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看過許多關于寫作的書,報過好多的寫作班,學了好多寫作技巧?做過這些努力之后呢?是不是依然寫不出精彩的文章,觀點乏善可陳,讀起來味同嚼蠟。那些讓人醍醐灌頂的觀點究竟是怎么來的?那些業界的大牛難道是天賦異稟?
20世紀60年代,有一位釀酒師的兒子,在德國的行政辦公室上班,朝九晚五。他的名字叫Niklas Luhmann(盧曼)。他發明了一種做筆記的方法,在閱讀中寫下思維洞見和知識點理解,并且給筆記卡片寫上編號和索引。
盧曼的手稿引起了德國最有影響力的社會學家舍爾斯基的關注,舍爾斯基推薦他到大學擔任社會學教授。盧曼并不是社會學家,為了達到社會學家的要求,他在一年內完成了博士論文和定職論文,開始了自己的學術之旅。在往后的30年間,他出版了58本書和數百篇文章。盧曼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正是得益于他發明的卡片筆記寫作法。
申克·阿倫斯,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教育哲學講師,他把盧曼的寫作心得寫在《卡片筆記寫作法:如何實現從閱讀到寫作》這本書中,向我們介紹了一套完整的閱讀思考寫作的工作流程。
那么這套工作流程相較我們熟悉的工作流程有什么優勢呢?
1、 提高自己的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也就是認知的認知。科學家認為元認知水平直接決定學習的效率。
做筆記是一種刻意練習,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反饋知道自己是否理解了它們,而努力用我們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一件事的要點,也是理解我們所讀內容的最好方法。
2、 驅動性更強
任何試圖用外部獎勵哄騙自己去工作的嘗試都只是短期的解決方案。只有當工作本身就是激勵時,驅動力和獎勵才能可持續動態循環。而有驅動力的核心就是建立反饋循環機制。卡片筆記強調要用自己的語言轉述闡釋,每一次的闡述就是一次反饋,讓人更加動力十足。
3、 告別死記硬背
盧曼卡片筆記一直強調建立知識間的鏈接,而正是這種鏈接使得思想和事實互為線索,相互提示,提高了記憶的提取強度。傳統筆記系統是為了找到你意圖搜索的東西,讓大腦疲于回憶,盧曼卡片盒筆記系統則是呈現你已經忘記的想法,讓大腦專注于思考。
4、 復利投資
盧曼卡片盒中內容的總價值大于盒中單個價值總和。筆記與筆記之間有著廣泛而深刻的連接。這就意味著隨著卡片筆記的積累越來越多,其價值也會產生指數級的增長,產生巨大的知識復利。
盧曼卡片盒如何工作?
1、筆記類型
傳統筆記力求面面俱到,最后導致筆記越來越多,使用起來如大海尋針。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則是從筆記內容的記錄和存放角度,將筆記分為四類:
1、閃念筆記(Fleeting Notes)
閃念筆記,主要用來收集腦海里一閃而過的想法與靈感,閱讀過程中讓你心有所感的知識點等等。記錄閃念筆記時,不用刻意思考,也無需講究文采,只要能及時記錄即可。事后,及時對閃念筆記進行回顧、整理與思考,并將其轉化為后續創作素材的永久筆記。不能及時進入思考與整理階段的閃念筆記,可以丟棄。
2、文獻筆記 Literature Notes
文獻筆記要非常簡短,精心選擇,并使用自己語言記錄,對引文要格外挑剔,不要只是抄寫,而不去真正理解其含義。最后把這些筆記和參考書目的細節一起保存在你的文獻管理系統中。
3、永久筆記 Permanent Notes
仔細閱讀文獻筆記,并思考它們與你自己的研究、思考或興趣所在的相關內容有何關聯。用簡潔的方式記錄你的思想,這種筆記上的思想不是為了收集,而是為了衍生想法、論點和討論。它永遠不會被扔掉。
4,項目筆記 Project Notes
只與某一特定項目有關,保存在特定項目的文件夾內,項目結束后即可丟棄或存檔的筆記。
2、所需工具
1、書寫工具
2、卡片盒(文獻卡片盒,主卡片盒)
3、卡片
3、具體操作:
1、堅持閱讀,記下閃念筆記
2、判斷閃念筆記的價值,有用就根據原有文獻用自己的話,簡潔準確的記錄為文獻筆記。將文獻筆記存放于文獻筆記盒,丟棄閃念筆記。
3、查看文獻筆記,思考其與自己的思考和寫作的相關性。在新的卡片上寫下想法、評論和思想作為永久筆記保存在主卡片盒。
4、整理筆記盒。盧曼會為每條筆記分配一個固定且唯一的編號。比如說,第一條筆記的編號為數字1,那么當你新創作的筆記與第一條筆記無關時,就編號為2;若是和筆記1有關,則編號為1/1;接下來的第三條筆記若還是與筆記1有關,但與筆記1/1不相關,則編號為1/2;若是與筆記1/1相關或是有所補充,則編號為1/1/1……
5在卡片盒中添加筆記后,我們需要確保它可以再次被找到。那就要建立索引。將關鍵詞添加在筆記上,索引卡上記錄關鍵詞并在旁邊加上一條或兩條筆記卡片的編號。索引關鍵詞要以寫作者的思維來寫。
如何用盧曼卡片筆記法寫論文
1、 記閃念筆記(fleeting notes)。
2、 記文獻筆記(literature notes)。
3、 記永久筆記(permanent notes)。
根據文獻筆記建立自己的思考,寫下永久筆記存放于主卡片盒。
4、 將永久筆記歸檔,并在他們之間建立鏈接,建立系統
5、 從系統內部至下而上發展主題、課題
6、 積累足夠多的卡片,確定主題
7、 寫成文章
圍繞卡片盒展開的工作流程,將“寫作”這個不確定的任務分解成不同的可以一次性完成的小塊任務。
在寫筆記階段,根本無需考慮主題結構,只需思考當前知識和原有筆記之間的聯系,形成盡可能多的鏈接,寫下來就可以了。當積累了足夠多的筆記,關于某一個主題,我們自然有很多話想說,有很多素材可用,那這時候的任務就是思考這些筆記之間的內在聯系,對素材進行取舍。接下來,將素材組織起來,串成完整的文章。
總結:
《卡片筆記寫作法》這本書為學生、研究者和非虛構類寫作者提供了一種更加高效、可行的工作方式。你也不妨一試。最后,任何方法、技巧都不會讓人瞬間成為高手,我們需要做的是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