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帶領學生閱讀朱自清的《經典常談》,本書的第一篇就是《說文解字》,里面詳細解釋了文字淵源。當我們的祖先看見地上的獸蹄兒鳥爪兒印著的痕跡,靈感涌上心頭,就開始造起文字來。 這些最開始的符號,慢慢演變,經過歷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終變成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字書《說文解字》。
今天在晉城二中參加的“字源識字? 字理學文誦經典”活動,讓我更加近距離的感受到中國文字源遠流長的歷史以及博大精深的內涵。
李鵬飛老師是著名的文字學專家,其實已經多次見識過李老師淵博的學識和通俗易懂的講法。本次再會,李老師再次給我們帶來一場風趣幽默、生動形象文字盛宴。他用簡潔的語言、直觀的圖畫為我們介紹了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緊緊圍繞“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造字思想,從與“人”相關的象形字到指事會意字,再到形聲字的轉化就是在整體象形的基礎上,在局部加上抽象的“點”“線”“面”等符號,表示特定的字義。生動演繹了六書的發展演變,并輔以相關的故事,讓講座更加富有內涵。
市教研室馬何義老師也補充了自己的理解和解讀。馬老師主要是結合中小學語文經典篇目中的關鍵字的含義,來解讀相關文章的深刻內涵,讓老師們對文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有了更好的授課切入點。
中國文化是歷經歲月后的傳承與積淀,從字到文,從文到事,文字的傳承里有著中國的古樸哲學和處世之道,唯有知曉才能懂得,唯有懂得才能熱愛。語文學科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帶領學生從識字習文開始,到賞析解讀深入,再到創新傳承為終。本次講座更加激發了大家對漢字的濃厚興趣,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漢字文化五千年的厚重歷史,更生對知識的敬畏好學之心!傳承中國文化,是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的職責和重擔,唯有繼續漫溯,上下求索,才能不負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