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木云伊
接第三章有準備演說與即興演講的目的第一小節,本篇總結第二小節,通告類演說。很多談話者或者演講者,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有這樣的困難--他們不能清晰地表達他們的意思,也就是聽眾永遠也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么。本節作者用這個情景開篇,來引出他的方法,一個可以讓大家清晰表達通告意思的方法。
主題與時間相符
為了給大家帶來清晰與愉悅的演講效果,我們要避免講太多內容而涉及了非常寬泛背景知識的問題 。如果犯了這個錯誤,我們就會像一只靈巧的山羊一樣從一個地點跳到另一個地點。結果就是沒有聽眾能理解你在講什么內容,在講什么概念。大家簡直都被迷惑了,概括的簡直就像是一個提綱。
作者舉了個例子,一個東跑西跑總不在座位上的人,大家叫他“去哪兒了先生”,如果在演講里也跟這位先生一樣,沒有一個原則,在演講中總是想要概括盡量多的內容。結果就是演講過程中,聽眾就會問,他現在在哪兒了?講到哪兒了?甚至有些有經驗的演講者也會犯這樣的錯誤,也許是因為他們某些方面的特長使他們變得盲目,或者一時忘記了方向。這個錯誤一定要避免,在演講過程中要緊緊圍繞自己的主題,不輕易偏離,緊密注意自己允許發揮的時間。
按順序排列你的想法
幾乎所有的主題都會基于一個邏輯順序進行,如時間,空間及特殊邏輯。比如按時間順序,你可以按照過去、現在與未來三類來考慮你的主題。或者你可以由一個時間點引出話題,再沿這個時間點向前或者向后來擴展內容。根據空間順序安排材料可以通過一個中心點來擴展,由這個點向外延伸,或者通過東、南、西、北等方向來擴展。
羅列你的關鍵點
可以在聽眾腦海里保持簡潔思路的一個最簡單方式,就像你由一個點到另一個點一樣平鋪直敘。就像我們經常用到的,第一點、第二點、...。還比如,我的主題是什么...詳細地說...進一步...另外...結論。諸如此類。這樣大家也會很明白你的邏輯順序,可以很容易知道你談到什么地方了。
類比
有時候你會發現,你在解釋一個你非常熟悉的事物時是非常徒勞的,因為這個事物或概念對你是很清晰的,但對于聽眾卻需要額外深入的解釋。怎么辦呢?用聽眾所熟知的事物來類比不熟知的,用大家熟悉的東西來類比那些奇怪的。中國有個古老的諺語,叫“夏蟲不可以語冰”,如果你非要給夏蟲解釋什么是冰,那估計你會很失望。但用他們熟知的一個東西類比一下,大概他們就會明白你在說什么了。
1,用圖畫表達事實
月亮離我們有多遠?太陽離我們有多遠?最近的恒星是哪個?科學家更傾向于用一堆數學公式來解釋外太空的事情。但是對于普通聽眾,這些內容單純靠此類解釋是很難行得通的,所以他們將干巴巴的數據轉變成了圖畫。如解釋距離我們最近的恒星離我們有多遠時,如果單純用數字,大家是沒有概念的。不如直接講,如果大家以光速在地球出發,到達這個最近的恒星“比鄰星”,需要4.3年,大家一下就明白了。聽力所帶來的印象很難保持長久,但是如果是一幅圖畫,則會久長地留在在聽眾腦海里。
2,避免專業術語
如果你是在一個技術領域,如你是一個律師,一個機師,一位工程師,或者在一個非常特有的商業領域,那你們一定要小心了,因為當你對那些“門外漢”講什么時,很容易帶出你專業內的術語。所以,一定要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表達,也需要給出一些必要的細節。我們一定要意識到聽眾的接收能力,不能一味的講。有人把他的演講內容講給小朋友聽,如果他們聽懂了,那成人估計也沒問題。這個好像是中國古代哪個大詩人的做法。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當我們解釋任何類型的東西時,都可以由簡單入手,再逐漸過渡到復雜的,讓聽眾有一個逐漸加深印象的過程。
有些人給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建議,如“像智者一樣思考,像常人一樣說話”。如果你一定要在演講當中應用專業術語,那你一定要在使用前解釋給所有人聽。特別是那些你經常、反復要使用的,類似于核心詞匯的東西。這些如果不解釋清楚,很可能你演講里最精彩的討論部分變成了“猜迷”部分,大家只看到你在那里激情四射,卻不能領會你的精彩,那多可惜。所以,類似于這些核心的詞匯,用到了一定要馬上解釋。
視覺輔助
眼睛到大腦的神經連接要比耳朵到大腦間大數倍。科學告訴我們,我們對于視覺建議的反應是聽覺的二十五倍。就像那句中國古老的名言“百聞不如一見”,所以在演講當中,單純的話語沒有圖表好,而圖表沒有圖畫好。當我們需要展示時,應用以下的建議,就可以保證吸引住大家的注意力。
1,當準備應用圖畫時,才展示出來(不講不展示);
2,展示圖片要夠大,甚至最后排都可以看清楚;
3,當你在說的時候,不要把圖片翻過;
4,當你做展示時,把圖片拿到大家都可以看到的位置;
5,記住,一個可動的展示強于十個不可動的;
6,當你說的時候,不要一味地盯著圖畫,因為你是要與聽眾交流,而不是圖畫交流;
7,有需要保持神秘的展示,需要找到好的時機展示,不要提前。這樣可以引起大家的好奇心與真正的興趣。
總結目錄:《The Quick and Easy Way to Effective Speaking》
(尊重原創,歡迎轉載,請簡信聯系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