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的眼力,有時又被稱為“攝影眼”。很多人沒有入門,就是因為沒有培養起來“攝影眼”;對大多數人來說,技巧容易提升,眼力卻難長進。
眼力可以分為兩種:觀察力和應變能力。今天我嘗試著從“認知”的角度,來說說第一種“觀察力”。因為并不涉及具體的拍攝操作,可能有點無聊,不過私以為,如果你能理解這些內容,那么你對攝影的認識也會更加透徹,亦能延伸到你的日常拍攝中。如有不同想法,歡迎右下角留言討論。
看這張照片,你能想到什么?
什么是觀察力?
攝影里說的觀察力,說的是對事物的認知。你認為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你認為它是什么,你心里就是什么。你心里有愛,就賦予它愛;你心里有孤獨,就賦予它孤獨。而攝影,不過是把你認為的它表現出來而已。
反過來也是如此,如果一張照片的氛圍和基調是陰沉灰暗的,那么作者在拍攝/制作這張照片的時候,心情也可能是憂郁的。如果照片是天真爛漫的,攝影師當時的心情也會充滿喜悅。
拍者有心,觀者有意
攝影,更多的是把人為的情感,主觀的賦予到其它事物上,然后以靜止的畫面來展現出來。
比如一只碗,常人看就是一只碗。在攝影師的眼里,這不只是一只碗這么簡單。從上面往下看,是一個有縱深(明暗來表現)的圓;把碗反過來底朝上,是大圓套小圓;在碗里裝滿水,那是生命之源;碗邊少了個缺口,這是陰陽互補殘缺的圓滿;把碗傾倒,是酒過三巡的酣甜;把碗摔碎,那是支離破碎的美感(歲歲平安)。
生活是什么樣的,在于你如何看它
同樣的,不同環境對同樣物體的影響,也會喚起不同的情感。你把碗放在廢墟里,那是釘子戶在這里最后的晚餐;你把碗放在馬路邊,那是無家可歸的心酸;你把碗放在精致的玻璃壁櫥里,它就是寵幸萬千的傳家之碗;如果你能讓它飛在空中,恭喜你,你可以寫一個關于神奇碗的童話故事了。
當你賦于物體情感,畫面也就有了故事
在攝影師的眼里,普通的一只碗并不普通,它是有生命的,有含義的,有精神的,有故事的。它的生命和含義,并不是它本來就有,而是攝影師賦予它的。
世間萬物,在攝影師(藝術家)的眼里,莫不如此。
觀察力如何運用?
即從不同的角度和位置,來觀察同樣的一個物體。角度不同,位置不同,環境不同,光影不同,甚至天氣季節的不同,這個物體所表現的特征和含義也不盡相同。
上面的碗就是如此。再舉個栗子,或許你可以理解的更透徹一些。
突破常人視角,看多樣風景
普通人拍一棵樹,就是一棵樹。現在你知道了,它不僅僅只是一棵樹那么簡單。它有生命有思想,這些,需要你賦予它。
懸崖上的樹,是勇敢;戈壁灘上的樹,是孤獨;沙漠里的樹,是堅強;草原上的樹,是希望;春天的樹,是新生;夏天的樹,是福蔭;秋天的樹,是收獲;冬天的樹,是勁骨;綠色的樹,是和平;黃色的樹,是溫暖。
縮小到一棵樹上,也可以通過細節來傳達情感。一顆小樹,是畫意;一排白楊,是戰士;拍樹皮拍的是歲月,拍落葉拍的是歸根;從下往上拍是挺拔,從上往下拍是神秘。
環境、影調都會對主體造成影響
如果你的眼里,看一棵樹,不只是一棵樹。那么,你就有了一定的眼力。世間萬物皆有靈性,皆有生命。首先你要相信這點,然后賦予它某種意義,再用照片來表現出來。其實如果你做到了前兩個境界,用攝影還是用繪畫或者用文字來表現,又有什么區別呢?攝影不過是表達你思想的一種途徑罷了。
利用結構和光影,在平面里塑造了多重空間
這是敏銳的觀察力的完美體現
那如何開始鍛煉眼力呢?
眼力的鍛煉,是用眼,更是用心。眼見未必實,心有局限卻能障眼。鍛煉眼力,先打開心扉。用心觀察,身邊做起,小到花鳥魚蟲,大到海陸蒼空(不是蒼井空)。熱愛一切,觀察一切,敬畏一切。
我們應該向自然學習審美
如果你足夠細心,你會發現,自然是如此的神奇,卻沒有一條標準的直線。是的,偉大的自然沒有一條直線,沒有一個標準的圓,也沒有一個標準的形狀(正方形長方形圓柱梯形等)。你所看到的所有的標準形狀、圓和直線都是人為造成的。自然界到處都是不規則,規則都是人為的。這或許就是自然告訴我們的法則吧(怎么好像要跑題到哲學了啊我艸)
好吧回來。無論自然還是人為,這個世界的組成,在攝影師(平面藝術)的眼里,無非是點線面的結合。
人造的各種標準形狀,在建筑學里運用的最多
點線面的運用有什么規律?
練習觀察力,第一步就是學會認識點線面,觀察點線面,拆解畫面,合理布局,達到協調一致。把點線面拍好,眼力自會長進。
點有大小橢圓,及單點和多點之分。單點看位置,放黃金點;多點看排列;排列又有規則和不規則之分,規則的展示秩序,不規則的展示活力。點是畫面的眼睛,點點有門道。
點拉長為線,線有粗細長短,有直斜曲彎。粗線保平衡,細線引導線;直線放三分,斜線對角半;水平的寬廣,垂直的向上,傾斜的動感;一條放三分線,兩條線三加三(三分線+三分線),三條三加三再加三。線是畫面的骨架,條條有規律。
現實里人們喜歡用面來劃分空間
攝影師也喜歡用面來劃分布局
線連線成面,面有各種形狀。一張照片里可以沒有點沒有線,但絕對不會沒有面。面是有中似無,無中生有。一張白紙,什么都看不到,它還是一個面。面可以被任意分割,可以被分割成任意形狀。有線條的地方必有面,有面的地方必有形狀。
這張圖里面,既有規則排列又有不規則排列
面同樣有規則和不規則之分,有規則面的地方,肯定也有規則的線條,表現秩序即可。不規則的面,就要有所側重了。既一個畫面中,有一個主要的面來表達主題,其它面來輔助。而主要的面一般由兩部分來構成:一是面積大;二是影調搶眼,比如顏色突出,比如亮度對比強烈。不同形狀給人不同感覺,不同位置和不同的影調也會有不同的含義。面是照片的臉,面面皆重要。
不規則的面和線條,就用影調來區分主次
拍攝單個的點線面,簡單。可事實上,你拍攝的每張照片,幾乎都是點線面的結合。能把它們合為一起而不亂,是技巧;不亂且藝術,是眼力!
一張桌子,桌面是面,桌邊是線,拐角是點。一張桌子,就是無數點線面的結合體。觀察它,找到這些點線面,把它們有意識的安排在畫面的某個位置,這是對點線面組合的鍛煉。理解了這個,再以此類推拍攝其它。
進階一點的認知,就是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只拍攝你想拍攝的東西,而去掉那些不想要的東西?這考驗眼力,也考驗技巧。建議是:多換角度和機位,多觀察嘗試變化。
有了“眼力”,就有了發現美的能力
以上是技巧,是基礎,學會了,也只能達到匠的水平。更高的眼力和觀察力,是我說不出來的,也許只可意會。
更好的眼力和觀察力,需要你不間斷的學習,和豐富的人生經驗,最后沉淀下來的內涵,它會融入到照片里,而非使用純粹的技巧。
學習不是學攝影,恰恰是要學攝影之外的東西,文學、影視、繪畫、音樂、設計、建筑等。經驗是指你對生命的深刻體驗,不只是自己的生命,萬物的生命,當你有了同理心,便知世間喜樂悲苦。
所以,我們說一個攝影師有眼力或者有“攝影眼”,并不是說他的攝影技術有多牛X,而是說他的審美素質和文化修養有多高。年少輕狂,心無敬畏者,難達其一。
透過小貓的眼睛,你能看到什么?
同理心,就是換位思考,從對方立場設身處地的去感受。這個“對方”可以是人,也可以不是人,它可以是任何物體,甚至任何事情。比如你花不到10分鐘看完這篇文章,卻不知道我花了多少個小時寫完,也不知道我反復修改了多少次。但只要有那么一部分或一句話是對你有幫助的,對作者來說就是值得了!當然我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反饋,比如把本文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那都是對我以后創作的鼓勵。
有了觀察力,就能“重組”世界
如果你想從技巧來鍛煉自己的眼力,很簡單:在身邊找一個物體,比如水杯、桌椅、日用品、玩偶,或者窗臺的花、門口的樹、路邊的玩具車,等等都可以,甚至雞蛋、果蔬也行。然后每天給它拍一張不同的照片,只要是和之前拍的不同就行。當你堅持到拍攝100張的時候,相信你的眼力(觀察力)已有大幅提高。因為越往后越難,越可以逼迫你去思考去嘗試更多可能性。只有經過刻意的實際練習,才能提高自己攝影的觀察力。不過,
自
拍
不
算
你認為攝影師的眼力是什么?
你覺得如何提高攝影師的眼力?
歡迎右下角留言~謝謝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