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國人,很早就結婚,男的一般15至18歲,就要結婚,女孩子則一般13至16歲,就要結婚。
大家知道,這為什么嗎?是不是覺得古人結婚太早,很荒唐?我以前年輕的時候,對這個歷史現象,也不理解。總覺得古人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他們到底為什么結婚那么早呢?后來我本想早婚,但為時已晚。其實大家真的,還是要相信那一句老話:存在就是合理。
說真的古代中國人結婚早,那是因為那個時候的他們,平均壽命真的是,太低了。古代中國男子的平均壽命,長期在40歲左右徘徊。
為什么呢?主要是因為疾病。其實很多和現在的新冠差不多。在古代,大自然的坑,真的是太多了,有霍亂,有傷寒,有痢疾,有天花,有鼠疫,有流感,有狂犬病,有登革熱,有心臟病,有肺癆,有破傷風,有各種瘟疫,有肝硬化,有白血病,有禽流感,有膽結石,還有糖尿病(消渴癥)……隨便一個,都是要人命的。當時人類是不知道這些東西的。
古代的中國人衛生意識差,尤其不懂得飲水衛生,他們不知道這些疾病的病因,也沒有什么特效藥,一個人從出生開始,活到40歲左右,不是被這個病纏上,就是被那個病纏上,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那時候衛生情況糟糕,人活個40歲,得個重大疾病很正常,不得那就是幸運兒了。總之,躲得過這個,躲不開那個。所以,古代中國的男人,長期處于人均壽命40歲的上下。能活到50到60歲的,算是美滿。能活到70歲的,已經是大自然的幸運兒了。所以,古代中國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
那么我們回到正經話題:古代一個中國男子,在18歲的時候結婚,20歲做父親,把孩子拉扯到18歲,當父親的就已經38歲了,這個時候,大自然交給他的傳宗接代的使命,完成了,該死了。所以,再活個兩三年,四十歲左右,也就死了。因為,他確實應該死了,繼續留在世上,就是占用年輕一代的資源。
這,就是為什么在古代的中國,男子在15到18歲左右,就要結婚。
如果不那樣的話,假設他在25歲結婚,27歲當爸爸,40歲死了,孩子才13歲,還沒養大成人呢,孩子才13歲,父親就死了,誰來幫你養育孩子呢?傳宗接代的使命,未能完成。這顯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古人們吸取教訓:結婚必須要早。
大家是不是恍然大悟了?對的。古人不笨。他們都計算過了。當時的人均壽命低,只有“早婚”一條路,才能保證家家戶戶傳宗接代工作的順利完成。
接下來,我們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古代中國,為什么要父母包辦婚姻?答案其實也很簡單:因為古代中國人,結婚太早,男男女女,13到18歲,什么都不懂,太年輕了,談什么擇偶?不會看人,不懂與人相處,不知道誰才適合自己,就連對方的人品好壞,都不懂得分辨,都還是孩子呢,當時的父母根本沒有辦法讓他們自由戀愛啊。因為,他們太小了,根本不懂事,根本就沒有所謂自由戀愛的能力。所以,當時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父母包辦婚姻。因為父母畢竟是過來人,有經驗,看人相對靠譜一些。
從民國開始,中國人開始提倡戀愛和婚姻自由,其實不是因為人們進步了,而是因為戀愛的年齡,結婚的年齡,推遲了。加上西方的觀念開始流入中國,所以你看魯迅,蔣介石他們都是之前很小年紀結過婚,后來又自由戀愛的。這個世界,存在就是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