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一本關于如何學習的書,里面提到一些讓我醍醐灌頂的理念,我有些明白了優秀的人之所以優秀的原因。其實古人早就告訴過我們,只是我們不以為然罷了。
別人比你優秀,因為別人懂
君子一日三省吾身
我們到底缺了什么
在這個節奏明快的世界里,我們是否會很快遺忘我們去年做了什么,我們上個季度做了什么,不談上個月了,甚至連昨天,我都相信有人會不記得做過些什么。很多人都覺得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這么度過了,卻依然沒什么長進,除了多讀了幾本書、多認識了一些人、工作技能變得更加熟練了之外,好像依然離那些優秀的人群很遠。這是為什么?
因為大多數人缺乏反思這個環節
反思是最能讓人成長和進步的途徑,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卻很少,因為我們的大腦存在無意識反應的機制,這個習慣可能很多人都意識不到,很多人覺得自己明明思考了這個問題,為什么還是沒有做好,其實我們很多時候壓根都沒有意識到我們所做的并不是“思考”,而只是大腦依據從前的習慣進行的一個無意識的反應罷了。所以我們大多數人從來都沒有思考過“我們是如何進行思考的?”這個問題,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有誤以為自己在思考的錯覺。
反思的優點
至于反思,它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幫助你發現你有沒有認真思考過的問題,它可以把你沒有做好的事情或者是做好的事情記錄下來,然后進行回顧,在回顧的過程中,你會對你當時的行為提問,你會問自己當時為什么要這樣做,自己當時的決定真的是理性的嗎。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大多數情況下做的決定其實并不理智,思考得也并不全面,可是我們卻很容易地就做了一個結論,下了一個論斷,這也許就是我們的思維定式,這可能是一種避開所有困難和難點的思考方式,其實思考,本身就是一件艱苦的事情。
思維習慣
而那些優秀的人,都會有一些好的習慣來克服這些困難,比如寫日記、比如從不輕易下結論和做判斷,比如考慮問題要從多個角度和維度去思考等。久而久之,這些人形成了另外一種思維定式,那就是做任何決定、思考任何問題、判斷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不斷地回顧、反思、多角度考察,才能得出最后的結論。每次思考都這樣堅持下來,在初期是一件很累、很艱苦的事情。但是等這種行為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到達了某一個臨界點,如果它爆發了,你就會發現讓人變優秀這回事,不過是一種習慣而已。
上面提到的臨界點,也是學習過程中一種重要的理念,下次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