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督導訓練是曝光,也是成長,在鏡映里發現自己,發現關系和成長。
1、咨詢目標設立的重要性
即使沒有現實真實咨詢的強烈動機,演練的咨詢目標是隱藏的,可以在咨詢過程中修改咨詢目標,而開始確認咨詢目標,也讓來訪者進入思考,促進探索和領悟。
2、咨詢師不是教師,咨詢非教育,而是引領和啟迪、喚醒;教師做咨詢師,先要放空自己,來訪者是成人,不是來索要標準答案,而是找到自己的力量的。
3、一個人的童年成長經歷決定了人格,極度沒有安全感的表現,特別敏感和過度反應。安全感的丈夫無法理解沒有安全感的妻子提出來的保護,家人之間的沖突沒有生命風險的,道理的理解難以共情到對方。
而小心翼翼的經驗拿到好處后,便時時采用,不能變通的策略是無效的,因為情境不同。
4、咨詢師的狀態以不顯露過多傾向性的表達為主,曼陀羅和咨詢師的空方能鏡像來訪者的心靈狀態。
5、咨詢師的提問在搜集資料時以開放性為主,而限制性提問會限制來訪者更廣泛的聯想。
6、以來訪者為中心,讓來訪者有完整敘述的機會,同時聚焦咨詢目標。
7、情緒打分,一般是負面情緒打分,0-10分,四分以下不做處理,四分以上預約下一次咨詢。
8、總結階段以來訪者領悟為主,促進改變的踐行計劃要制訂出來,作為家庭作業。
9、來訪者的打亂,讓我們看到來訪者的力量,可以選擇她想要的,這是值得嘉許的部分。
10、農村人、城市人,這些詞語的背后有很多潛意識文化的歧視;而同時爭奪,婆媳之爭,爭的過程都是兩個家庭合住時,界限不清而至,一山不容二虎。
縱觀中國家庭現狀,因為買不起兩套房,帶娃的公婆同住時,矛盾頻發。兒媳沒有歸屬感,感覺自己很多余,婆婆還把結婚的兒子當成孩子對待,事事去管,漿糊邏輯在中國家庭常見。對你好,就是要管你的所有的事。
在同一屋檐下,理清兩個家庭的界限,相處反而簡單些了,而應當成為溝通橋梁的丈夫,很多人選擇回避和和稀泥,結果里外不是人,受夾板氣。
孝不是順,有界限不代表沒有親情;童年創傷帶來的人格不完整引發的各種心緒,與它和解,開始嘗試新行為和新紀念。
通過今天,你又對自己多了哪些理解呢?如何才是真正想要的自己呢?
心理學是減法,放下不適合的策略,過時啦!
心理學是加法,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一些什么可以更開心?更放松?更安全?你是你的答案,曼陀羅是你的方向。
祝福,感恩所有的貢獻者,開放讓我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