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多少人曾經在努力還是放棄之間掙扎。
或者更具體的說,是時而奮發刻苦,時而自甘墮落。
時而堅定,時而迷茫。
? ? ? ? ? ? ? ? ? ? ? ? ? ? ? ? ? ? 01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如何避免間歇性墮落”,其實細細想來,我們可能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情況吧。
或者,更通常來說叫“間歇性努力”。
時而像打了雞血般,暗暗立誓,奮發圖強,新鮮勁兒過去之后猛然驚醒,仿佛那個發過誓的人不是自己一樣,又覺得躺著刷劇喝茶的日子才叫生活啊!
“頹廢”過后似乎又覺得對不起自己 ,亦或對不起虛費的時光,重新開始“安慰自己式的努力”。
日復一日的長此以往,也許自己騙過了自己,認為已經足夠努力,更多的可能還是不安,夜深人靜時無數次的懊惱,悔恨過去自己的“頹廢”。
間歇性努力似乎成為常態,一邊努力,一邊懊悔,最后終會失衡的吧。
人生的長跑中,最終靠的還是持久的耐力,勻速發力才是最好的選擇。
? ? ? ? ? ? ? ? ? ? ? ? ? ? ? ? 02
常言道“常立志者無志”。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最終結果是一無所獲,認準一個目標并持之以恒的為之努力才是最佳的選擇。
還記得在高三時看到的一段話,令我感觸頗深。
在一間漆黑的屋子里洗衣服,你什么都看不到,能做的只有一直洗,一直洗,但當開燈的時候,就會發現你那件洗了很多很多遍的衣服干凈如新。
不管曾經的過程多么痛苦,結果是好的也不枉一番付出。
很多時候堅持做一件事就是這樣,可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是看不到結果的,但付出過后,就慢慢等待收獲的那天就好。
《十宗罪》中有這樣一句話“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會看到希望?!?/p>
你只管向前,其余的交給未來。
? ? ? ? ? ? ? ? ? ? ? ? ? ? ? ? 03
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機器都不能每時每刻的運轉,更何況血肉之軀的我們。
我是很贊同“該玩兒的時候就放肆玩兒,該學的時候就認真學”這樣的觀念的。
拼盡全力之后的短暫頹廢是為了接下來更好的努力,可怕的的是沉迷其中 ,無法自拔。
說來慚愧,這些年來也沒有幾件事是堅持了很多年的。興趣來的快,去的同樣也很快,許多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最后放棄了。
前些日迷上的做羊毛氈,在經歷幾周的“創作”之后也作罷,很久沒碰。也許是一個就要耗費四五個小時投入太大,或者戳針扎手太疼,總是距上一次拿出羊毛氈過去了好幾天,全然沒了最初的熱情。
也許,偷懶是會上癮的吧。
很多時候我們沉迷于自己的舒適區舍不得邁出去,逐漸消沉。
《時間之書》中寫道“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br>
所以,當你認定一件事的時候,放手去做就好,無需焦慮,無需迷茫。
時間會給你答案。
寫在最后:我們花費了太多時間去思考某件事值不值得去做,還要不要去做,大多數是我們多慮了。喜歡的事放手去做就好,凡事貴在堅持,在黑暗中勇敢前行的人,終會守得云開見明。
(首發于公眾號【拾趣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