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是件非常無聊的事情,又同時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看一本書的過程就好似接觸一位聽不到但是能說話的人,他單方面的對你講,你只能接受,無法進行對話,仿佛你是一個傾聽者,聽盡他的快樂與悲傷~
有的時候一本書的觀點和你不謀而合,你頻頻點頭,表示贊同,恨不得與他相擁,說一句:相逢太晚。讀到感同身受時,也會不自覺的流淚,仿佛就置身于那個場景之中。有時,你與書之間是朋友,你聽他訴說,反想自己的人生,他鼓勵你進步;有時,書是你的師長,在你迷茫、困頓之時通過文字帶你走出迷宮,遠離悲傷。這樣的一本書讓你終生難忘,對你而言,書是知己。
百態人生,每天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就有種類繁多的書。有的時候,一本書中的話語或故事引不起你半點的波瀾,文字匆匆過去,不愿思考不愿理解,形同過眼煙云。也許你還依稀記得書中有一個高挺的鼻梁,也許你只記得故事人物有一件紅色上衣,你不愿去記得更多,你的大腦無意識的幫助你記憶你感興趣的故事,拋棄你不感興趣的人生。讀書亦是選擇,無時無刻的選擇,此時這本書只是擦肩而過的路人。
還有一種書是辯論者,他提出的觀點會打破你以往的常規認知,而且有理有據,你以前想當然的認為這個是正確的,他卻告知你這個事的不正確性,你看著他同你爭論,無法反駁,漸漸的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但也并不贊同。然而這個世界上又哪里有真正的對與錯呢?就像太極陰陽,盛極必衰,風雨過后總有彩虹,看你自己內心想選擇什么樣的生活而已。
隨著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你遇見了越來越多的書,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生活,你從小說中感受戰爭時代、貧窮時代、奴隸時代的辛酸淚,你從散文中尋找動人心田、沁人肺腑的優美文字,你從科幻中想象宇宙的無涯,你從哲史中感知真實的自我,然后歸于零。
道家說:道生一(道生元氣) 一生二(元氣生陰陽二氣) 二生三(陰陽二氣生天地人) 三生萬物(天地人創造世間萬物) ,然后落葉歸根,由萬物在歸于無;《三體》里第三部,最終宇宙歸于零維也是由無到有,由有歸無的過程;《紅樓夢》四大家族由無變有,由有變盛,后終究衰落,歸于無,曹老醫生述說辛酸淚。正因如此,千萬年來,人們都在找尋活著的意義,生命的真諦,書籍、字畫皆是自然選擇后的精華,是生命意義的指路明燈。
我不知再過一些年,讀的書會變成什么樣子,但我想,每個人都會成為一本書,歷經喜怒哀愁悲恐驚,生命本身也是一本書,每個人都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