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時光如梭,轉眼我已經37歲了,對于春節的感覺著實是變淡了,僅存的就是放假、回家、看望父母、朋友聚會,年復一年的程式化,內心幾無親近感和幸福感。相反,兒時的年味卻是回味無窮,歷久彌新。一幅幅美好的畫面,一種種溫馨的感覺,埋藏在內心深處,回想起來總是幸福滿滿的感覺。
一、新衣服
我出生在80年代初,小時候家境不好,一年到頭都不會添幾件像樣的衣服,但是每年春節前夕,買一身新衣服是我們豫東小城的風俗習慣,因此,每年春節買新衣服都是我最快樂、最幸福的事。“臘八祭灶,年些來到。小姑娘要花,小小子要炮。老婆要衣裳,老頭沒啥要,買個破草帽……’”每當這首民謠傳誦的人數逐日增加的時候,就是新年臨近,父母要給我買新衣服的時候。
鎮上的埂會,年前的時候總是人山人海的,我像個尾巴似的跟在媽媽的身后,一個攤位一個攤位的挑選、試穿,媽媽總是不厭其煩的跟人講價,盡最大努力節約開支。有時候,看上一件衣服,試穿也合適,因為價格談不攏,媽媽會故意拉著我佯裝要走,看看商戶會不會叫住我們,有時候甚至會來回折騰好幾次,最終感覺不能再降了才會真正的購買。
時間過去二十多年了,其他衣服幾乎都記不清了,能記起的就是買一個警察帽子,我都會興奮的很,感覺自己抖身變成警察了一樣,滿大街的耀武揚威地跑來跑去地炫耀;買一個軍用綠帽子,我都會高興好長一段時間,用紙疊一個帽圈套在里面,相當拉風。
當時的貧窮和購衣方式,對我影響極其深遠,截至目前,我買衣服幾乎還是重點看價格,還是會有搞價的習慣,對此,老婆經常笑我,說我沒品味、太摳門、老土,我也只能尷尬一笑而過,從小養成的習慣真的不好改,沒辦法。
二、貼春聯
太小時候,應該都是幫助爸爸貼春聯,我已經記不清楚了。90年代初,我家蓋了樓房,我也上初中長大了,貼春聯的重任逐漸轉移到我的肩上。樓上樓下、院里院外,大大小小共計12個門,我幾乎都是吃過中午飯就開始忙開了,拉桌子擺好、割裁分類、撕掉舊的簡單清掃、刷漿子,一個門一個門的張貼開來,忙的不亦樂乎。
我們當地有一個風俗,就是誰家貼春聯貼得早,誰家就會好運、好兆頭。因為我家門多,我年紀又小貼的相對會慢一點,因此,總是在我貼到一半的時候,就會聽到別家貼完放炮的聲音。這個時候,在廚房包餃子的爸爸都會催促我加快速度,或者直接出來幫我貼。忙得滿頭大汗,總算貼完了,我就會拿出一掛大鞭,噼里啪啦的給予慶祝。鞭炮響起的時候,我如釋重負,一年一次的貼春聯任務圓滿完成。每當這個時候,爸爸幾乎都會感嘆,辭舊迎新又一年,新年要有新氣象。
三、煮海帶
我不知道、也沒有探究過,為什么我們內陸地區,為啥春節有大肉煮海帶的傳統習俗。可能是人們比較窮,平時吃肉少,春節好不容易多買點肉,加上海帶煮上一大盆吃的時間更長一些吧?每當新年煮海帶的時候,我基本都是兩項任務,一個是洗海帶,一個是燒火。
洗海帶真不是好活,父母有時間的話會燒點熱水算是好的,有時候不少熱水,我就要不停地用自家的壓井不停的壓水,一遍一遍的洗海帶,小手冰的通紅、刺骨的透心涼。
燒火是個技術活,尤其是趕上下雪天柴禾都是濕潮的,一不小心我都會弄得狼煙動地的嗆死個人。更折磨人的是燒火的時候,不能亂說話,爸爸媽媽說灶王爺會聽見,不吉利的話一句也不能說,甚至因為怕我說錯話直接不讓我發聲,只能悶著頭燒火。
燒火過程中,最大的幸福是快煮熟的時候,父母會挑出一根骨頭讓我啃,說是讓我嘗嘗熟不熟,實際上可能也就是讓我解解饞,啃著剛出鍋的肉骨頭,對于一個一年也吃不到幾次肉的孩子來說,真是天大的美事,幸福極了。
長大了才知道,相對于我們春節割上十幾斤肉的幸福來說,南方人的殺年豬那才是真正的土豪、大氣!但是,孤陋寡聞的我至今想象不出來,一家人殺一頭豬到底怎么個吃法?
四、壓歲錢
我記憶中的壓歲錢是一個與日俱增漸變的幸福過程。最初的記憶,一毛錢、兩毛錢是正常,五毛錢幾乎都是巨資;后來,一塊兩塊、五塊;再后來,五塊十塊、二十;我記憶中最多的也就是五十塊錢。
雖然錢不算多,但是對于童年的我簡直相當于爆發了,購買了是絕對杠杠滴。一毛錢買成瓜子,我能嗑好久;一毛錢買成小火鞭,50響或者100響的,我把它一個一個地拆開,手拿著點火,然后無比瀟灑地扔到空中,幸福刺激的感覺油然而生,炫耀、自豪、無以言表。五塊錢能買一沓本子,幾乎夠我一學期使用了。收到壓歲錢是高興的,但是同時也會有擔憂,唯恐父母以各種理由要回去,徹底粉碎我土豪揮霍的計劃和夢想。
五、看春晚
雖然現在好幾年不能守夜按時看春晚了,但是小時候看春晚的喜悅和幸福的感覺,始終不能忘懷。起初,我家沒有電視,我都是去叔叔、哥哥家去看電視,有時候會坐在他們的被窩里觀看歡笑,有時候會坐在冰冷的小凳子上凍得發抖仍然還是幸福的歡笑。歌舞類節目,我幾乎看不懂,最喜歡的就是相聲小品類的節目,趙本山、潘長江、趙麗蓉、黃宏、馮鞏、牛群、陳佩斯、朱時茂……給全國人民奉獻了無數的歡笑,也給我的童年增添了無限的樂趣。
春晚結束了,歡笑停滯了,我還要在寒冷的冬夜,穿過一片陰森森的墳地回家,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是很無助、很害怕!經過多次的與恐懼作斗爭,我自創了一個壯膽的方法,就是不停的念咒語“人早晚都會死,早死早托生”,自言自語、加快腳步,很快就會到家了。現在想想有點可笑,但是它確實管用,也許這就是現在心靈雞湯說的“人連死都不怕了,還有什么可畏懼的 ”。
關于兒時的年味,還有一年一度吃燒雞、小伙伴們打雪仗滾雪球、走親戚都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和慢慢的幸福感,在此就不再贅述了,只能把它們深深地埋藏到心底,閑暇之余回味。馬上春節又要來臨了,期待著回家孝敬父母,貼春聯、放鞭炮,會朋友、吃美食、通通快快地喝幾場!!
現在覺得這種程式素然無味,也許到了老年回想起來感覺就會不同了,可能也是美好的回憶。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把握好現在才是最重要的,愉快地過好每一天,才是人生的真諦!!
回味兒時的年味,是為日更第26篇!
#羽西X簡書 紅蘊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