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熱的天氣下,人體消耗大而且人體抵抗力會下降很多,因此免不了受到一些疾病的侵擾。大人都難免受到騷擾更何況孩子呢,其中中暑就是一個常見又很麻煩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說的“中暑”,在醫學界中對應的名稱是“暑熱癥”。暑熱癥依照嚴重程度從輕到重可劃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熱痙攣,即輕度“中暑”,是指在炎熱的環境下,劇烈運動時突然出現的肌肉疼痛收縮(最常見的部位是腿部的肌肉),患兒體溫正常伴有出汗,但與其它明顯癥狀。
熱衰竭,即中度“中暑”,患兒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虛弱無力等麻煩癥狀,體溫可能會飆升高至39℃以上,患兒的皮膚往往因為大量出汗而變得潮濕,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降溫處理,切莫讓孩子呆在溫度太過低的環境里,避免因突然降溫而出現其他麻煩問題。
熱射病,即嚴重“中暑”,也是最為麻煩的一種情況:患兒的身體處在極度高熱的狀態下,體溫超過41℃,意識也有可能是模糊、煩躁不安、抽搐發作、昏迷、呼吸和(或)循環衰竭,病情嚴重有可能會危及生命。這個時候一定不要慌張,冷靜下來要立即將孩子送往醫院,期間一定要注意把孩子的體溫降下來。
如何在生活中預防孩子中暑呢?
1、天氣炎熱的話,就讓孩子少去外面避免暴曬。如果在室外活動的話請注意遮蔭,多呆在通風陰涼的地方,避免讓孩子長時間待在高溫、高濕的環境里;
2、在炎熱的環境下,請多鼓勵孩子多喝水,提醒孩子不要光顧著游戲和運動而忘了喝水;孩子在玩耍和運動的過程中,如果不是嚴重缺水的話他一般不會自己主動喝水的。
3、給孩子穿寬松透氣的棉質衣服,天氣熱的時候千萬不要穿太多(特別是嬰幼兒,即使氣溫變化快也不推薦)。
如果疑是中暑或者中暑以后,該如何進行家庭護理呢?
首先將患兒移至涼爽的環境中,溫度控制在25攝氏度到28攝氏度之間,不推薦把患兒放在溫度太過低的環境里,避免冷熱交替過快而引發其他麻煩問題,可以考慮用風扇低風速幫忙降溫。
一定要注意給他補充足夠的水分,最好是是淡鹽水、礦物質水或者溫開水,運動飲料不建議多喝。
不同程度的“中暑”,處理的辦法有所不同。除了輕度“中暑”以外,中重度“中暑”都需要即刻出發去往醫院。
輕度“中暑”:注意保證充足的飲水,喝水、淡鹽水或電解質溶液都很不錯,可以快速幫人體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同時注意休息,密切觀察孩子身體狀況的變化,等待他慢慢恢復。
中度“中暑”:立刻脫下孩子的衣服,最好幫他泡個涼水澡或用涼水浸濕毛巾全身擦浴。也可以考慮按摩他的手臂、腿部和身體其他部位,以便幫助恢復循環。處理之后無論效果如何都要及時就醫。
嚴重“中暑”:應立刻緊急就醫,若出現危重狀況,也可以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注意一定要把孩子得狀況說清楚,盡量避免遺漏細節。這期間一定要注意把衣服解開,參照中度中暑的辦法幫忙先把體溫降下來。
從醫院門診就診情況來看,輕度中暑較多,嚴重到危及生命的情況很少出現。但是有一個疏忽大意最為致命,這種最嚴重的事故是:熱天把孩子忘在封閉的車里,因車內環境溫度急劇升高造成最為麻煩的熱射病。
日常生活中哪些藥可以常備在身,作防暑降溫之用呢?
其實并沒有什么藥物可以預防中暑,因此不建議常備和服用所謂的“防暑藥”。
大家心目中的“防暑神藥”藿香正氣水可要注意使用了,它里面含有40%-50%的酒精,如果給孩子使用可能會引起嬰幼兒酒精中毒;如果孩子這期間還同時服用了頭孢類抗生素,藥物相互作用下還可能引起更嚴重的雙硫侖樣反應,即孩子出現面部潮紅、結膜充血、頭暈、惡心、嘔吐等,嚴重時甚至危及他人性命。
因此不要隨意使用藥劑,在此特別提醒:
市面上的退熱藥其實對中暑引發的高熱并沒有什么效果,如果懷疑孩子因高熱而中暑,請及時去往醫院咨詢兒科醫生。
其實孩子比大人更加容易中暑:
1.兒童體溫調節系統發育尚不完善,特別是那些被家長們疏忽大意鎖在封閉車內的孩子,更會在人為因素的作用下使他們脆弱的身體遭遇熱射病。
2.與成人相比,兒童的單位體重其實具有更大的體表面積,這意味著當環境溫度過高時,兒童往往更加容易從外界吸取熱量。因此一定要注意讓孩子多喝水,少到室外去。
3.你可能不相信,在運動時兒童每單位體重要比成人多產生20%-25%的熱量。
4.與成人相比,有些孩子太過貪玩亦或是對口渴不那么敏感,這常常讓他們忘記及時補充水分。
炎炎夏日,綠豆湯和酸梅湯之類的飲品都是不錯的選擇,老少皆宜而且又可以解暑降溫生津止渴,有時間的話可以考慮試試,只是切莫貪多過量食用。(以上是個人見解若有不合理的地方,還請賜教指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