

那是一個傍晚,我照例從1103教室出來,在長安路上轉悠。我看見對面的攤位上有一大群人,似乎在圍觀什么,我過去查看。人群中,一位女生遭受著幾個男性村民的粗暴呵斥。

原來,那女生拆開了一雙襪子的包裝,卻沒錢買下來,因此遭受責難。我擠進去,問那雙襪子要多少錢,對方開口就要5元,其實平時只賣1元。

我身上也沒有那么多錢,于是跑回教室,向同宿舍的馬同學借了5元??墒?,當我再次趕到那里時,圍觀的人群已經散盡,女生和攤主不知去向。

我急得團團轉,最后沖追進村子里,在一個小巷子口將女生贖回。當時,她正被兩個中年男人拉著走,說是要回家理論。

我們一進校園,她就拉著我的手大哭起來。我們在圖書館前坐了很久,我笨拙地說了著些安慰的話。我們都住在21號樓,她是電教系的,比我高兩級,家在新疆伊犁。

第二天,她帶著閨蜜來到我宿舍,還了錢,表達謝意。我們并沒有成為朋友。每次在路上和宿舍樓里遇見,她總是躲著我低頭繞行,我們再沒有任何交往。

第二年7月,她畢業離校,據說分配到了伊犁師范學院。

5

師大的南門比較偏僻,很少有人出入。但我熟悉南門,南門外有天壇遺址和一片貌似操場的空地,還有瓦胡同村,我多次穿行其間。

天壇遺址只是一座土山,山上長滿了雜草和灌木。在雜草叢中,我發現過野雞和田鼠,還有幾個深不見底的黑洞,我猜想那是盜墓賊的杰作,不知道唐王留下的寶物是否安好。

南門口有一條長長的巷子,從西到東連通長安路和翠華路,那就是瓦胡同村。

瓦胡同村其實就在21號宿舍樓下。大一那年春天,21號樓東側的院墻被人開了一個洞,外面的村民三三兩兩進入校園,很多自行車被盜,人心惶惶。

21號樓403室住著七個女生,其中六個是我們班的,另一個是二班的。有一次,我去她們宿舍發飯票,看見窗玻璃上有兩個圓形的小洞,我感覺那是槍彈射擊造成的,就要報警。姚同學解釋說,那是外面的人用彈弓打的,當時聲音很大,他們被嚇壞了。

她們宿舍曾經失竊,不知道是誰干的。為此,我找到輔導員曹老師,為丟錢的兩個女孩申請了學校的困難補助,每人20元,這相當于一個月生活費。

瓦胡同村西口有一家私人診所。大一那年夏天,我腳母趾發炎,腫脹疼痛,長久不愈,就去那里求醫。醫生是一位中年男人,他仔細查看了傷情,然后背抄著手來回踱步,神情嚴肅。

我追問病情,他說需要做摳甲手術,就是要把腳指甲連根切除,費用至少需要500元。天啊!我哪有那么多錢?而且我也不愿失去寶貴的指甲。

我從師大醫院開了些消炎藥,堅持服用一星期就痊愈了。從此,我再也不進私人診所。

6

穿過師大家屬區,出了小東門,就是翠華路。翠華路止于瓦胡同,當時很偏僻。那里有27路公交車,開行于植物園和東郊胡家廟之間。

我家鄉的很多人在三府灣藥材市場經商,那里有發往我老家的長途班車,所以我經常乘坐27路車。

翠華路南端的中科院西安植物園,一年四季景致萬千,我很喜歡去。春天,草木萌發,百花齊放,處處聞芬芳;夏天,綠樹成蔭,鶯歌燕舞,處處有美景;秋天,落葉繽紛,層林盡染,處處留詩意;冬天,枯樹殘荷,寒霜白雪,處處顯沉寂。

在植物園的東北角,有一個山坡,坡下是一片柿樹林,坡上是一片銀杏林。每年秋天,坡下紅葉遍地,色彩斑斕,坡上金葉飄飛,陽光燦爛。我們在那里舉辦老鄉聚會,歡歌笑語不斷。

然而,植物園并不能常去,因為要買門票,票價0.4元。

7

在植物園南邊,沿著瓦胡同村的巷子向東,幾百米外就是一望無際的農田。每年三四月,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大地,田野里麥苗青青,盡顯勃勃生機。我經常走到田間地頭,仔細查看莊稼長勢,想念家鄉的人和事。

我的老家在秦嶺山區,農時比關中晚一些。

當關中的麥子開始拔節,老家的麥苗才完成分蘗,此時我的父母應該在田里鋤地;當關中的麥子開始揚花,老家的麥苗才開始抽穗,此時我的父母應該在田里除草;當關中的麥田開始泛黃,老家的麥子才開始灌漿,此時我的父母應該在田里套種玉米。

當關中的麥子收割完畢,地里只剩下白花花的麥茬,老家的麥田才剛剛開鐮,此時我的父母在烈日下揮汗如雨,他們在麥田里揮鐮收割,在曬場上揚枷打粒。

圖片發自簡書App

麥熟時節,我會找理由向老師請假,趕回去幫父母干活。

我曾經從那里一直向東,穿過曲江凹地廣闊的農田,穿過寒窯遺址荒蕪的山溝,來到西安精神病醫院,看望一位住院治療的小學同學。

8

當年,我常常佇立在長安路,仰望高聳入云的電視塔,凝視來來往往的行人車輛,我思念家鄉,幻想未來,胸懷天下。

黃昏時分,街燈亮起,周圍幽靜安詳。長安南路,兩排星星點點的燈光綿延不絕,一直向北,連接遠天,好似一條通向天國的彩虹,讓我心生無限遐想。

四年歲月并不漫長,大學時光轉瞬即逝。我的青春在校園里燃燒,我的夢想在圖書館升華,我的鄉愁在麥田里融化,我的愛情在信箱里發芽。

吳家墳不只是一個地方,那里有我的大學、我的青春、我的夢想、我的鄉愁。如今,25年過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記著它。

2019年5月20日,北京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01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11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263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43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23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74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68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95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05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1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20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2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61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58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30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0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