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仿若一列呼嘯而過的列車,似乎是彈指之間,橡樹子們就從懵懂的孩童成長成一個個聰慧的少年。他們的課桌早已不需要手把手教著整理,他們羞澀的笑容逐漸明亮起來,他們稚嫩的觀點竟隱隱有了超越的姿態……此刻,我坐在書桌前,腦海如輪,颯颯轉動間,每一轉,都鐫刻著時光的印記和深深的感動。它定格在這里、那里每一個我們相處的平凡日子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升入五年級后,對于孩子們來說真正的學習開始了。對于一個語文老師來說,真正的挑戰開始了。我希望孩子們能初步有鑒賞文字的能力,有獨立思考的意識并學會批判性思維。不人云亦云,不貧瘠平乏。
還好,我們有偉大的文字可以吸取鑒賞之美,有偉大的詩人可以汲取思想之精華。
在學習詩歌時,我不僅關注文字本身的美感,更關注文字傳達出的內在含義。并以詩評的方式去內化審美或思維。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時,在一遍遍的吟誦中,我們也和詩人一起與明月對話,一起思考明月或明月之外的話題。之后,孩子們寫了詩評及相關文章。我們班的一個女孩寫道:“這首詞讓我聯想到了小時候父親外出打工,中秋時,我就坐在家里院門的門檻上,啃著月餅盯著月亮發呆,常常把月亮看成父親的臉,幻想他也在外地望著這一輪純潔明月,然后輕輕地啜泣起來……詩人那刻也應該與我當時的心情一般吧!離別,讓人傷痛,但,不是此事古難全嗎?就用月亮寄托對家人的思念吧,說不定,當你望著月亮時,遠在異鄉的親人也在望著這輪明月呢!”
另一個孩子寫道,在中秋這樣的節日里,雖然爸爸離我較遠,但我有媽媽的陪伴,我們與爸爸視頻時,我想我能有家人的陪伴,比很多父母在外的孩子幸福多了啊!還有的孩子看著團圓日在外工作的人,引起了對社會公平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有的同學父親或母親不在身邊,沒有辦法與他們一同度過中秋佳節,但他們在詩歌里得到了安慰,在詩歌里學會如何表達思念,在詩歌里學會曠達,學會珍惜。學習詩歌時在交流中學會思考、學會認知,并用筆來表達。
以下鏈接為學習《水調歌頭》后學生習作。點擊查看:http://www.lxweimin.com/p/51d6d657c91b
在詩歌的學習中,我們還會對相同主題不同詩人不同的反應和表達做對比和探討。比如對于誰也無法反抗的時間的逝去,李清照的《醉花陰》寫道:“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在又一次的重陽佳節,李清照是“莫道不消魂”。同樣的季節,黃庭堅的詞《鷓鴣天》是這樣寫的:“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風前橫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黃花白發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飲酒,吹笛,簪花,加餐,歌舞……歲月流逝無情,而“我”依然歌唱生命:熱愛著,灑脫著,豁達著。同樣是登山,王勃《山中》寫: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而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中寫: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面對人生中的挫折、困頓,是傷懷不已還是放浪形骸,或者是如杜牧詩中所表現出的曠達來掩蓋失落?孩子們,你們將如何選擇?我們的晨誦學習就是這樣通過同一個主題,去體會不同的詩人人格和詩歌風格,不同的生命氣質下不同的認知和創作。無論作何選擇,我們有了如此豐富的選項和如此立體的鏡像,已經使生命在不同時間能夠接受不同的精神滋養了。我們學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學習杜甫的“致君堯舜上”,也出于同樣的原因。一個孩子在學習了杜甫的詩歌后這樣寫道:杜甫,心懷輔佐君王,改變世風的抱負,卻一生顛沛流離、生活困頓,但即使自己的房屋破敗也想要為貧寒的讀書人建“廣廈”。“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杜甫卻是自己“未立”還想要“立人”。這樣的人恐怕只有崇高二字可以形容了。我們今天學習杜甫,也許我們能夠成為他那樣的人,也許我們能夠成為一個“己立立人”的君子,也許我們根本連獨善其身都無法做到,但我們知道天地間有這樣的憂國憂民之人,正是因為一個個這樣的人,這樣的精神感召,才有了我們社會的進步。我們依然可以仰望并擁抱生命的更多可能性!
看,在詩歌中發現妙機,在詩人的經歷里發現真意,詩歌、詩人、寫作、個人,就這樣編織了起來。
這個學期,我們把晨誦、午讀、日課、和寫作聯系起來。使寫作有內容可寫,有情感可抒發。
在共讀《西游記》的過程中,很多同學對章回體小說很感興趣,進行了相關的創作。姚子淳的、郭昱鑫的“三國”系列、“封神”系列小說、郭思聰的“西游記”改編、屈潞淋的歷史小說再現等作品在班級里“橫空出世”并大受歡迎。正如我們尊重每一個孩子對于詩歌風格及詩人人格的喜好與選擇一樣,我們歡迎各種文風的出現。其中子淳同學的《天庭保安招聘會》一文最為特別。特別在何處呢?我認為最可貴的是他能發現一個社會現象并把它幽默地表達出來。這種寫法是一種不自覺的反諷寫法。如能培養其獨立思維,鼓勵其自由表達,未來定然不可限量。
? ? ? ? ? ? 天庭保安招聘會
? ? ? ? ? ? ? ? ? ? 姚子淳
天上,玉皇大帝發現自己的寶物總是被別人偷走,所以他下詔書說:“從今天起,我的宮殿需要一個1保安,薪水很高。”
眾神聽后,趕緊排隊應聘,可玉皇大帝說:“不長頭發的不要”。十八羅漢和唐三藏都去買了生發劑。
“不穿鞋的不要”。赤腳大仙說:“我省個買鞋的錢都不行啊。”
“不像男的不要”。千手觀音等人都去整容院談了價格。
“出生在河里的不要”。沙悟凈說:“媽呀,為啥我就是生在河里的。”
“姓牛的不要”。牛魔王說:“早知道就叫個王魔牛了。”
“托著塔的也不要”。李天王說:“托著塔裝酷都不行。”
“蹦蹦跳跳的不要”。孫猴子說:“早知道就不這么興奮了。”
“常扇扇子的不要”。鐵扇公主說:“天熱。”
“有朝天鼻的不要”。八戒說:“為啥我長的這樣。”
“武器太多的不要”。哪吒就不高興了,說:“武器多為揍小偷呀。”
“帶電的不要”。雷震子一聽,說:“為電小偷也不行呀?”
……
幾天后,玉皇大帝的寶物又都回來了,所以他把眾神召集到宮殿下,他看到精神不好的孫悟空,下巴光禿禿的太上老君,有了頭發的唐三藏……
玉皇大帝又說:“不為我讀詔書的不要……”牛魔王的臉由陰轉晴,說:“大家都等什么呢,扁他!”
據說,現在的玉皇大帝還在天界的520住院處躺著呢……
關于日課,實在應該是一個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的主陣地。這個學期,針對部編版教材,我們以王榮生教授的分文體教學為背景,以余映潮的板塊式、主問題、教學體系為支架,對部編版教材進行了集團校內的教研、精細化備課并討論形成最終實用有效的課件。
學習了五上“父母之愛”這一單元后,通過課文學習,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父母之愛,把自己的經驗和作者的獨有經驗打通,體會到作者的情感,所以我們帶來了大量的資料來體會父母為作者的付出,來體會作者的情感和表達,在品析鑒賞文章時喚起了孩子的記憶,孩子們體會到自己父母對自己濃濃的愛。很多孩子是留著眼淚上完課的。課后,同學們還在習作中表達了自己對父母的理解和感恩。一個剛剛有了弟弟的女孩寫媽媽時描寫了這樣一幅畫面:“下雨下雪天,爸爸不在家,她就步行送我上學,她拉著我的手,陪我一步步往前走,就像她在陪我走向人生道路的盡頭一樣,我感到很溫暖。”讀后我也感到非常溫暖,很感動。這和課文《父愛之舟》中父親搖櫓送我入學有著同樣感動人心的力量。我們的語文課應該成為這樣的課,它能教會孩子學會鑒賞,能夠引起孩子反思,使之“見賢思齊”。
讓課文真正成為閱讀和寫作的范文。點擊查看學生學習課本“父母之愛”單元后的習作
語文學習的最終指向是閱讀和表達。閱讀仿佛在聽一位智者緩緩道來,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鑒賞。而能表達是形成自己思維體系至關重要的一環。這個學期,在這個時間節點,我把語文課和語文課程與寫作聯系起來作為我語文學科的主要工作,我期待在這樣日復一日的堅持之中,每一位孩子都能擁有創造性的思維和表達,期待我的孩子們在語文課和語文課程的吸納與自我表達之中學會文學審美和鑒賞,學會獨立思考,最重要的是,擁有一個昂揚和自在的生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