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6
1(36)我的神圣本質籠罩著我所見的一切。
(37)我的神圣本質祝福了世界。
(38)我的神圣本質無所不能。
(39)我的神圣本質乃是我的救恩。
(40)我是蒙受祝福的上主之子。
2 對話Shiiva之36摘抄
人間的一切自有其價值。不是你是否看重能夠決定的?!斑^分看重”與“刻意看輕”都隱藏了你對其的恐懼/執著。
當你恐懼執著的時候,你就會用各種方法去逃避執著。而你不曾看到,“對于執著的刻意逃避”是你最大的執著。你只可能在兩種狀態其一:要么執著于什么,要么完全不執著。如果你只是“執著于不執著”,則你仍然是執著的。這與執著于整個世界,或是世界中的某一物沒有任何區別,更沒有高下之分!
在你看清執著給你帶來的痛苦的那一刻,執著就已經被放下了,痛苦也減輕了。
我們無需“小心謹慎”,來達到某種“不染”的境界。你要看清,我們從來都是“不染”的?。ㄎ沂前俸Σ磺郑儩崯o罪的)
別再恐懼執著了,別再執著于“不執著”了,這些都是你誤解之后的把戲。
3 a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造。
人生就是一場戲,我們在自己的哭聲、親人的笑聲中來到這個世界,在親人的哭聲、自己的笑聲中離開這個世界,這中間的戲都由著我們自己去演繹,要開心、要傷心都看自己,所以“戲夢人生”不是個比喻,而是個事實,在我們呱呱墜地時,這一生便已粉墨登場了。只是,在這個人生舞臺飆演技的,不只我們的肉身,還有我們的“存有”。
人的“存有”是一種精神性的能 量,也是一個人存在的源頭,亦即人的神性。
“存有”會派出很多片段體,也就是很多人格,到地球上來體驗人生,我們都是片段體之一,都是短暫來到地球體驗人生的,所以愈把人生當成一場戲,就能活得愈輕松。但這不表示你可以對人生不負責任,因為它雖是一場戲,卻也是一部神圣的教育劇。
b出戲看人生,自在且開懷。
“入戲太深”往往是人痛苦的來源。我們一直以為自己是人生大戲中的演員、做自己生命中閃閃發亮的男女主角,但其實我們不只是演員,同時也是導演、編劇和觀眾。
我們都是來地球出差、旅游、學習、考察兼玩耍的實習神明。你的人生大戲只是幻相,你也只在戲中短暫停留,所以只要盡你實習神明的職責,把該學的學足就好,別沉溺于戲中太多情緒,否則只會自傷傷人。
你能將人生視為教育劇,用這樣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人生,知曉每件發生的事、每個來到你身邊的人,都有其正面的意義與價值,那么你的人生就會輕松許多,因為你已經不怎么入戲了。
c存有創造多生多世,同時體驗不同人生
個人都有個源頭的自己,這個自己是一股精神性的能量,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我們擁有很多個自己,在其他許多時空中存在與生活,而每個自己都從他的角度看待世間、體驗人生。體會什么是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是非成敗。你說同時扮演那么多角色,不是戲是什么?所以你當然要站在心靈的角度,來看自己多生多世的每場戲。
而如果以“存在”的角度來說,整個地球就是一個靈魂的大教室,我們在這個教室里學愛、慈悲、神通和創造力,并學會如何挖掘自己的潛能、如何開闊自我的心胸、如何創造自己想要的命運、如何做到價值完成。所以人活著不是只要過得好就行,還有以上重大的意義和該做的事。
知曉這一切后,再回頭看看你現在過的生活:你是不是很在乎別人的眼光?你每天是否過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你是否因為害怕犯錯,所以凡事不敢踏出嘗試的第 一步?如果你明白自己來到人間,是來冒險的、是來完成理想的,你的人生觀是否就能逐漸變得更加進???因為你會想知道自己這一生能做到什么,也想知道自己會如何發揮更大的潛能,開創出什么局面來。
我們常用“角色”把自己和周遭的人綁死了。就算你是父母、是老師,你也不能過度執著于自己的角色,否則就會陷在角色的迷思之中。所以有時候你得跳出原有的角色,用一種“個人對個人、靈魂對靈魂”的角度來看待你的孩子、學生,把他當成一個平等的靈魂來對待。
你今生的經歷不過是靈魂經驗的一個小小片段。你的靈魂不受年齡、性別、人生經驗、此生世俗觀念的限 制,它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
4 有兩種不斷吸收負能量的方式,不知道你有沒有?一是經??慈瞬皇?,自己制造負能量。二是別人不對,自己當判官,起嗔恨,主動吸收陰氣。
要找好處,這個是找陽氣。認不是,要把陰氣給排出來。
5 客觀中立,能夠坦然地接納自己和他人真實的樣子,不輕易被別人定義,也不會隨意定義他人;
坦然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也能夠看到別人的需求;
坦然地拒絕別人,同時也會關注對方的情緒;
能夠為自己負責,但不會勉強自己或過度攬責。
活得越來越真實,越來越勇敢,也越來越有分寸感。
在認知上,允許改變發生。
問一問自己“如果不想這樣,我希望是怎樣?現在,我可以做些什么來促進改變發生?!?如果覺得不可能,問一問自己“我為什么如此肯定?有什么證據嗎?”
在情緒上,多給自己一些正向滋養,積攢內心的力量與勇氣。
行為上,多多練習積極想象。
簡單來說,就是給自己找一個對標榜樣。當你遇到困難時,想想這個“榜樣”會怎么做,去模仿她、向她學習。
也許你會覺得自己沒那么強大,做不到她那樣。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資源和出路,相信自己!
5 父母生養孩子教育孩子,一讓他幸福,二讓他優秀,三讓他成功,四讓他生命有意義,孩子就走上了人生正道。
第一,我們得先給孩子幸福。夫妻不恩愛,孩子就不太有幸福感。作為父母,如果你們夫妻倆不懂得愛自己的父母,孩子也不會有幸福的感覺。你們給孩子好的物質條件,伺候他吃伺候他穿,那只是舒服,并不是幸福。
第二,在幸福的基礎上,你要給孩子道德的底線和向上的責任,孩子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第三,在這兩個基礎之上,你可以要求孩子好好學習,爭取考個好大學。
第四,你要引導孩子生命有意義。生命有意義,不是掙了錢以后吃喝玩樂,那叫享受,是空虛、是功利、是物質。所以,你要重建的思維慣性是:幸福的感覺,優秀地做人,努力地做事,然后生命有意義,有志向。
作為一個成人,你有沒有把幸福放在第一位,把做人放在第二位,把成功放在第三位,把生命意義貫穿一生呢?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無限發光的生命,但是我們的貪念和恐懼,我們的執著和欲望,我們的自我自以為是我們的負向情緒,這些東西像一個黑色的罩子一樣,把我們心罩住。
得到什么都不會幸福,失去什么才會幸福。失去那些本不屬于我們的東西——貪念、恐懼、嫉妒、懶惰、執著、自私,我們就幸福而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