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思?
簡單來講,反思就是你迅速從一個場景、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事態中的表現。事業和人生的成功在相當大程度上取決于反思的速度和次數。
那怎樣更好地反思呢?今日分享日本暢銷書《解決問題的商業框架圖鑒》,書里提供了兩個思考框架:
第一個框架是KPT法則。
這個法則說的是,每周、每月都要從保持(Keep)、問題(Problem) 、嘗試(Try)這三個角度,反思工作流程和業務現狀,提出改善的行動。
具體來說,就是要分析最近一次嘗試(Try)過的結果,找出需要持續保持(Keep)的事項,里面包括你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列出需要改善的問題(Problem)和新的挑戰(Try)。
需要強調的是列出問題的目的不是要去指責誰,而是要探討出問題的原因。設想新挑戰的時候,要寫可以成為具體行動的句子,比如“將最終確認的次數變成兩次”,而不是“注意不要犯錯”。
KPT法則的目標是,把每個人在工作中感受到的發現轉變為團隊的發現,這個過程中的關注重點是工作過程和方法,而不是只看事實或數字上的結果。
第二個框架是YWT法則。
這個法則需要你每周、每月整理工作的時候,反思你做到的事(Y)、理解的事(W)、接下來要做的事(T)。
這個法則的使用方法跟上一個法則幾乎一樣,不過,第一條法則的重點會放在業務內容和目標上,第二條法則的重點放在個人或團隊從經驗中學到的事物。
在平時的工作中,可以這樣使用YWT法則:先列出自己每天在工作中做到的事,然后從中寫出自己理解的事,比如,寫寫自己學到了什么、察覺到了什么。這樣可以把個人經驗共享給團隊。接著,可以根據上面兩種內容,列出自己接下來要做的事,比如,下次這個項目要怎么做?下個月的業務怎么執行?使用這個法則的關鍵在于,反思不代表結束,重要的是要持續地實施。
以上,就是更好反思的兩個法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