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聊聊,同感共情的兩大技術障礙。同感共情技術是心理咨詢的入門功夫,也是咨詢關系建立的基石。
在同感共情的表達與交流中,咨詢是要警惕各式各樣的障礙出現(xiàn),岳曉東認為這些同感共情障礙,可以用兩個情節(jié)加以概括:一個是救世主情節(jié),一個是同病相憐情節(jié)。它們都是心理咨詢關系的陷阱。
救世主情結
咨詢師在談話中,不能平等對待來訪者,時常擺出一副居高臨下、說教的架勢,既沒有保持價值中立,也沒有尊重和理解,反而要求來訪者完全接受自己的想法和理念,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自以為是,主要表現(xiàn)為咨詢師在談話中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判斷來訪者的內(nèi)心感受,并要求對方接受自己的判斷,這樣做很容易陷入主觀武斷的泥潭。
這讓我想起了曹操的故事,曹操在跟董卓斗爭失敗后逃亡,去找他的朋友呂伯奢避難,結果到了他家后發(fā)現(xiàn),呂伯奢的兒子的磨刀,以為對方要殺他。
于是把呂伯奢全家殺了,后來發(fā)現(xiàn)他們是準備殺豬。回去的路上,又見到呂伯奢后,打了招呼之后就走了,走了之后覺得不對,又回來把呂伯奢也殺了,之后說: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
因此,有了千古罵名,從宋代以后到現(xiàn)在,唱戲的曹操始終是一個白臉。梟雄身份得到了長時間的認可。
第二是好為人師,主要表現(xiàn)為咨詢師在談話中隨意打斷來訪者的談話,以講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斷給來訪者直招。
這段描述中犯了兩個禁忌,第1個是隨意打斷來訪者,第2個是不斷給對方支招。這都是咨詢中嚴禁出現(xiàn)的事情。
打斷來訪者目的有且只有一個,就是保證咨詢效果和效率,不要浪費來訪者的時間和錢,讓過多的哭訴或陳述,浪費太多時間。
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是不能給對方支招的。首先建議是沒有效果的,需要來訪者自己有啟發(fā),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有動力有能力做成這件事情。
其次建議不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自戀。要真心真誠地關注對方的感受,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表達中。
第三是強加于人,主要表現(xiàn)為咨詢師在談話中不斷要求來訪者接受自己的想法,如果對方?jīng)]有接受,咨詢師會面露不悅之色,并指責來訪者不夠虛心好學。
在前兩次咨詢中,感覺自己始終在跟隨,沒有達成引導的目的,好像自己在工作中出現(xiàn)了失控,讓我感覺很不爽。
這兩天看了一本很有感覺的小說,叫做《女心理師》有一個啟發(fā)就是咨詢師需要做的就是跟隨,而不是引導。
強加于人是絕對不可以的,指責也是絕對禁止的。咨詢師需要不斷的修煉,關注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出現(xiàn)指責的狀態(tài),影響咨詢效果。
第四是淡化矛盾,主要表現(xiàn)為咨詢師在談話中,不斷否定來訪者面臨困境或困擾的嚴重性,強調(diào)凡事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樣會令來訪者感覺,好像他是在小題大做,無病呻吟等。
書中有例子,來訪者說:我這次考試沒及格,老師批評了我,我感覺很沮喪。
淡化矛盾的回應方式是:沒及格有什么了不起,我以前也有過考試不及格,后來我不也過來了嗎?
這個回應沒有感受到對方對此次考試的挫敗感,而是希望對方簡單地忘卻一切。而實際上,只要它今天在讓你痛苦糾結,那么一切的過去都沒有過去,所有的今天都是昨天的延續(xù)。
總結
總之,同感共情中的救世主情節(jié),會嚴重阻礙繼續(xù)關系的確立,使來訪者的傾訴欲望大受打擊,從而對咨詢關系、過程和人員產(chǎn)生阻抗。
救世主情結的根源,是人格上的自戀,過分看重自我的價值和能力,這與咨詢師助人自助的原則背道而馳。
其實就精神分析理論而言,咨詢關系中,咨詢師的某些情感卷入,正是移情與反移情的表露,這種情感卷入不一定是主動的,許多時候是被動,甚至不知不覺的。
無論其表現(xiàn)如何,都是咨詢師覺察咨詢的焦點,它投射出了咨詢師咨詢技巧與人格成長中的欠缺,需要加以深入關注和反省。
技巧和能力的提升,就在于這些違背規(guī)定的事情背后,這些咨詢師的情緒和感受,探索這些對我來說有著巨大價值,是成長的必需。
以后的作品里,我會更加關注對自我的探索,對情緒,表現(xiàn),行為背后動機的探索。直覺告訴我這里藏著金礦,需要我挖掘。
謝謝你的欣賞,對于本文內(nèi)容,你有其他觀點嗎?期待你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