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李詠去世了,死亡這個話題又再次被提起來。有人說,小時候看李詠在電視臺上是那樣閃亮,以為他永遠不會有離開的那一天,所以當得知他去世的那一刻,感覺自己對生死的態度完全變了。也有的人開始慌張著面對自己的生活,想開始好好珍惜或許并不那么長的人生。
人們面對生死從來都很無力,歷代帝王總想尋到長生不老藥,坐擁萬年江山,但又有哪一個能夠躲過一死的宿命?就連曹操在臨死之前都感嘆道:人這一生,什么都帶不走。回歸現代,哪怕有再高的醫療水平,再高明的醫術,也依舊阻擋不了死亡浩浩蕩蕩的腳步。
誠然,我也很害怕死亡的那一刻。我怕見不到最愛的爸媽,見不到自己深愛的眼中人,甚至,我還沒有孩子,我想看看我的孩子長什么樣,我還想接著下看一本書,我還想呼吸新鮮的空氣……直到這一刻,我才發現,我有多愛這個世界,有多愛自己的生命。
可在生活不如意的時候,懷疑自己的存在就會像一個巨大的深淵深深困住我,沒有親人在身旁,也沒有遠方朋友的問候,孤獨到一發不可收拾,甚至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我是不是從來都沒在這個世界存在過?
我們的存在到底又是為了什么?
我一直無法尋找到答案,直到遇到和菜頭的這本《你不重要,你的喜歡很重要》,才算有了一些想法。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需要那么幾個不油膩的前輩,以過來人的身份,用循循善誘而又充滿慈善的話語,為你提點生活,好讓自己不再那么迷茫,也不再害怕孤獨的存在。在我看來,和菜頭就是這樣一個人,并且當之無愧。他一早就進入網絡的世界,坐觀了無數人的人生,又加上自己的經歷,也算是把世界看了個半透吧。世界的變化體質,人注定無法看透全部。尤其當自己經歷一些事情后,再次回來看他的話,才發現句句值得回味和學習。如今,拿到這本《你不重要,你的喜歡很重要》,便不自覺感受到了從手中傳回來的份量感。
和菜頭說,和虛無感對抗。
我有一個發現,現在的人越來越容易感覺到無聊了,所以才會有那么多打發無聊的軟件一個又一個接著出來,緩解無處安放的無聊。但很多人打發完之后又覺得自己碌碌無為,總是感嘆找不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去專注。和菜頭說,大部分時候,我們并沒有找到熱情的那種幸運,所以我們寧可陷入瑣碎。的確是這樣,我們哪怕多刷上一會微博,也不愿意多看一會無用的書。兩者都無用,但顯然后者能夠使人專注于讀書本身,而刷微博的時候,你也許會回個微信,順便再刷個抖音,總之只要在手機上,你的時間就無法專注。
但“人生的本質就是一個不斷和虛無感對抗的過程”,如果可以,少看點手機,多把視線往書和身邊的人和事上放,適當專注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回歸現實的感覺真好。
和菜頭說在客廳中央放書架吧,最好還能有一臺音響。
很多偉人談起自己的一大人生習慣,必有的一項必定是多讀書。讀書,到底有什么好處,我想幾乎所有的好處都有,只要你想要的所有,書中都會有答案,至于你還沒解答的,那也只是因為你還沒遇到而已。而從大一點的方向來說,讀書這件事,往往影響著一個家庭的家風和家教,想要孩子讀書的家長們,總該自己作出示范吧。所以,我倒覺得,在客廳中央放一個書架,是家風的開始。
至于音響,對于愛聽音樂的人來說,都不用多說。音樂對于人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在你悲傷的時候治愈你,也能在你高興的時候表達你。想想在房間里充滿了音符是一件多么令人開心的事。我想,等我有了自己的房子,第一件事就是去買個音響吧。
和菜頭說,你不重要,你的喜歡很重要。
你怎樣證明自己是存在的?當你和所有都一樣赤裸裸的站在陽光下,你如何證明自己和別人是不同的?
是你的喜歡。
你可以喜歡一件事不需要任何理由,而任何人也無法反駁和否定你發自內心的喜歡這件事。因為這是你喜歡的,你在捍衛自己的喜歡中深切的感受到了具體的自己,喜歡唱歌的你,喜歡喝茶的你。你就是你,不需要別人的認同。
正因為這樣,你可以不重要,但是你的喜歡必須重要。“有喜歡,才會有自我;有自我,才有擺脫的可能”。
處在年輕的階段,總會容易迷茫,看不清很多事,甚至開始厭惡這個世界。這時候,往往只有得知身邊或遙遠的人離開了,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珍貴和自己還活著的慶幸,也只有這時候才會感覺到,探究我們活著到底為了什么,遠不如踏踏實實生活,對身邊的人好來的真實。但其實和菜頭在這本《你不重要,你喜歡的很重要》這本書里教我們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感受自我,本質上又已經告訴了我們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
人生沒有終點,我們一直在路上。
李詠在一檔節目上發表的演講“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我會做什么”,至今記憶猶新,如果是我,我只想更加用力去愛想愛的人,去經歷想經歷的事,最后不留遺憾。
后記:在寫這篇書評的時候,得知一代大師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人終有一死。