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位遠房堂姐,為人勤勞善良,能吃苦耐勞,還特別有愛心,是個四十多歲的淳樸的鄉村婦女。當年她初中畢業時,他父親好像還是司法所的有權的人物,就給她安排到了計生所上班,享受正式職工待遇。后來我們縣里06年搞基層單位機構改革,鄉村“七所八站”各個基層單位的人員要通過考試、面試才能重新上崗,否則將有相當一部分人面臨清退下崗的嚴峻命運。表姐的路在關鍵時刻走的總是很幸運,很順暢。關鍵時期她也埋頭苦讀了幾天考試內容,在報考志愿上有人還告訴她要報那冷門的單位,比如很少有人問津的“文化站”。如果是大家一窩蜂的都還去擠那計生所的熱門檻,恐怕像她這樣的學歷、文憑,十有八九要下崗。后來可巧又在考試和面試演講時都遇到貴人,別人送禮花了幾萬才重新得來的工作,她竟然空手套白狼似的被僅僅需要三個人的文化站錄用了,她也笑說自己是不是走了狗屎吶!
? 自從她到了什么文化站,她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天天不管刮風下雨的天不亮就急急的上趕著下鄉去完成所里分配的計生任務了。這個連我也很少聽說的單位實在是個太過輕閑的單位,她更是個閑職,除了一天到鄉政府簽一次到,她幾乎是沒有什么具體的工作的。一般簽完到她就可以回家忙她個人的家務了。偶爾一年半載的,單位按上級要求下幾里外的各個村去瞧一眼鄉村書屋的書架上有沒有書就算是她的額外任務了。(國家給農家書屋配送的書)另外,這七所八站這兩年最大的“任務”恐怕是拿掃帚到我們街道上打掃衛生——為什么?因為我們縣要創衛生城市,即所謂的“六城連創”,如果上級來檢查這衛生過關了,聽說縣里會派發20萬元的“大紅包”獎勵當地鄉政府。七所八站這些單位一到上級來檢查那就得拿著大掃帚到街道上去打掃衛生啊!后來我們鄉衛生驗收過關,鄉里給他們文化站每人獎勵了一套五六百元的電磁爐。掃地能掃出來這樣的獎品,也算沒白干。更妙的是,聽說驗收過關后,七所八站沒有實質工作任務的人員就都放了一個月的假,有實際工作的也放了一個星期。其實對于他們這些不大出遠門的閑人來說,放假不放假又有什么關系呢?每天8點多到幾百米的鄉里去簽一次到那就算是他們每天的工作量了。
? 表姐像她的母親一樣,非常勤勞,是個成天閑不住的人,這個閑職給她做,她還真不習慣。她于是就在附近種上了幾畝地,不但能有收成,一年四季都有糧食、雜糧、有蔬菜瓜果、有油可吃,還鍛煉了身體,何樂不為?她住的地方在街道幾百米的北邊大路邊,本來是很偏的,但是這幾年街道四面八方都在擴建,她就近水樓臺先得月,用自家的地皮擴建了一棟幾層的小樓,不但賣了一處得了幾十萬元,剩下的不但自己家能居住還有門面店鋪可以出租和做生意,你說,這不是天上掉餡餅的事嗎?她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就用自家的門面房做起了生意,這不,昨天來給我送點日用品,畢竟是親戚,她第一次來給我送東西,本來是要少留點錢做人情的,但是沒有零錢找,這不,第二天就特意來給我送來了一兜她自己種的瓜果和腌制好的鴨蛋來了。
? 她很會拉家常。昨晚在我家她跟我閑談,告訴我說這文化站現在都改叫做“文化中心”了,上級給文化中心配送了大量的書籍,除了很多文學類的書籍外,還有農村用的養殖啊、農作物的病害防治啊、水產啊、醫療啊等等,更配發了大量的碟片、電腦等等先進設備、儀器等,還有給鄉村放電影用的放映機,當然已經不再是老式的電影放映機了,更新換代變成了多媒體投影儀。我這才想起去年我們街道上放了幾次電影,原本我還以為只是有人家為了慶祝家有喜事才特意請來的放映員呢,原來這是他們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員在工作呢,那可是一舉兩得的事——辦喜事的人家給的有大紅包,而這給鄉村放電影,送電影下鄉本就是他們的職責之一。
? 說起這鄉村放的電影,我也非常感慨!小時候的周末在我們各個鄉村小學,(也就是在各個村部,)經常會放上幾場電影,那時放電影對鄉村的大人小孩來說,都是一件大喜事,看電影的機會也很多,有些好電影會在附近的村部輪流放上幾遍。我們這些上學的小孩逢到誰家附近有電影可看,就會請自己的好朋友到自己家去以方便來回看電影。那時的鄉村小孩,搬個小凳,早早的去坐在前排,睜大眼睛看那神奇的科教片頭——一顆種子在幾秒鐘內發芽、拱出地面,長大、開花、結果,這樣的片頭對我們小孩來說是多么神奇的事啊!那時年齡也小,看過的電影大多都忘了,經常是看到第二部電影時已經困的睜不開眼了,但是,就算什么也沒看懂,什么也沒看到,這樣的場景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次饕餮盛宴。那感覺是無與倫比的。
? 而現在呢?放電影已經成了鄉村的一件非常稀罕的怪事了。
? 可是連我這樣還算有點墨水的的文化人都不知道啥是“文化中心”,鄉村的人會知道有這樣一個機構嗎?我問:那里的書能借來看嗎?表姐說,文化中心的圖書室、儀器室都大鎖把門,好像都是擺設,不到上級檢查是很少派上用場的。他們三個人也沒有興趣去看,是啊,對于不喜歡看書的人來說,國家配發的書籍花再多的錢買來的也是廢紙一堆。我也想起我們學校,圖書室常年鐵將軍把門,像我們同事老師們工作繁重,除了看教參和相關教學資料,需要寫論文時才瞄幾眼教育刊物,又有幾人能把圖書作為自己的業余愛好呢?像我這樣還喜歡看書的在學校恐怕也找不到三五人。那更不用說學生了。老師們休假的休閑就是看電視、上網、打牌、喝閑酒。學生們呢?他們除了電視就是手機,有益的圖書我真的不敢想還有多少人能去看。
? ?想想我們這偌大一個鄉,現在連個國家支持的新華書店都沒有了,私人開的小書店、小書攤,那里面除了學習資料就是那些穿越、暴力、幫派、言情、色情、小資類的書刊了。我上初中的時候,在我們街上的新華書店還能買到像《紅樓夢》、舒婷的詩集《雙桅船》等一類的好書,現在要買這樣的書還得跑到八九十里外的縣城。所以,就連我閱讀的興趣也在逐年削弱。
? ?再想想像文化中心這樣的類似于擺設的機構,還有很多,比如,上級下撥資金給各個村部修建的敬老院,床鋪、被子等設施估計是已經就位了,就是沒有人去居住。(那估計應該是收費養老,再說鄉村的人也不習慣到養老院去養老。)聽說那里只有到上級檢查下來了,才會請上幾個孤寡老人去那里“臨時客串”當當一天、半天的“臨時演員”,估計平時養老院基本就處于閑置狀態。
? 國家這些年對農村的基層建設也是投入了很大一筆資金的,比如還投入資金建鄉村醫療室等等,有實際用處的投入肥了某些人的腰包,讓相關人員得到了實惠,但是很多下大力氣投入的資金、設施究竟有沒有派上用場就不得而知了。因為那并不是一兩次檢查就能發現問題的。
? ?表姐跟我嘮嘮家常竟也讓我如此感慨,想我們這鄉村這塊宜居的地方,如今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一片貧瘠的文化大沙漠。真正是偏遠鄉村羌笛怨,春風不度玉門關!
( 附百度來的七所八站定義:)
所謂“七站八所”,是指縣市區及上級部門在鄉村的派出機構。這里的“七”和“八”都是概指,并非確數。這樣的機構,通常在20個以上,有的高達30多個。主要有的:一是鄉鎮直屬事業站(所),包括司法所、房管所、農機站、農技站、水利站、城建站、計生站、文化站、廣播站、經管站、客運站等;二是區直部門與鄉鎮雙層管理的站(所),包括包括土管所、財政所、派出所、林業站、法庭、衛生院等;三是“條條管理”的機構,包括國稅分局(所)、郵政(電信)所、供電所、工商所、信用社等。
附百度來的七所八站定義:)
所謂“七站八所”,是指縣市區及上級部門在鄉村的派出機構。這里的“七”和“八”都是概指,并非確數。這樣的機構,通常在20個以上,有的高達30多個。主要有的:一是鄉鎮直屬事業站(所),包括司法所、房管所、農機站、農技站、水利站、城建站、計生站、文化站、廣播站、經管站、客運站等;二是區直部門與鄉鎮雙層管理的站(所),包括包括土管所、財政所、派出所、林業站、法庭、衛生院等;三是“條條管理”的機構,包括國稅分局(所)、郵政(電信)所、供電所、工商所、信用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