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的另一種畫面:古畫中的那些細節

▲ 《秋窗讀書圖》宋 劉松年 紈扇 絹本設色

傅雷在《觀畫答客問》中曾說:

“一見即佳,漸看漸倦,此能品也。

一見平平,漸看漸佳,此妙品也。”

觀古畫便是如此,

畫盡意在,耐人尋味。

▲《槐蔭消夏圖》 宋 佚名 小品冊頁,紙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然感受中國繪畫之美,

非了然細節而不能體會。

大山大水縱然是美,

若只是感受到一個氣韻,

卻只領悟了中國繪畫的一個方面。

▲ 《水圖》(局部) 宋 馬遠 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古代繪畫對于細節的描繪極為考究,

往往宏觀察看則不足為道,

它更須細節精密,微觀見其神也。

當我們把這些畫放大,

細細品味這些作品的局部時,

崇敬之情便會油然而生 !

▲ 《水圖》(局部)宋 馬遠,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很多古畫的精彩之處在于它的點睛之筆,尤其是這幅《五牛圖》。

▲《五牛圖》 唐 韓滉 紙本設色 縱20.8厘米 橫139.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五牛圖》中的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整幅畫面除最后右側有一小樹除外,沒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頭牛可獨立成章。放大之后,你會發現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你會看到這頭牛根根分明的眼睫毛,還有讓女生都自嘆不如的眼線。

▲大眼睛睫毛膏萌牛款,你值得擁有。

▲想擁有同款?就不給你,“略略略略略……”

▲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而宋畫,更是在細節的處理上達到了高峰。

在宋人的作品中,自然與藝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藝術史家高居翰曾贊嘆宋畫之美:“他們使用奇異的技巧,已達到恰當的繪畫效果,但是他們從不純以奇技感人;一種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個表現,不容流于濫情。”

比如宋代宮廷畫家馬遠的《踏歌圖》:

▲宋 馬遠 《踏歌圖》191.8 x 104.5 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踏歌圖》的主題是“踏歌”,人物占的比重也并不大,但他們在整幅畫中卻極為引人注目。也正是田埂上尺寸很小的帶著幾分醉意的四位老農,將“踏歌”這種古老的歌舞形式表現的淋漓盡致。

▲《踏歌圖》中的四位老農,寥寥數筆,但卻生動至極。

放大圖來看,你會看到這四位老農手舞足蹈,表情滑稽,動作靈巧,就像是活靈活現的幾個老頑童,正踏著一致的節拍正在歡快前行。

下面是根據馬遠的這件作品做出的踏歌動圖,你可以體驗一下。

▲《踏歌圖》動圖

在馬遠的作品中,最具風格特征的當屬《寒江獨釣圖》。

《寒江獨釣圖》只畫了漂浮于水面的一葉扁舟和一個在船只上獨坐垂釣的漁翁,他身體略前傾,全神貫注,或許此時正有魚兒咬鉤?

▲《寒江獨釣圖》 馬遠 26.7 x 50.6 cm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由于釣者坐在船的一端,故爾船尾微微上翹。四周除了寥寥幾筆的微波之外,幾乎全為空白。

▲ 《寒江獨釣圖》局部

然而,就是這片空白表現出了煙波浩渺的江水和極強的空間感,更突現出一個“獨”字,襯托了江上寒意蕭瑟的氣氛,從而更加集中地刻畫了漁翁專心于垂釣的神氣。

▲ 《寒江獨釣圖》局部,連垂釣用具都刻畫的如此細致。

許多名作都誕生于宋代,其中就包括范寬那幅被稱為“宋畫第一”的《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是范寬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繪畫史中的杰作。

▲ 《溪山行旅圖》范寬 206.3 x 103.3 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氣勢雄強。

巨峰壁立,幾乎占滿了畫面,山頭雜樹茂密,飛瀑從山腰間直流而下,山腳下巨石縱橫,使全幅作品體勢錯綜。

▲ 《溪山行旅圖》

在山路上出現一支商旅隊伍,路邊一灣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飛瀑,使觀者如聞水聲、人聲、騾馬聲,也點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題。

當然,這些不足以讓它擔負起“神品”這一稱號,最重要的是它的細節!這幅作品放大任何一個地方都能讓人嘆為觀止。

最有名的當屬范寬的簽名。

▲ 《溪山行旅圖》局部放大圖

如果不是將這件作品放大10倍,那隱藏在“運輸人”右側樹叢中的簽名恐怕不會被人發現。

▲ 隱藏的范寬簽名

除了這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名字,甚至每一個小景都可以讓這幅畫成為“銘心絕品”。

▲近景勾樹,一筆一劃。

▲泉水嘩啦,響徹山間。

▲山澗溝壑,虛實相生。

▲深山古屋,可游亦可居。

還有那道如閃電般的瀑布,也是花足了心思。

▲《溪山行旅圖》局部

注意,瀑布的這道白線可不是畫的,而是留白。

瀑布從高處留下來就會產生水霧,所以在畫面的三分之一處是漸變的。同時,這層水霧也正好連接了前景與遠景。

▲《溪山行旅圖》瀑布細節圖

實際上,畫過《溪山行旅圖》的不止范寬一人,南宋初年的朱銳也曾有一幅不足30厘米的此類題材的小畫。

朱銳的《溪山行旅圖》雖沒有范寬那雄強的氣勢,但卻更顯雅致。

▲ 《溪山行旅圖》 朱銳 26.2 x 27.3 cm 上海博物館藏

在這幅小畫上,人物的神態、動態刻畫的十分微妙。

▲與范寬不同,朱銳的“行旅”更加突出的是旅途中的勞累,騎毛驢的文人身體松垮,目光有些渙散,趕路的辛苦

▲《溪山行旅圖》局部

而要問起在我國民間知名度最高、流傳度最廣的一幅畫,那絕對是《清明上河圖》了。

▲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24.8x528.7cm 故宮博物院藏

《清明上河圖》表現的是北宋汴京(今開封)市民趕集、出游的場景,放大看有很多有趣的細節。

▲廣告招牌,店名:劉家上色沉檀揀香,當時賣香須得到官府許可

▲這家“十千腳店”可不是現代人想的洗腳店,它只是一個供人短暫歇腳的店。不過當時人都那么愛喝酒,哪怕這

▲這是“趙太丞家”醫鋪,最亮眼的當屬門口兩側的招牌,左邊寫著“太醫出丸醫腸胃藥”,右邊寫著“治酒所傷

▲這是個算命攤,三條字幅上書“神課”、“看命”、“決疑”,算命先生端坐著,一幅老神在在的樣子。

▲給人刮胡的老大爺,這應該算是中國最早的美容院了,雖然有些簡陋……

▲閑暇之余,趴在欄桿上看河中的魚,據說這是當時清明期間的游玩活動之一,含有“上河”之意。

▲茶肆中圈出來的豎幅小簾子,據研究者稱,它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菜單。

▲還有這個古代黑科技:一根木桿頂頭的十字木架上的鳥形物件,想知道今兒刮的什么風,看看鳥頭朝哪就知道了

▲外賣可不是現代人才有的“專利”,宋代飯店早已開始提供"逐時施行索喚"、"咄嗟可辦"的快餐、叫餐業務

與呈現汴梁風土人情的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相比,明代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圖卷》更為規整宏大。

▲《清明上河圖》 明 仇英 30.5 x 987 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他不僅畫出了明代蘇州城的繁榮景象,也將市井百態進行了生動刻畫。

▲ 蘇州古建筑。

▲ 城墻。

▲ 運河。

▲ 青綠山水。

▲河上行駛的帆船與岸邊運輸貨物的人們。

▲明朝的商船出海貿易,效法葡萄牙、荷蘭等國商船的慣例,在船頭豎一面“國旗”,以便跟其他國家的商船相識

▲迎親隊伍。

▲家中年幼的弟弟妹妹在門口依依不舍。

▲四人抬轎,旁邊是媒婆,按照蘇州人的習俗,后面端彩禮的人要把東西舉過頭頂。

▲這個商人打扮的,應該就是新郎官了。

▲街坊鄰里都在一旁看熱鬧,有人甚至從窗口探出了半個身子。

▲河邊市場,有人從船上卸了貨,就直接在岸邊叫賣了。

▲古董攤前非常的熱鬧,一個放牛娃從旁邊經過。

▲河灘頭上,有人打著水,有挑著擔,還有的人……是在跳廣場舞嗎?

▲剛起錨的船只準備去到遠方做生意。

▲蘇州自古以來就是商家云集之地,碼頭上一派忙碌的景象。

▲進入市場,這場面就更加熱鬧了,各色店鋪沿街而立,路上還有一支駱駝隊經過。

▲ 琳瑯滿目的店鋪。

▲ 各類小攤販、挑貨郎。

▲ 干活要光膀子。

▲ 表演雜耍要光膀子。

▲ 連打個架、扯頭發也要光膀子。

▲古人業余生活可真豐富,聽曲,看戲,游船,蕩秋千~

▲或者跑馬,品茗,玩蹴鞠

▲餓了就去河邊的鮮魚面館嘗嘗鮮,或是買上些糕點、細果解解饞~

▲實在不想動的話,就躺在甲板上曬曬太陽。

▲除了吃喝玩樂,古人做起事來,也是極其認真的呢~

看完明代的風土人情,咱們再來看看清代乾隆皇帝宴請杜爾伯特首領的場面。

▲《萬樹園賜宴圖》軸,清乾隆,郎世寧等繪,絹本,設色,縱221.2cm,橫419.6cm。

▲乍看,都會以為這大概只是一群面無表情的人吧。然而,當我們放大一倍~

▲這兩個人居然在竊竊私語~

▲一人說著什么,另一人側耳傾聽。

▲他們前方的人可能對這個話題,也很有興趣,紛紛抬眼暗中觀察。

▲而他們后方的人,則笑而不語,高深莫測。

▲而另一個小角落,也非常引人注目,非常不屑的翻白眼。

▲這應該也能算上清朝翻白眼的紅人之一了吧~

不得不說,

古人視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

繪畫技術之精湛,

真是后世無可比擬的,

這種對藝術的細致之心,

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讓我們為古人深厚的繪畫功底點贊!

(文章來源于微信公眾號琴棋書畫APP,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8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34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27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54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37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3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5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4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25評論 1 332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5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7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4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73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5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9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