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誰識紫云峰下客,少年有意功名。
濁朝奸佞亂橫行。
蕭蕭庭前葉,慌了少年心。
邂逅酒家逢好漢,拔劍相助交心。
兩人攜手上疆境。
夕陽黃泉路,莫忘弟兄情。
一.別師下山
紫云峰下,碧水江岸,眼看這晴空萬里,青山歷歷,碧波蕩漾,芳草萋萋,清風拂面,舞動柳枝,讓人心曠神怡。忽見一青衫老者,皓發白須,垂釣于江岸,旁站著一個白衣公子,身頎長,面俊美,腰間佩劍,頭戴冠帽,恭恭敬敬侍立于老者旁。
良久,青衫老者緩緩道:“篤朔,你下山意決?”白衣公子拱手低頭道:“弟子萬分感謝師父這幾年的教誨,本想再侍奉師父幾年,可夜深人靜,燭火漸滅之時,總會胡思亂想,家父臨死前,要弟子考取功名,光耀門楣,如今已過五載,弟子須進京應試,博取功名,以慰家父在天之靈,請師父見諒。”老者目光平靜的道:“人生之路,在自己腳下,他日如何,全靠自己,心中既有目標,就放手去做,為師豈會反對。不過下山之前,先讓師父看看你這幾年上山的收獲。”說著,以手為劍,向篤朔襲來,篤朔縱身后退,雙手抱拳“弟子豈敢與師父動手,況且師父神功蓋世,天下無敵,弟子如何能敵?”老者笑道:“輕功已遠超同輩之人,但還缺火候,再來”,說畢,拾起岸上碎石,十指夾八粒,接連擲向篤朔,篤朔只覺無數勁風,從四面八方襲來,遂拔劍抵擋,劍花飛舞,碎石被一一震開。忽的一人影略過,師父已到眼前,握劍之手已被師父鉗住,動彈不得,于是他只好以左手為刀,劈向師父,順勢右膝擊向師父腹部。老者,面不改色,左掌為盾,以擋徒弟,左腿相輔,壓住徒弟膝蓋。篤朔只覺虎口一震,膝蓋一麻,不多一會,面色通紅。老者見狀,收了功力,微微一笑“這五年勤學苦讀之余,功夫達如此境界已是不錯,文章學問,為師知你已是高人一籌,自不必擔心,就是功夫,還得琢磨琢磨,輕功好,只能逃命,不能救命,望你日后一切小心。”篤朔跪地拜倒,說道:“徒兒謹遵師父教誨。”紫衣老者扶起篤朔,摸須低道:“今夜子時,上紫云峰,入觀月洞,有物贈汝。”語罷,飄然而去。篤朔望著師父遠去,看著手中之劍,竟被師父擲出的石粒震出裂痕,此生武藝也追不上師父。再回首五載,心中一酸,眼眶已濕。
他姓陳,名篤朔,父親是客棧掌柜,父親經營此行生意,受過欺,挨過罵,見過三教九流,上至達官貴族,下至賤民乞兒,覺得風光的,還是當官的,一頂烏紗帽在頭,千金萬銀全不愁。于是篤朔從出生開始,父親就一直為了自己崇高的人生目標,開始給兒子準備一書房,藏有四書五經,百家典籍,四歲時,請私塾先生言傳身教;八歲時,經史子集,詩詞歌賦,熟記心中;十二歲時,吟詩作對,談古論今,不在話下;所以每日除了讀書,就喜歡到逛父親的客棧,客棧中,最喜歡的是廚房,廚房之中,皆是美食佳肴,大廚老郭見篤朔聰明伶俐,甚是喜歡,于是把廚藝傳于他,于是篤朔背著父親,每日偷偷學廚,學廚只為了來時日日吃美食。日子閑適,不知不覺,已過兩年,他廚藝小有成就,心中墨水依舊如前。然天有不測風云,十四歲時父親因為在客棧勸阻江湖人士的比斗,被失手打傷,此后身體之況,日漸漸差,一年后撒手人寰,母親在自己出生后難產而亡,父親為照顧自己讀書,沒有續弦。所以從今以后,篤朔就是孤家寡人了,于是他變賣家產,進京趕考。進京路上,偶遇強盜,身上盤纏,皆被奪去,所幸撿了小命一條,爾后,篤朔知,先得有拳頭,才能安全到京,否則漫漫入京路,再遇歹人,命喪黃泉猶不知。
一路靠寫文買字為生,勉強度日,這一切他都用圣人之話勸勉自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一日,路過一莊園,只見院墻之上,寒風朔朔,數支梅花,伴著梅枝,伸出頭來,見莊外世界。他不覺吟了一句“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想這梅花凌寒開放,不懼冬日之霜,可為人傾佩,我雖是落魄窮書生,也應有梅花之精氣神。想罷,想繼續趕路,此時莊門打開,見一錦衣老者,從里而出,四顧觀望,向他走來。老者拱手道:“敢問剛才是小兄弟吟詩?”篤朔忙返禮道“不才,正是在下,讓老爺見笑了。”老者見這小孩,年紀輕輕,衣服雖破舊不堪,但不掩其俊朗,況談吐不凡,甚是奇怪,并邀其入莊。篤朔見天氣將晚,四處又無棲身之所,遂道謝與老者入內。老者見他之狀,早已吩咐下人,準備酒菜,入內帶其入客房,準備熱水毛巾,讓其更衣換洗。此刻篤朔心想“沒有什么比冬日的熱水更讓人舒服的了”,歡天喜地,洗凈一身塵埃,換上包裹中的干凈衣裳,岀房與老者相見。
老者請篤朔入座,二人互道姓名,原來這老者姓江,名叫天逸,曾也追求功名,當初趕考,寫的文針砭時弊,批這貪官污吏,罵那賣官鬻爵的奴才,自然也不肯賄賂考官,于是名落孫山,不抱入仕心,隱于山水之間,享竹林花鳥之樂。陳篤朔也將自己的身世道出,二人感慨萬千。
江老爺勸陳篤朔暫不要進京,當世官場污濁,即使滿腹才學,依舊是白費一場,倒不如暫時留在莊內,繼續苦學,等到朗朗乾坤來到之際,一鳴驚人,一飛沖天。篤朔深以為然,萬分感謝江老爺,遂留在莊內。他心里想,無功不受祿,我在江老爺家打攪,豈能不做些,貧者不吃嗟來之食。
第二日清早,他爬床而起,早早把庭中積雪打掃干凈,爾后跑到廚房做飯,他一直堅信,人可以窮,志不能窮,身體可以無衣,靈魂必須有衣,且必須是華麗的錦衣紅棉。江老爺,看在眼里,知他心中志氣,腦中所想,也不去阻止他,私下與他說,書房任由他出入。篤朔喜不自禁,離家之后,許久未成靜心讀書,每日想的是財米油鹽,想的是如何活下來。如今有書可讀,還不樂瘋了。此后,每日做完手中之活,就如饑似渴的在書籍中閱讀。
一日,江家來一客,銀發白須,精神滿滿,面色紅潤,怡然若仙。江老爺一路出門迎接“稀客稀客,今日什么風把歐陽兄吹來了。”“乘興而來,看看老友罷了,我可沒有登門之禮,江兄勿要見怪。”“歐陽兄,我江某人豈是世俗之人,江某認定的朋友,空手而來,住上一輩子我也開心,世俗之人,帶上千金白銀,江某也拒之門外。”“江兄,與你做笑的。那今晚我歐陽軒可得在你這暢懷豪飲了。”“歡迎至極”二人攜手入內。
入座,佳肴美酒,歐陽軒道“江兄,這幾道菜色香味俱全,不錯不錯。”江天逸正要開口說話,歐陽軒笑說道“門外小兄弟進來吧”,江天逸一愣,隨后又釋然。嘎吱一聲,只見一清秀少年,緩緩進來,恭敬抱拳道“歐陽先生”,那歐陽軒點頭回應,“你可愿隨我去紫云峰”篤朔一喜“徒兒拜見師父”歐陽軒道“暫且叫你隨我,至于你我有無師徒緣分,還得看日后。”“是歐陽先生。”原來江天逸早想為陳篤朔尋一師父,今日歐陽軒到來,正好覺得合適,于是私下和陳篤朔說了歐陽軒的事跡,叫他弄了幾道好菜,作為拜師見面禮。然而這一切又怎會逃過歐陽軒之眼,他可是四十年前江湖第一高手,一把柳葉劍,攪得江湖天翻地覆,文章才情,也是勾走了眾多姑娘芳心。所以歐陽軒索性賣了個人情給江天逸,確實也想收一名弟子,否則自己一身才華,付諸東流,也是可惜,況這少年聰穎得很,收為弟子也是不錯。
陳篤朔與江天逸道別后,和歐陽軒一老一少,共同回紫云峰,先前見陳篤朔聰明伶俐,心中已是愛了三分。一路之上,歐陽軒發現他心地善良,遇到不平之事,總會請他出手相助,更是喜愛。初到紫云峰時,歐陽軒也不吩咐什么,就帶了他熟悉各處,然后就去江邊釣魚。陳篤朔也是心領神會,知未來師父在考驗自己,于是自己動手,把家里上上下下收拾了遍,劈柴挑水,洗衣做飯,一股腦全做了。此刻,他心中有目標,江湖上都傳歐陽軒有經天緯地之才,救世濟民之能,倘若能學到他幾分本事,必將是有用之才。所以他毫無怨言,任勞任怨,一連做了三個月。
三月之后,歐陽軒把他叫到身邊,笑道:“不錯,是可造之材。不過你要想學匡君輔國之識,先得學武功,武以健體,功可救人。況且老夫不喜只圣賢書,不理天下之徒。”,篤朔急忙跪拜“多謝師父。”學武正和篤朔心意,不過轉念一想“師父,人言武功之道,在根基,從幼年之時連起,即使天賦不足,亦可小有成績,但如今弟子已是十五歲,恐怕根基不好,浪費師父一番心血。”“這是世人練武之道,不是老夫之道,老夫之道在悟,悟出功夫之門道,即可學有所成,況有些人天賦異稟,骨骼驚奇,弱冠之年后,練武也能達一流之境。”“是,師父,弟子定當努力。”
此后五年,他一面練功,一面讀書,一面與師父談天下大事,道前史風云人物,學揮旗指兵之法,匡君救民之技。天資聰穎,加上名師指導和后期努力,五年之間,其才學一是青年一代翹楚。于是他想出山,一展手腳,大展宏圖。
子時,陳篤朔上紫云峰,春風吹拂,樹葉沙沙作響,想起師父這幾年如父般的照顧,不忍走得太快。從前,老想下山,如今真可以下山,心里卻是空空的,可腳步再慢,也會到終點。觀月洞中,閃著火把的微茫,陳篤朔叫道:“師父,弟子已到。”洞中無響動,他又叫了一聲,依舊無回應。于是他一躍入洞,洞中無人,唯有壁上掛著的一把劍,劍尖所指處,留有書信一封。
“篤朔,你我師徒五年,如今你要下山,為師贈你柳葉劍,此劍能助能安全入京。此去路途艱辛,世事難測,自己留個心眼,你書生氣太濃,天下事不是一腔熱血,血氣方剛就能解決的。此去若能金榜題名,勿忘當時為師所說,為國為民。然官場之事,不是才華橫溢就能馬到功成,切不可意氣用事。看了這信,拿了柳葉劍,下山去吧。人生路漫漫,好自為之。”
此刻,篤朔只覺一滴滴滾燙的淚珠從臉頰滑過,此生可能與師父再無相見之日了。躍出洞中,跪倒在地,運功朗聲:“師父,弟子不孝,愿師父珍重。”回音響徹山中,一聲接一聲。此刻,斜躺于高枝壯干的老者,心里一恫,眼角已濕潤了。
二.知己
夕陽殘照,酒旗斜矗,酒店之中,只見一身材壯碩,高九尺的黑臉大漢,坐在酒店中心,手拿一壺酒,背靠酒桌,一腳踏在長凳上,一手搭在膝蓋上。四周全是拿刀帶劍之徒,然他臉帶笑意,絲毫不怯。“小子,交出布兵圖,饒你狗命!”“哈哈,布兵圖就在你大爺身上,有本事來取。”說著將面前板凳,以腳踢出,撞到了四五人。周圍之人,相互一顧,一擁而上,刀劍之聲,吭吭入耳。半晌,四周還有一半的人,那黑大漢也是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再上,大漢揮起拳頭,震得當前一人喉嚨一甜,一口鮮血噴出。其他人,似乎也不膽怯,仿佛這大漢已是甕中之鱉,籠中之獸。又干掉了一半的人。此刻,他力不從心了,今日就要亡于此了,自己死不足惜,可懷中之物,不能有失,怎么還無人來接應。
“啊”,大漢只覺背后一涼,隨后一陣巨疼傳來。中了一刀,這刀不淺不深,不寬不窄,卻是致命,刀里有毒。他只覺眼前一黑,就要倒下了。倒下前,他聽到了拔劍之聲,自己要死了,臨死前,仿佛聽力異常靈敏。
睜開眼時,只見一白衣公子立于床前,面目英倫,風度翩翩。正要起身道謝,背后一疼,豆粒般的汗珠從額上冒出。“英雄先好好養傷,切不可亂動。”“是公子救了在下?”白衣公子點頭一笑“我可不是公子,只不過是落榜書生”原來此人正是陳篤朔,下山之后,先到江家拜訪,到了江家,人去樓空,莊園無人,院中花草樹木已是衰敗不堪。于是他直奔京師,準備功名考試。怎奈不肯用錢財打通打通,還是走了江天逸的老路。于是一路南下,打算回去看看父親的墳,恐怕墳上早已是亂草蓬松。南下到一荒村酒家,正好見人多欺負人少,于是拔劍揮舞,劍光閃閃,只把剩下的人打得落荒而逃。
大漢還是掙扎起來,說到“謝小兄弟救命之恩,可我有重要之事,需要立即啟程,請小兄弟留下名號,他日再相謝。”“小弟陳篤朔,大俠,你傷勢甚重,恐怕難以前行。”“不行我也得走,性命攸關的事,不能耽擱。”“這樣吧,小弟不才,送大俠一程。”“這恐怕不妥,已勞煩數日,心中有愧”“送佛送到西,反正我也無事可做。”“那就麻煩小兄弟。”“無需客氣,大俠要到何處?”“西陲邊疆,必須快馬加鞭。路途艱辛,小兄弟現在反悔來得急,實不相瞞,我正被人追殺”“無妨”聽到邊疆,他知是軍國大事,既不能以文報國,就以武救國也不錯。
一路上,黑大漢與陳篤朔逐漸熟悉,原來黑大漢姓秦,名銀漢,邊防戰將,此次負責深入敵后,截取敵人獻給敵國國主的布防圖,敵人一路追殺,只好先從敵人弱的防守區,繞回國土,才往西之大本營。
“幸好這一路傷有兄弟相助,否則誤了國家大事,罪該萬死。”“秦大哥,心懷家國,不辭辛苦,以命相搏,讓小弟佩服。”“陳兄弟,謬贊了,這是我等分內之事。”“尾巴又追來了”古道之中,一大批人馬蜂擁而至。二人對陣百來號人物,秦銀漢道“陳兄弟,你先走,此事本與你無關”“秦大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之大事,豈不是我之事”“哈哈,好,陳兄弟,重情重義,今日一戰,你我若能全身而退,結拜如何?”陳篤朔拔劍而起“小弟早有此意。”這一戰,驚天動地,秦銀漢傷尚未痊愈,但也恢復七八層,二人一路殺的起勁,血染衣袖,滿地殘手斷臂。秦陳二人以一敵十,精力有限,終將不敵。
“嗆,嗆”的幾聲,數支箭飛射而來。秦銀漢忽地擋在陳篤朔面前,萬箭穿心,“兄弟,對不起,布兵圖不在我身上,我只是個幌子。真正的圖早已到了前線,適才本想能帶你殺出重圍,沒想到,敵人越來越多,是我連累了你”“秦大哥,我早已猜到,你身上若是有圖,早就快馬加鞭,前去大營,你一路假意奔馳,其實并未用了全力”秦銀漢慢慢垂下頭,嘴里血絲長掛,嘴角微微上揚,眼是閉著的,他可以瞑目了,也應瞑目了,他的笑,是完成了引誘敵人的任務,亦或找到了一個能同生共死,共赴黃泉的兄弟。陳篤朔慢慢把秦銀漢尸體放躺在地上,仰天吶喊:“爾等無好漢,暗箭傷人,敢與我公平一戰否。”震起寒鴉亂飛,坐騎嘶鳴。
敵方一大漢,下馬來戰,手提梨花槍,飛身而來。“一寸長,一寸強”,果是不假。槍花錯落,劍槍交鳴,陳篤朔以劍挑斷大漢手腕,在轉身一劍,刺穿大漢喉嚨。爾后又解決了方形大臉的缺了左臂的提刀大漢,還有那圓臉肥胖,光禿禿的頭,像和尚又不是,和尚不殺生,和尚滿目慈善,而他卻殺氣騰騰,仿若餓了幾日的獅子。還殺了幾人,他忘了,疲憊會使人忘卻很多事。
又一敵人出來,此人瘦臉鷹鼻,像是病怏怏的病人,看樣子,此人是這些人馬的頭頭。先解決他,陳篤朔,抓劍一躍而起,那瘦漢子卻繼續慢慢移來,不慌不忙,仿佛不是生死之斗,而是在看動物的雜耍。陳篤朔不能忍受如此的輕視,他是書生,他是劍客,他是人,是人有七情六欲,有情就有弱點。秦銀漢之死激起他的怒氣,適才他殺紅了眼,天上人間,他是殺神,殺盡眼前之人。他從沒想過,有天他的雙手會占滿鮮血。但他以后不會再殺人了,因為陳篤朔的弱點被瘦臉漢子捕捉住了,一劍穿心,這把短劍,不知何時出現,也不知何時就到了陳篤朔胸口。
陳篤朔沒有怪秦銀漢,與秦銀漢一路躲避追殺,早已把他當兄弟,當知己,他欣賞秦大哥的魄力,以自身為餌,引虎下山,成就軍國大業;他不怪這滿朝佞臣污吏,只怪自己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他不怪這天地,一切是時也,運也,命也。
他從前是為了父親所謂的光宗耀祖,揚眉吐氣去讀書;遇到了師父,他才知道,讀書不僅僅是自己春風得意,一日看盡長安花。遇到師父,他才有了新目標: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雖不能入仕為官,匡君輔國,然助了我軍一場,雖死猶歡。
二十余載的歲月時光,一幕幕在腦中閃現,他想父親,想從未見過的母親,如今可與他們相聚,應當開心。他并沒辜負父親,他捐軀赴國難,沒有給陳家列祖列宗丟臉。雖然清史無名,丹青無記,但他心中無愧,坦坦蕩蕩,此生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