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看著我以往的文章分類,我思忖了片刻,默默的留下了眼淚,我現在要寫的東西,不知道應該歸位哪一類,我只要新建了一個文集。
生活不易,打工不易。都是為了吃口飯么,不寒磣。
我不會MATLAB。
我英語還不好。
我費勁的呀。
2、正文開始
1。首先下載數據
https://github.com/camaramm/tennessee-eastman-profBraatz
上面的網址可以下載數據,也有數據介紹什么的。當然了。這些數據,就是我下面這些操作生成的,如果你不想自己做,用現成的數據也可以。下面是數據簡介:
數據能用來做什么:評估數據驅動的方法如:PCA,PLS,FDA,CVA
2。然后下載MATLAB代碼
http://depts.washington.edu/control/LARRY/TE/download.html
3。解壓縮
解壓縮以后注意看一下README和PDF。
README中你可以看到每個文件是干什么的。
PDF主要講的是最新改版改了什么。
4。README
看了readme以后,我就大致明白了,你打開MATLAB,到剛才解壓縮的那個文件夾,這三個.mdl文件是你雙擊可以直接運行的仿真,其他都是被調用的。這三個的區別在于三種不同的模式,至于具體的模式有啥區別,還沒仔細看。
當然了,你也可以選擇鼠標右鍵點擊,選擇以文本方式打開,可以看到他的代碼。
下面都以mode1為例。
5。仿真模型的結構圖
雙擊以后就是下面的畫面。請確保你的MATLAB安裝了Simulink
點擊上面的箭頭,進入父級(我不懂,MATLAB說的)
雙擊上面的紅框,Disturbances模塊可以改變故障的種類。如下圖所示,1*28的矩陣,因為有28種故障,如圖所示第8個位置是1,即添加第8種故障。
下面是網上的仿真圖,是不是不太一樣,左下角不一樣,注意左下角的兩個模塊是自己添加的。其中Constant模塊用于設置故障時間的,圖中顯示10,就是在第10個小時引入故障。
6。修改仿真模型的結構圖
如圖所示,點擊“庫瀏覽器”,就會出現左側邊欄,在搜索框中輸入你需要的名字,比如如上圖所示,我需要添加一個constant庫和一個variable time delay庫,我就在搜索框中輸入相應的名字,回車就出現了,然后拖拽至你想要的位置,用箭頭把他們像下圖這樣連起來,就可以了,如果哪里弄錯了,選中然后點“Del”鍵就可以刪除。
7。修改故障種類
在5中提到了,雙擊下圖所示的庫
將故障修改為如下圖所示,就是引入故障1。
8。修改故障引入的時間
雙擊上面庫進入,修改常量為10,即前10個小時正常運行,在第10個小時引入故障1.
9。運行結果
點擊運行
如下面兩圖所示,為仿真20小時,第1小時正常運行,在第2個小時引入故障1
如下面兩圖所示,為仿真50小時,前10小時正常運行,在第10個小時引入故障1
10。采樣時間的設置
如下圖
11。采樣間隔的設置
打開Mode_1_Init.m文件,找到Ts_save參數,原本為0.01,這個參數就是設定采樣周期,你還記得以前學的周期和頻率的關系嗎?周期為0.01,頻率就是1/0.01 = 100,也就是說1小時采樣100個。
還有一種方式可以修改,雙擊simout,找到Ts_save點右邊的省略號,選擇瀏覽
在右邊編輯修改,確認退出。
我們改成1/30試一下,也就是一小時采樣30個。
得到的結果圖在變換一下尺度,就跟我參照的網圖一樣了。
12。數據
仿真結束以后,先不要關,打開MATLAB的界面。
如上圖
simout顯示41個觀測變量,XMV為12個操作變量(共53個變量)。
而矩陣都是1501行,這個怎么來的,是我設置的Ts_save = 1/30,也就是一小時采樣30個,采樣時間50小時,一共1500個點。1501就是把開始時刻就是0時刻算上了,僅此。
如下圖XMV(5),XMV(9),XMV(12)操作變量是常數,對故障的分析來說沒有用,分析時候需要刪除,于是53個變量就變成了50個。
這些數據保存就可以用于數據科學了。
13。增加變量
隨著TE數據版本的不斷更替,變量多了,我現在用不到,但是留個參考,以后萬一要用了找不到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7682184/?jump_opu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