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少看《變形計》這個節目,最近身邊同學都在看,我也想試著看看。可是還沒看完兩集就對它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抵觸感,覺得以后再也不會想看了。
農村的孩子在城市的羞澀和無所適從是給我最大的心痛。他們的乖巧順從也讓我看著很揪心。相比于叛逆的城市孩子他們是顯得品學兼優,聽話懂事,可是誰又會去關心他們內心深深的自卑和作為一個少年那種強烈的自尊。
城市生活與農村生活巨大的反差對比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真的不如很多人,也許費盡一輩子的努力也不可能再有機會過上跟這十幾天一樣優渥的生活。變形結束后,城市的孩子可以回到自己溫暖富裕的家重新回到爸爸媽媽身邊,他們依然什么都有,不僅什么都有,而且還多了因這段經歷而改造成的更好自己。他們更加精彩的人生也才剛剛起步。
可是農村的孩子呢,他們重新回到破舊不堪的家里,那種感覺就好像從天堂一下子掉到了地獄。他們再也不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是要繼續砍柴做飯,繼續用稚嫩的肩膀支撐著殘破的家,而這樣艱難的時間卻是遙遙無期,他們幼小的心靈能承受得了這樣強烈的落差嗎?以前沒走出大山他們或許覺得所有人的生活大概都是如此吧,所以欣然接受著。可是當他們見到了大城市的繁華,他們還能用從前那種平常的心態去對待生活嗎?
城市里的變形孩子在農村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的砸東西,發脾氣,而農村孩子卻在城市里過得小心翼翼,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以前沒用,現在沒有,或許以后也不會有……
看到張水富做小組長的那段,我心里真的五味雜陳,調皮懶散的小胖因為被小組長扣了分而發脾氣,老師讓水富去找他溝通,矮矮的水富在健壯的小胖面前顯得格外不知所措,憋了半天只說了一句:對不起……
也許是不善言辭,也許是愧疚難當,但是我突然想到一個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最大的區別之一是表達。農村的學生從小被教要謙虛要內斂,或者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去表達也根本沒有那么多的課外活動和機會可以去給他們展現自己表達自己,所以在公共場合往往會往后縮,即便不縮,他們堅強勇敢的站起來大聲發言,但那種硬撐的感覺就是和從小就被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城市孩子的自然流露不一樣。
所以,總是想不到《變形計》這個節目到底帶給農村孩子好的地方是什么,甚至覺得除了那十幾天無憂無慮的生活,農村孩子們根本就一無所獲吧。而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再與自己往后艱苦的生活做對比之后,農村孩子心中的沮喪和挫敗感也許遠遠多過“美好回憶”。誰又知道這樣的一段經歷會給這個正處于成長敏感期的孩子留下怎樣的心里烙印呢……
多希望城市里的爸媽和節目組能走點心不要僅僅只是停留在對農村孩子物質上的給予,而是教著農村孩子多去表達,表達你的情緒,表達你的想法,表達你的不滿,表達愛。去社交,和不同的人,很自然的去社交,不用害怕,不用活的小心翼翼,不用在乎別人的看法,不用害怕身邊的人會討厭自己會離開自己。無論貧富如何,出身怎樣,你就是你,你為自己而活,是獨一無二的風景線,多教教他們看待世界的態度,以及處世之道等等這些能收益一生的東西,讓他們真正的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