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對自己是浩渺宇宙孤單星辰深信不疑,直到聽見了你的頻率;
一直對自己是偌大世界可有可無深信不疑,直到目睹了你的美麗;
一直以為自己的思想無法與這個星球相融,一直以為自己的存在沒給這個世界帶來不同,一直覺得自己生活在孤單絕望無可奈何之中,直到與你萍水相逢,然后一見如故。
盡管看起來像,但這并不是一個爛俗的美女與正太的故事,所以寧愿把這個故事看作兩個惺惺相惜的音樂家的故事。
再次重溫這部2014年的佳作,隱約想起話劇《柔軟》中曾這樣說過:“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確實,人生一世,不過是倏忽一瞬,在這蒼茫之中有幸能找到點亮靈魂的星火,那這個人就是幸福的,那這個人就是被上帝庇佑的。
兩個人,倘從世俗的視角來看,毫無關聯。無論是年紀,或是階級,還是生活狀態,無疑天差地別。一個是窮困潦倒無家可歸的失業大女孩,一個是才華橫溢智力超卓的12歲小男孩,本來就是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平行個體,在自己的坐標上或明或暗。可是命運總是很酷很難以捉摸的,像個頑皮隨性的孩子,就是這個孩子把這兩個人生生地糾纏在了一起,產生了難以名狀的相吸與相惜。
是什么把兩個人的靈魂牽扯捆綁的呢?是男孩汩汩流淌出的低沉琴聲,還是來自不同世界的姑娘給小男孩帶來的新奇?他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感受到彼此的內心的呢?是初次相遇女孩在小男孩的身后緊緊相隨?還是那天陽光明燦公園的如茵草地上兩個人的手牽到了一起?
其實是孤獨,難以擺脫無法名狀的孤獨。
故事的發展就像流水,沒有一個轉折跌宕的節點,一切的感知,一切的默契,一切的依賴都產生在不知不覺當中。真正的美麗都是無法察覺的,真正的感情都是無法訴說的。可能是初次相遇時嗅到了對方身上的孤獨氣息,也可能是在今日明日的相處時雙方身上孤獨氣息的交換相融。這種感應自然而然地發生了,就像自然而然地開始,和自然而然地結束。
在一起的日子就像二十幾度的晴天,晴天一樣的夢。是本不關聯的大提琴和科內爾管奏出的美麗和諧的樂章。
可日子不會按照人的想法繼續下去,都說了命運是個異常淘氣的孩子,它特別擅長一項技能并日復一日地使用,樂此不疲。
那就是分離。
說實話,分離是必然的,你我都知道。哪怕兩個人是肉體上的相合還是靈魂上的相吸,都改變不了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的絕對真理。可人又改不了貪心的本性,總想在最后的分離到來之前,擁抱地再緊一點再用力一點。就算是聰敏如他,說到底他也只是個12歲的小男孩。好不容易,好不容易遇見了一個想為她做好吃的素食的人,好不容易碰到了一個真正理解自己的人,他是不想讓他走的。可他能夠挽留嗎?不能。因此最后讓人心疼的哭泣,讓人傷懷的道別,讓人遺憾的分離,都是必然且不能逆轉的。日子還是要向前走,生活還是不會停留,無論是家財萬貫還是權傾一時,面對著命運的安排,都是無能為力的。
但幸運的是,總有一些東西能聯系起天涯海角的天各兩方。當大提琴低沉儒雅的樂聲在干涸的泳池四壁環繞,我們再次看到他抬頭看著一臉理所當然地要教他游泳的女孩。當科內爾管的悠揚在沉寂多年后重新響起在院子里,我們再次看到她伸出手牽起那個好像在12歲的他身邊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的男孩。上蒼讓我們分離,又不忍心斬斷兩人之間的親密關系。所以他們的愛還是存在著的,他們的心還是聯系著的,他們的感情還是維系著的。
有的人喜歡定義愛,把世界上的感情分門別類,好像這些復雜的情感能被定義一樣。然而這個世界上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感情,是不能被定義的,就像電影中的男孩女孩的感情一樣,仿佛所有的定義方式,都會把這份純潔的感情玷污,把他們之間的聯系強行扯往庸俗。他們之間有愛嗎?答案是肯定的。
可這種愛叫愛情嗎?還是叫親情?抑或是友情?
沒人能夠給出答案,可能這就是感情的微妙復雜之處,你知道它是實實在在地在你我之間發生存在著的,但也確確實實沒法形容出來。
不過,只要確定我們之間是愛著的,這就不枉微薄脆弱的我們曾經相遇過。因為在我們存在的無理取鬧的孤單歲月,有一顆星辰曾經點燃無數個或者安睡或者失眠的夜晚,伴我們迎接陽光透過窗簾灑下的晴暖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