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現象是由三部分組成,首先最直接影響透視現象的是觀察者本身,即視點。
人類的視域通常是120°,當集中注意力時約為五分之一,即25°。當人兩眼重合時視域為124°,單眼舒適視域為60°,也就是說觀看到的物體和拍攝的照片以60°為最佳。因此,我們在做三維設計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把鏡頭的視角設置在30°到60°之間最為適合。
這里涉及到透視學視角的學科,要論證需要一些實驗和模擬來推敲證實,因為這一類學科關系到物理光學成像的原理,鏡頭與眼球的原理構造相似,而透視學視角會解決我們觀察中的焦距、視域以及視角等復雜的問題。
如下圖,我們先把視域圓錐體先隱藏,把透視畫面當成一個透明的玻璃,透過玻璃去觀察物體,我們對著物體的輪廓線在玻璃鏡上描繪,使得他們重疊,那么玻璃鏡上畫的幾何圖就是觀察物體的透視圖形。例如圖七,通過物體的輪廓與視點之間的連線,如物體為正方體,則有8條直線與視點連線,穿過透視畫面對應8個點,其中以正方體的上底面abcd為例,通過連接對應于透視畫面上的ABCD上的4個交點,然后再把這4個點連線。按照這樣的規律,把8個點都連起來,最終形成透視畫面中的二維正方體。通過這樣的投射方法,把三維圖像轉換到二維畫面中去,這樣就是透視形成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